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北京> 正文

艺术自觉与文化表情

2018-11-22 08:46 北京日报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电视剧一步步从稚嫩变成熟、由弱小而强大,表征了人们生活方式、思想观念、趣味风尚、价值理想等的深刻嬗变,反映了时代生活的风起云涌和历史发展的变化趋向,并使广大观众共享对于自我和世界的理解、同情与希望。在审美现代性的意义上,显示出其特性、品格及与时代生活的紧密关联。

走向艺术的自觉

作为一种新兴的大众艺术形式,携带着近乎天然的“现代”基因,中国电视剧的迅猛发展是一件令人瞩目的现代性事件。按国家广电总局发布的数据统计,自2003年全国各制作机构生产完成并获准发行的电视剧突破“万集”大关以来,2004-2017年,电视剧年均制作/播出448部14617集、日均1.23部40集!相比之下,中国已然是电视剧的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同时,在创作实绩上,从1980年-2018年,作为电视剧领域的最高奖项,“飞天奖”已举办31届,并集中展示了改革开放以来电视剧艺术的丰硕成果。简要说来,电视剧的发展完善和艺术自觉之路有以下几个方面突出的点、线、面。

一是文体特性明朗。其中,单本、短篇、中篇、长篇依次发展,连续剧、情景剧、系列剧等形式多样,喜剧、悲剧、正剧风格并存,到现在是长篇连续剧占据主导地位。这在某种意义上可看作是电视剧发展完善的范式积淀。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情景喜剧、系列剧也可归结到连续剧的范畴,同时,它们两者往往还存在交织的情形,但因其生产制作的便捷有效、内容编排的弹性容量而为电视剧的发展提供了不小的助力。前者如《我爱我家》《家有儿女》《东北一家人》《闲人马大姐》《炊事班的故事》《武林外传》《地下交通站》,后者如《编辑部的故事》《海马歌舞厅》《外来媳妇本地郎》《少年包青天》《大学生士兵的故事》《爱情公寓》《神探狄仁杰》等。

二是题材延伸拓展。当前,电视剧的题材已遍及当代、现代、近代、古代各个时期,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比如,改革题材的《乔厂长上任记》《新星》《雪野》《情满珠江》《世纪之约》等,工业题材的《走向远方》《喂!菲亚特》《车间主任》等,农村题材的《篱笆·女人和狗》《大潮汐》《神禾塬》《颍河故事》《好爹好娘》《三连襟》《当家的女人》《插树岭》《喜耕田的故事》等,反腐题材的《抉择》《苍天在上》《绝对权力》《忠诚》《省委书记》《人民的名义》等,历史题材的《汉武大帝》《贞观长歌》《雍正王朝》《台湾首位巡抚刘铭传》《天下粮仓》《成吉思汗》《大明王朝1566》《大秦帝国》《大军师司马懿》等,军旅题材的《突出重围》《和平年代》《DA师》《激情燃烧的岁月》《亮剑》《我是特种兵》《士兵突击》等,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井冈山》《解放》《辛亥革命》《我们的法兰西岁月》《毛泽东》《东北抗日联军》《北平无战事》《三八线》等。在某种意义上,这些丰富多样、延伸拓展的题材在很大程度上扩大、深化了电视剧的表现范围,并为作品升华出超越题材本身的审美意义奠定了基础。

三是类型丰富多样。像家庭伦理剧(《渴望》《牵手》《中国式离婚》《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媳妇的美好时代》《金婚》《婚姻保卫战》《我的前半生》等)、都市情感剧(《奋斗》《我的青春谁做主》《北京青年》《鸡毛飞上天》等)、青春偶像剧(《还珠格格》《情深深雨蒙蒙》《金粉世家》《十八岁的天空》《何以笙箫默》《老男孩》《欢乐颂》等)、名著改编剧(《围城》《水浒》《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平凡的世界》《白鹿原》《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等)、年代剧(《大宅门》《京华烟云》《闯关东》《走西口》《人间正道是沧桑》《娘道》等),还有武侠剧(《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天龙八部》《笑傲江湖》等)、传奇剧(《神医喜来乐》《甄嬛传》《武媚娘传奇》《芈月传》《琅琊榜》《如懿传》《延禧攻略》《天盛长歌》等)、戏说剧(《宰相刘罗锅》《铁齿铜牙纪晓岚》《康熙微服私访记》《李卫当官》等),可以说,这些丰富多样的类型夯实了电视剧发展完善的叙事基础,也有利于电视剧充分挖掘和表现社会生活的深广内涵、满足各类观众的审美需求。

四是影响力巨大。作为新兴的大众艺术,电视剧既乘着现代传媒的东风而扶摇直上,又契合中国人喜爱“故事”的文化传统而广为传播,并使其风头、影响力一度盖过文学、电影等艺术形式。比如,就具体作品来说,像《乔厂长上任记》《新星》《渴望》《激情燃烧的岁月》《北京人在纽约》《人民的名义》等电视剧因契合了人们的时代风尚、社会心理、审美需求等而产生了巨大的“轰动效应”;在名著改编方面,像“四大古典名著”(《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四世同堂》《围城》《金粉世家》《平凡的世界》《白鹿原》等,由于同名电视剧的播出,既使得原有的文学作品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也使电视剧作品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五是“互联网+”深度转型。在当前新的媒介生态和艺术生态中,网络剧发展迅猛、活力充沛,其新实践和新美学既和电视剧有深入的双向互动关系,又拓展了新空间、提出了新范式、呈现了新气象,比如近年大热的《盗墓笔记》《一起同过窗》《最好的我们》《余罪》《老九门》《河神》《白夜追凶》《如懿传》《延禧攻略》等。但随着“互联网+文艺”的深度转型,在对比性的实践、美学架构中,两者交流交锋交融的过程势必是缔结新常态、走向新共名、带来新活力的过程。这可看作是电视剧发展完善的创新前景。

抒写社会文化表情

在40年沧桑变迁中,现代性体验在多样题材、不同类型的电视剧作品中有充分的影像表达,抒写改革开放浪潮中人们丰富的社会文化表情。

首先,从“题材”的维度来看,现代性体验的影像表达在现实题材电视剧中是一道醒目的风景。在2004年-2017年年均制作/播出的448部14617集电视剧作品中,现实题材电视剧有278部8492集,占比分别达61.53%和58.43%。比如,《乔厂长上任记》《车间主任》《省委书记》《三连襟》《喜耕田的故事》《雪野》《外来妹》《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有泪尽情流》《苍天在上》《抉择》《忠诚》《人民的名义》……

不仅如此,在不少优秀的历史题材电视剧中,尽管与现实生活和矛盾有一定的距离,但现代性体验仍通过“现代意识”的棱镜折射而广泛地渗透在作品有关个人命运、大众文化等的寓言式表达之中,正所谓“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比如,《天下粮仓》《大明王朝1566》《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大军师司马懿之虎啸龙吟》《司马迁》《林则徐》《孔子》《大秦帝国之崛起》《贞观之治》《汉武大帝》《康熙王朝》《雍正王朝》……

其次,从电视剧“类型”的维度来看,作为生理与心理、感性与理性、情感与理智等深层交融的复合体,现代性体验寓含着社会转型期人们生活方式、生命体验、意义价值等的深刻嬗变。比如,《渴望》《媳妇的美好时代》《婚姻保卫战》《我的前半生》等家庭伦理剧,以广阔的社会为背景、以家庭为表现对象,并通过人们现实的生存境遇、体验和矛盾冲突来探讨爱情、婚姻、孝道等伦理道德问题;《蜗居》《奋斗》《我的青春谁做主》《北京青年》等都市情感剧,以现代都市为舞台,表现普通日常的人生体验、欢乐和痛苦,以及充满人文关怀的亲情、友情与爱情;《编辑部的故事》《我爱我家》《武林外传》等情景喜剧,在弹性的结构空间中呈现人们熟悉的情境,并于小品式的故事编造、小悲大喜的通俗叙事中,广泛容纳人们在现实境遇中所感受到的种种无奈、尴尬、困惑和期盼。此外,像《大宅门》《京华烟云》《闯关东》《人间正道是沧桑》等年代剧,往往将审美视点聚焦在清末至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并大多以传奇式的笔触摹写世态人情,在个人遭际、家族命运的兴衰荣辱中蕴含丰富、深厚的“史、诗、思”意蕴;《神医喜来乐》《甄嬛传》《琅琊榜》《天盛长歌》等传奇剧或注目民间或展现庙堂,并于智慧、权谋和跌宕起伏的故事讲述中寄托多样的情感体验……

优秀的电视剧作品之所以令人称道,重要原因就在于它们借助敏锐的感觉和整体的审美观照,来捕捉和表现现代人生活方式、社会心理、思想感情的变迁,以至于因表现了当代社会的“时代表情”而引发人们的情感共鸣和审美反思。

折射时代精神的律动

首先,就基本主题来说,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排天巨浪,诸如传统与现代、本土化与全球化、贫困与富裕、先进与落后、新与旧、城市与乡村、个体与群体、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男性与女性、义与利、权与法、情与理等二元对立式的结构张力强烈地冲击和震撼着人们的生活和心灵,而在多层次、多向度的审美观照和影像表达中,电视剧艺术创作总是试图敏捷地把握时代的精神脉搏,并将这种因大碰撞、大分化和大融合等带来的生活变奏浓缩到由历史和现实交织而成的文本之中。无疑,二元性的艺术思考和审美开掘源于二元性的历史文化语境。特别是,在“传统-现代”“本土化-全球化”的矛盾张力结构中,电视剧艺术创作编织出一张张历时与共时交错纵横的审美关系网络,并呈现出一幅幅张力满满的审美图景。比如,《太阳从这里升起》《葛掌柜》《篱笆·女人和狗》《情满珠江》《人间正道》《三连襟》等作品聚焦改革开放中的革故鼎新,并在诸如新与旧、进步与倒退、激进与保守等种种的矛盾张力中表现出人们对于“传统”与“现代”的理解和反思,进而将主题思想升华到超越题材本身的高度;《北京人在纽约》《世纪之约》《我的青春谁做主》《小别离》等作品则立足中国语境,同时,还将审美眼光投诸“全球化”国际环境的矛盾交织,并在文化自信、文化自省、文化自新的动态关系中呈现出丰富深刻的审美现代性意义。

其次,在人物塑造方面,纵览电视剧的发展历程,其艺术创作在丰富的实践中形成了一种特性,即,在主题表现上热切关注社会生活中的敏感问题、积极反映人们的心理嬗变和情感波澜。事实上,如果我们把时代生活的变革视为一种主体和客体的双向互动过程,那么,遭遇“现代性”委实就是面对一个复杂多变的世界、一个与传统出现了巨大脱节的现实,质言之,40年的沧桑巨变在把人变为现代化的主体的同时,也把人变成了现代化的对象。在这种意义上,像乔光朴(《乔厂长上任记》)、吴秋香(《雪野》)、黄江北(《苍天在上》)、高长河(《忠诚》)、吴明雄(《人间正道》)、雷默(《世纪之约》)、孙天生(《三连襟》)、赵小云(《外来妹》)、梁淑贞(《情满珠江》)、段启明(《车间主任》)、菊香(《当家的女人》)、喜耕田(《喜耕田的故事》)、许三多(《士兵突击》)、马向阳(《马向阳下乡记》)、孙少安(《平凡的世界》)、陈江河(《鸡毛飞上天》)等一系列“新人”形象所蕴涵的深刻意义不仅可视为衡量具体作品艺术水准的标尺,还可视为中国电视剧艺术所达到的美学、历史高度的标尺。

绘制“精神地形图”

就文化风向而言,在某种意义上,如果说,当代审美文化不再是以必然性的结构去推演历史的行程,而是多种叙事话语组合而成的精神地形图,那么,电视剧审美表意中的“文化风向”则使这一“精神地形图”具有了可描述的形状和可辨析的性状。

大致说来,一是主流价值的审美化。比如,《农民的儿子》《孔繁森》《好爹好娘》《郭秀明》《铁人》等电视剧往往通过主人公的忍辱负重、委曲求全、自我牺牲等优良品格来展开艺术叙事并于张力结构中形成“润物细无声”的思想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再比如,像《解放》《毛泽东》《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东北抗日联军》《太行山上》《海棠依旧》《彭德怀元帅》等作品,以历史上重大事件、人物为题材和表现对象,并通过对历史性与故事性、历史观与生命观等作“史”与“诗”的艺术处理,突显、铭刻着创世纪的历史记忆和辉煌。

二是大众文化的娱乐化。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时代浪潮,迅猛发展的大众文化既成为了塑造当代审美文化的重要力量,同时,其“娱乐”特性也日益渗透在艺术活动的诸多方面。在电视剧的审美表意中,娱乐化不仅广泛地影响着其叙事逻辑和叙事策略,而且还成为了某些电视剧作品的突出特征。比如,在《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少年四大名捕》《青云志》等武侠剧中,东方式的侠义刚勇、仁义道德和传统文化等都通过那些趣味盎然、雅俗共赏的侠踪剑影、爱恨情仇、江湖寓言等故事寄托着大众的种种希望和梦想;像《还珠格格》《情深深雨蒙蒙》《金粉世家》《十八岁的天空》《爱情公寓》等青春偶像剧,则以俊男靓女为主角、以“浪漫爱情”和“温馨友情”为剧情主轴而深受年轻人的喜爱,作为一种文化趣味,这一审美倾向在近年来的网剧中有更鲜明的表现,比如,《微微一笑很倾城》《颤抖吧阿部》《那刻的怦然心动》《国民老公》《最好的我们》《你好旧时光》等。甚至,在《宰相刘罗锅》《铁齿铜牙纪晓岚》《康熙微服私访记》等戏说剧中,在其历史资源的选择性表现中,历史往往被虚化并于自由的叙事空间中融入快感、游戏等时尚因素,以适应大众文化的宣泄性、娱乐性风潮。

三是艺术叙事的人文化。尽管在众声喧哗的审美话语中,艺术叙事或现实主义的美学形态不在“主流”,也没有与其艺术品位相匹配的收视率,但在《情满珠江》《车间主任》《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忠诚》《香樟树》《中国式离婚》《静静的白桦林》《医者仁心》《我的土地我的家》《平凡的世界》《父母爱情》等一批优秀的电视剧作品中,弥足珍贵的人文主义倾向显现出活泼而新异的力量,它们往往以一种平民化的现实主义的叙述,呈现社会转型期芸芸众生真实的生活境遇、身心状态和命运遭际,并在多种矛盾冲突的揭示中展现博大的同情心和深厚的人文情怀,进而与观众在共享人生领会的同时也达成心灵的真诚沟通。

中国电视剧40年的历史既是其自身发展完善、走向艺术自觉的历史,也是与时代发展同声相应、与社会进步同气相求的历史,并在当代审美文化的巨幅卷轴上留下了审美现代性轮廓分明的艺术剪影。尽管当前的电视剧艺术生产在主流价值的审美化、题材选择的类型化、艺术表现的精致化、技术制作的精良化、大众接受的互动化、文化传统的涵濡化、国际传播的通约化等方面还大有可为,但作为一种现代大众艺术形式,电视剧艺术在历史发展中所凝聚的历史运势的精神火光、所蕴涵的审美现代性意义寓示了那些不断创新的力量所标识的趋向。

(彭文祥:中国传媒大学教授,黄松毅: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安勇(QN0005)作者:彭文祥 黄松毅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