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北京> 正文

北京榜样梁萍:“小巷管家”绘街巷蓝图

2018-11-20 07:33 北京晨报

来源标题:“小巷管家”绘街巷蓝图

“小巷管家”绘街巷蓝图

64岁的梁萍是东城区龙潭街道夕照寺社区的一名退休党员。龙潭街道是“小巷管家”的发起地,2017年4月“小巷管家”一启动招募,乐于助人、热心社区活动的梁萍立刻“认领”了家门口的夕照寺西里,也成了“元老级”的管家之一。

成为“小巷管家” 出于感动和责任

梁萍是生活在夕照寺社区40多年的老住户,所在的社区和街巷是改革开放在龙潭地区发展的缩影。梁萍回忆,过去,一排排违建就像皮肤上的毒疮,难以控制。“您走进小区里,七绕八绕都走不到楼底下。我的朋友来看我,就在我家楼下给我打电话,‘你家楼门口在哪儿呢?’我心想有那么难找吗?从窗户探头一看,下面的违建盖得跟迷宫一样。小区没有规划停车位,有人胡乱停放,那就更乱了。”

近年来,街道办事处对违法建设大力整顿,拆了一层又一层。拆违工作结束后,梁萍走在街上碰见住在这里的年轻人都对她说:“阿姨您知道吗,要不是拆了违建,我都不知道咱们小区道儿这么宽敞呢!”那时候梁萍非常感慨,“40多年了,如果街道不拆这些违建,小区原来的样子,恐怕我也忘了。”梁萍说,当时报名成为“小巷管家”,也是出于一种感动和责任。亲身经历整治拆墙打洞和环境治理的工作,亲眼目睹街道和社区的种种艰辛和不易,她觉得作为一个党员有责任发挥余热,为维护社区的环境做点事儿。

DIY小巷平面图 把小巷当家一样管

和许多“小巷管家”一样,梁萍手中也有一张DIY的小巷平面图。为了绘制这张地图,梁萍家门口的夕照寺西里不知道被她反复走了多少遍,每走一遍,她都会在地图上添添改改:每一间房屋的位置,每一棵大树种在哪儿,每一个花箱放在哪儿,每一个宠物取纸箱设置在哪儿,梁萍都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出来,地图中还详细标明了户数、党员数、低保数、残疾人等情况。“虽然不精致,但是实用。现在,这张图不只是纸质版的,在我心里、脑子里也都有了。”

花箱里的垃圾,随手捡起放进垃圾桶;垃圾桶外壁有污垢,及时用抹布擦干净;宠物取纸箱里没有纸了,及时放进报纸备用;发现乱贴的小广告,用随身携带的工具清理……铲子、抹布、纸巾、垃圾袋,这些已经成了梁萍每天上街巡视的必备物品,哪怕是出门遛弯、上街买菜,这几件东西她也是随身不离。检查沿巷楼门的灭火器是否丢失或是过期;看见小区内停放的共享单车,随手将单车挪至公共区域;遇上街坊发生口角的,及时上前劝阻,这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梁萍都会随手一一解决。“我理解,‘小巷管家’主要的是‘管家’,要把小街小巷当成家里一样管。”

随身“装备”增多 “编外管家”齐帮忙

梁萍告诉记者,最开始的时候,街道发给每个“小巷管家”的“标配”都一样:蓝色的帽子、小挎包,包里装着记录用的记事本。而随着“实战”经验的增加,梁萍的挎包里的东西也越装越多,“记录本必须带着,看到什么问题能解决的当时解决,解决不了的记在本上,向街巷长和社区汇报。还带着‘小巷管家’的名片,上面有我电话,街坊邻居拿着它就能找到我。还有抹布、纸、小铲子、塑料袋,这样遇到小的脏乱问题我随手就能清理干净。”夏天巡查时,梁萍还会细心地在包里带上防暑药品,社区里老人多,她还随时备着救心丸、创可贴、糖,以备不时之需。

除了装备越来越多、越来越细,梁萍经常会在巡逻时叫上自己的老伴儿。“这样的话看见什么垃圾,两人一起动手清理的特快,什么沉的东西我一个人搬不动,他就给我搭把手。”梁萍说,多一双眼睛看着就能发现更多的问题、解决更多的事儿。“现在我们这儿有好多‘小巷管家’带动起来的‘编外管家’,都是家里人,大家无论有没有这个身份,但都是住在这儿的,维护好社区的环境都是应该的。”

解决居民身边事 心里觉得踏实

2017年6月份,接连下了几天暴雨,梁萍放心不下小巷的情况,冒雨去巡视。走到夕照寺西里4号楼单位门口,她发现有一处塌陷的大坑,“积了好多水,要是发现了绕着走还好,要是没注意,肯定会出危险。”梁萍及时将这一情况反馈到“小巷管家”微信群中,巷长、副巷长得知后立即行动,组织相关人员很快就将塌陷的大坑填平,解决了安全隐患。夕照寺西里5号楼的住户跟她反映,楼顶存在光污染,光线从对面楼顶的银色覆盖物反射到自己家中,特别刺眼。梁萍马上就来到这户居民家中录像、拍照,将情况发到微信群,街巷长知晓后,组织产权单位到现场查看,马上开会商讨,拿出了解决方案。

冬天是火灾高发期,梁萍每天抬头看看谁家在阳台上存放易燃物了。夏天,梁萍每天低头看看哪个雨箅子堵了。“去年夏天下大雨,我巡查的时候,发现一个水箅子上旋转着树叶、塑料袋和垃圾,我蹚着水过去,水没了脚脖子,赶紧抓起这些垃圾,一只手必定不方便,索性不打伞了,两手一起上。当时雨挺大,身子浇透了,但心里觉得踏实了。”

梁萍说,现在“小巷管家”不再是单打独斗,街道成立了好几个“小巷管家团”:邻近的几条小巷划分为一个区域,3至5个“小巷管家”形成一个管家团。区域内的建设管理,由管家团成员共同商议,集体研究、集体决策、集体办事。“这样我们有事儿一起商量,解决的再也不是搬搬自行车、捡捡宠物粪便的事儿了,而是逐渐开始尝试从环境整治到社区自治的转变。”

梁萍

梁萍,现年64岁,是东城区龙潭街道夕照寺社区的一名退休党员。退休后,她发挥余热,乐于助人,积极参加社区活动。去年4月份,街道公开招募“小巷管家”,作为街巷长制的延伸,参与街巷治理和环境建设,梁萍主动报名,自愿认领街巷,成为夕照寺西里主线的“小巷管家”。

夕照寺西里主线区域,巷子长155米、宽10米,共有3幢居民楼,42户、124名居民。担任“小巷管家”以来,每天早中晚三次巡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垃圾乱扔、共享单车乱停放等问题,难点问题及时上报‘街巷长’。手绘了小巷地图,清楚标注小巷内建筑物、花箱、垃圾桶、灭火器的准确位置,方便进行管理。及时了解小巷居民需求,反映居民心声、和谐邻里关系。她的背包如同百宝箱,卫生纸、塑料袋、铲子、手电,甚至速效救心丸等也一应俱全。

2018年,东城区城管委从17个街道2064名“小巷管家”中评选出“十大金牌管家”,其中梁萍位列首位。也是“2018北京榜样”点赞阶段年榜候选人之一。

榜样说

不仅发挥余热

更多一份责任

“我以前是居委会干部,一直就爱‘管闲事儿’。戴上‘小巷管家’的小蓝帽,我觉得不仅仅是发挥余热,更多了一份责任。原来一进胡同满眼都是私搭乱建,现在好了,从去年开始街道以‘剥洋葱’的方式把社区内297处、4675平方米违法建设都拆干净了,现在还有了物业管理,晾衣杆、花箱、便民座椅、路灯、监控设备一应俱全。我们‘小巷管家’要和居民一起,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我们的家园,让它一直美下去!”

■记者手记

小事“随手做”

共治家门口

几乎半辈子在这里生活,梁萍眼里和心里的“家”,并不局限于关上门的“小家”,而是每天走过的小巷,小巷中的一砖一石、一草一木。正是经历了这条小巷从被违建挤占、被堆物堆料占领的过去,经历了小巷清理整治的剥丝抽茧、层层推进,也享受了小巷如今的整齐靓丽,很多像梁萍一样的居民,才真心感受到为什么要像爱护眼睛、保护婴儿来守护家门口的小巷。

在以梁萍为代表的“小巷管家”眼中,自己从来没有做什么惊天地的大事,能做的不过是“买菜时候顺手做”“接孩子时候顺路管”,但正是这种小小的“随手做”,让家门口的公共空间环境整洁,让来之不易的整治成果得以保持。

街巷治理和环境建设,没有终点,只有起点;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今后的环境整治工作中,像梁萍一样的“小巷管家”们将会一如既往地在家门口做身边事、叙邻里情、享共治果。

责任编辑:董佳兴(QN0008)作者:王萍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