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北京> 正文

北京市养老服务机构拟医疗全覆盖

2018-11-23 14:33 千龙网

原标题:市人大常委会“问诊”居家养老 推进医养结合 开出9大药方 居家养老服务标准拟年内发布

养老服务机构拟医疗全覆盖  

千龙-法晚联合报道(记者 李洁)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再次“问诊”居家养老,并对症开出9大“药方”,市政府积极回应,提出下一步的解决措施。未来,主要健康信息将实时伴随个人终生,养老服务机构有望实现医疗服务全覆盖,为确保居家养老医疗服务安全,医护人员将可上医责险等保险。

今天(23日)上午,在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上,听取了北京市副市长王宁所作的《关于推进居家养老健康服务工作情况的报告》及市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的意见和建议,并开展专题询问。

据介绍,近年来,在促进居家养老健康服务方面,本市已基本形成多部门协作机制。此外,各区政府积极行动创新发展,全市发展为老连续医疗服务,培育打造居家养老健康服务队伍、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居家养老健康服务。市人大内务司法委认为,《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的贯彻实施不断取得新进展,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有了框架和雏形。

同时,针对本市推进居家养老健康服务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把脉”,并对症下药开出“药方”。同时,市政府积极回应,提出下一步的解决措施。

现场传真

养老服务医疗覆盖率超95%

“目前医养衔接不是特别到位,存在着部门之间各自为政的现象,政府部门如何更有效地推进医养结合的问题?”在专题询问中,市人大常委会陈永委员第一个抛出问题。

对此,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雷海潮表示,在加强养老机构医疗方面,本市主要采取在养老服务机构中增设护理院、护理站的方式,加强医疗功能或者是增强养老院的医务室功能,提供医养结合的综合服务。据统计调查,养老机构当中医疗服务的覆盖率已经超过95%。

另据了解,本市医疗规划编制年底完成,疏解腾退用地优先用于养老。

居家养老服务标准拟年内发布

针对市人大代表郑红强提出的养老驿站的运营问题,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到2018年全市建设了680家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其中450家是城区的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关于经营质量和质量监管、退出机制方面,今年也有很多的工作要做。比如,2016年驿站的设施设计和服务标准就已经出台了,但是为了更全面地做好工作,现在编制出台了北京居家养老服务的标准体系框架,包括了四类标准,共48项内容。同时通则和助餐服务这七项居家养老服务标准的草案有望在今年年底作为北京市地方标准正式发布。

继续研究推进

第二批医疗服务价格规范调整

针对市人大常委会委员丛骆骆提出现行的上门医疗服务存在着定价低、风险高、成本高,以及医疗服务价格机制不合理的问题,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2017年4月份为了配合医药分开的综合改革,北京市就435项基本卫生服务做了价格的调整。比如医生上门的出诊费,改革前是20到40块钱,2017年调整了以后允许在相应的医事服务费基础上上浮30%,最高是104块钱。

本市还将继续研究推进第二轮的医疗服务价格规范调整,逐步优化医疗机构收入结构和服务项目比价关系。

9大“药方”

健康服务将全周期一体化

向安宁护理机构转型有望实现医疗服务全覆盖医养结合信息促进共享健康信息将实时伴随个人终生将建市级医养结合师资队伍医护人员将可上医责险社会办护理站或将享优惠长期护理险将适时推广

整合各类资源,促进医养服务功能向居家养老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方向调整,补齐前端健康指导、疾病预防和后端安宁疗护的短板。

应对:下一步,本市将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医养结合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资源产出,调动社会力量参与,为老年人提供健康促进、预防保健、慢病防控、急危重症教治、中期照护、长期照护和安宁疗护一体化的健康服务。

向安宁护理机构转型

提高医疗卫生机构为老服务能力,推进部分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向老年康复护理功能转型,增强大型综合医疗机构为老服务能力,根据绝大多数老年人居住在家的现实情况,积极探索符合国情、市情的安宁疗护服务方式。

应对:本市将多渠道加快资源产出,市、区两级联动,盘活养老及医疗存量,发挥区级优势,结合实际多渠道增加居家养老健康服务资源。比如,将推动部分公立医疗机构向康复、护理、安宁疗护机构转型或增加相应服务资源。同时,医疗机构将通过开设家庭病床逐步提高居家上门医疗服务能力。

有望实现医疗服务全覆盖

突破医养结合的政策障碍和壁垒,实现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源有序共享,形成覆盖城乡、规模适宜、功能合理、综合连续的医养结合服务网络。

应对:本市将进一步完善价格、财政投入、老年长期照护保险和人力资源培育等政策。同时,养老机构将加强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发挥辐射居家医疗护理作用,在做好入住老年人健康服务基础上,为周边老年人提供居家医疗健康服务。加强民政、卫生健康部门合作,通过协议合作、巡诊和远程诊疗等多种方式实现养老机构医疗服务全覆盖。

医养结合信息促进共享

加强医养结合信息整合,推进医疗卫生机构健康信息联通,促进政府、社会、机构、家庭之间的信息共享,为老年人提供服务向导,为市场提供准确指引。

应对:下一步,本市将推进医疗卫生机构内外相关健康信息协同,逐步实现政府、医院、社区、养老机构和家庭之间的区域协同服务。

同时,依托大数据运用和互联网发展医养结合健康服务产业,有效整合资源、降低成本、扩大服务、提高质量,实现资源和结构的平衡。此外,利用物联网技术,还将实现电子围栏、应急报警等功能,提升安全保障。

健康信息将实时伴随个人终生

完善包含全市老年人健康状况、健康档案和健康风险在内的老龄大数据,为政策制定和市场服务奠定基础。要着力构建老年人健康指导、疾病预防、健康管理和综合干预的全过程服务监测评估体系。

应对:本市将加强信息互联互通和惠民服务,在全市健康信息互联互通和大数据应用框架下,通过互联网+新技术应用,支撑老年人获得及时、优质、便利的诊疗和健康服务,主要健康信息逐步实现实时伴随个人终生。

将建市级医养结合师资队伍

在老年人家庭支持上,整合统筹家庭养老照护支持政策,形成系统性制度保障与社会化服务体系,重点做好家庭保健员培养、居家失能老年人家庭照护人员培训和赡养人探亲休假保障等工作。

应对:本市将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利用北京优质医疗资源,建立市级医养结合相关师资队伍,负责对康复、长期照护、安宁疗护人员队伍建设的指导、教学、培训,重点针对老年医学科、肿瘤科、全科医师以及护理员,普及老年医疗理念、知识及技能,提高相关医务人员及护理员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此外,针对目前缺口较大的医师、护士、药师及护理员,利用普通高校和职业院校资源,加强相关学历教育和技术、技能培训,同时加强继续教育培训。

医护人员将可上医责险

针对社区服务,扩大家庭医生签约和家庭病床开设的覆盖面,完善各类服务机构开展上门医疗卫生服务的项目类别、定价机制、服务标准及风险评估保障制度。研究制定基层医疗卫生队伍激励机制。

应对:本市将采取多种措施确保居家养老医疗服务安全。卫生健康部门将建立监督和反馈机制,确保服务质量。为医护人员提供医责险等保险措施,并发挥社区居委会等基层力量作用,陪同上门人员参与患者评估。

作为健康守门人,本市将推动相关政策在社区卫生机构落地,将提高机构工资总额和解决结余经费不能用于人员激励问题,逐步缩小与其他公立医疗机构人员收入差距,完善基层吸引和留住人才长效机制。

社会办护理站或将享优惠

积极引导社会力量投入,政府及相关部门要统筹政策、财政、金融、设施等资源,积极引导社会力量投入居家养老健康服务产业,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应对:下一步,本市将通过无偿提供用地等优惠措施,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居家养老健康服务机构,结合养老服务驿站建设,为社会办护理站提供免费场地,减轻企业负担,鼓励驿站提供居家养老健康服务,形成举办主体多元、服务形式多样的体系格局。

此外,本市将研究给予社会办护理中心、护理站优惠政策,规范互联网居家医疗护理服务事项,鼓励社会力量规模化、规范化、品牌化发展,拓展老年医疗服务供给。目前,已拟定《北京市互联网居家医疗护理服务项目目录》,初步明确健康促进、常用临床护理、专科护理3大类25项居家护理服务项目。

长期护理险将适时推广

要完善老年人支付体系,建立以长期护理保险为支撑,以居家养老服务补贴和重点人群兜底保障制度为补充,具有本市特点的多层次的长期护理保障制度。稳妥推进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工作,明确服务对象,完善服务内容,规范服务标准,做好与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和各类养老服务补贴的衔接。要在政策、财政上支持试点地区积极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经验做法,为在全市范围内普及奠定基础。

应对:近年来,市人力社保局牵头在石景山区开展了政策性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市金融局牵头在海淀区试点开展了居家养老失能护理互助保险。

针对审议意见,报告中提到,下一步将推进长期护理保障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试点区长期护理保险和老年健康商业保险制度,加大推广力度,全面推进全市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

责任编辑:张驰(QN0009)作者:李洁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