告诉你“北京故事”闯关东上座率高背后的故事 第201期

2018-11-16 08:48   作者 宋鹏飞    编辑 王大治 巢晶

当“北京故事”到东北,是怎样克服水土不服?又是怎么做到场场爆满?听听主办方讲述背后的“故事”。

9月28日—10月25日,由北京市文化局主办,北京文化艺术基金支持,宽友(北京)文化交流有限公司承办的“北京故事”戏剧巡演,走进东北的沈阳、长春两座城市,展开为期一个月、共计28场的演出活动。谈到“北京故事”闯关东,宽友(北京)文化交流有限公司总经理高建城在激动之余也是感触颇深。近日,千龙网记者专访高建城,听他讲述“北京故事”巡演之路上的见闻与收获。

话剧《网子》演出现场观众爆满。千龙网发

“2018年我们依然带过去了7个戏,风格、种类各不相同。经过前期政府的有效对接,以及我们的市场运作,达到了平均75%的上座率,其中8场演出满场售罄,更有3场出现加座情况。要知道,我们的戏可都是正常售票的,对比当地演出平均20%的上座率,这个市场表现绝对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谈到今年巡演的成果,高建城难抑心中的喜悦。

据介绍,宽友文化2018年在沈阳、长春两地共计举办了20场“演后谈”、6场形式不同的“戏剧工作坊”“戏剧讲座”活动,辐射了1300名戏剧爱好者及观众。展演品牌已经深深地走进了东北观众的心中。

优秀戏剧集中推出 讲好“北京故事”

小剧场戏剧的兴起是从2007年开始,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到2010年前后进入繁荣期,但同时在戏剧内容上又出现了良莠不齐的情况。因此,当时做了一个北京市小剧场优秀剧目的展演,后来这个品牌的名字就叫“北京故事”。

“北京故事”这个品牌创立于2012年,据高建城介绍,到2018年为止,累计参加过该活动展演的剧目就达150部。这些剧目面向全国各种体质的院团征集,绝大多数是民营院团的作品。

《彼岸》观众

沈阳站演出现场座无虚席。千龙网发

“‘北京故事’这个品牌在剧目的选取上有着严格要求:第一,作品要有社会价值,传达正确的、积极向上的价值观;第二,作品本身要有市场价值,院团的作品必须是自己能够运作,能够正常演出,是经过市场检验的。在这样的前提下,该作品才能进入展演的选择范围。所以说,‘北京故事’选出来的剧目,基本上能够保障艺术和市场的双重品质。”

“北京故事”不是简单的包含小剧场话剧,它囊括了舞台艺术的方方面面。“每年8月份会有40部戏在北京集中演出,这是‘北京故事’过去这些年的活动形式。在此基础上,该展演每3年会升级一次,经过精心打造,给观众带来新鲜感。”谈到“北京故事”这些年的发展脉络,高建城可谓是如数家珍。

城市故事走出去 共筑“中国故事”

2017年,考虑到“北京故事”这么多年已经积累了大量优秀展演剧目,北京市希望将这个品牌推出去,让更多人了解近些年北京小剧场的业态发展成果。因此,从2017年起有了“北京故事”的巡演活动。

“在剧目上,去年我们选取了7部,里面包含小剧场京剧,如李卓群导演的《惜·姣》,也包含了型体剧、话剧等等,配比的类型是相对丰富的。去年的巡演我们一共完成了28场演出,每一个城市演出了14场。”在谈到2017年的首次异地巡演,高建城对取得成绩表示颇为满意,“我们的长远目标是要做‘中国故事’!什么叫‘中国故事’?它其实并没有一个标准,没有一个城市能站出来说‘我是中国故事’,但是当所有的城市都能讲好自己的故事后,汇合而成的就是‘中国故事’。”

演出结束后现场购票观众

长春站演出结束后现场购票观众。千龙网发

高建城介绍说:“这次去东北巡演,我想给东北观众、尤其是比较年轻的观众树立一个客观的认知。带过去的7个戏,就像带了一桌菜一样,目的是让大家了解到原来戏剧在样式、故事表达方式、内容等方面,是可以完全不同的。比如说,我们推出的有北昆当红名角儿带来的小剧场昆曲《牧羊记·望乡》、戏曲和话剧跨界的作品《网子》、纯肢体剧——《吾爱至斯》、纯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建家小业》等等,这些优秀的小剧场演出能极大丰富当地观众对戏剧的认知。在观剧结束后,有观众就某一部戏留言说,‘这是我近些年看到的最好的话剧,没有之一。’还有沈阳的观众给我们留言说,‘感觉像在过年一样。’”

据宽友文化的一线统计,2018年有40多位观众刷满了7部戏,在整个28场演出中,有8场是满场,其中有3场戏都到加座看的程度。

精准定位观众群 开拓市场内在潜力

想要获得更好的票房,除了推出精品,同样也要深入分析市场,找准目标观众群体。高建城向记者分析了沈阳和长春两地观众群的特点。沈阳离北京相对较近,交流上自然也更多,在这种影响下,沈阳产生了一批文艺青年,他们大多已经工作,对文艺演出等文化活动感兴趣,购买力较强。沈阳观众一般是只要确定去看这个戏,就会选择最好的票购买。

长春观众的特点是学生多,而且很多大学都有表演系和导演系,因此潜在观众群数量相当庞大。谈到大学生购票群体时,高建城说:“在我们这购票的师生团体,涉及14所大学。其中光学生票我们就卖了近3000张,很多学生基本上是7场全刷,这在当地掀起了看小剧场话剧的热潮。老师们觉得这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会主动帮我们宣传。有些高校甚至给学生们购票补贴,离得远的学校还会专门组织大巴车护送学生们来看戏,努力创造条件帮助学生们来观摩演出,拓展视野。”

展演期间戏剧工作坊吸引大批戏剧爱好者参与。千龙网发

通过这两届巡演,“北京故事”品牌已经建立起了独特的运营模式,并且可以推广运用到很多城市,通过在每个城市扎根,嫁接当地资源,汇聚当地政府、戏剧演出团体、相关从业者、观众群等,形成戏剧演出的小气候。经过几次活动的运作,在当地就可以形成戏剧演出的阵地,进而孵化出具有本地特色的戏剧艺术作品。通过一个个“城市故事”的孵化,以点带面,连面成片,影响到地区的戏剧氛围。

“并不是所有人都有条件到北上广来创业,通过我们‘北京故事’模式的孵化,他们就能够实现在当地创业、完成梦想的目标。我们的理想是,通过孵化能让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戏剧土壤,讲好自己的城市故事,当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城市故事后,就能汇聚成‘中国故事’了。在这个层面上来讲‘北京故事’在若干年后,一定会有自己的历史意义。”畅想未来,高建城坚定地说。(文/千龙网记者 宋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