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北京> 正文

杨建宗:胡同修房专家

2018-11-30 10:49 北京日报

来源标题:胡同修房

改革开放那年我刚参加工作,这40年,我亲眼见证了百姓居住水平的提高,从2005年的“解危排险”到2017年的“百街千巷”工程,老百姓住的房子越来越好,生活环境越来越有北京味儿,这是改革开放带来的国力强盛。只有国家富裕了强大了,人民的生活才会越来越好。

——杨建宗  

一个多月前,位于东四四条77号的东四胡同博物馆修缮完工,对外开放。这是一处三进四合院,是对四合院建筑最好的展示;通过居民捐赠的老物件儿,参观者还可以了解胡同的民俗、历史和文化。

从下雨屋漏只能给块塑料布遮遮,到今天能把一处四合院修缮成博物馆对外开放,和胡同打了一辈子交道的房管人杨建宗,亲历了这一过程。 

1966年,7岁的杨建宗从老家到北京上小学,借住在北长街一处四合院里;后来搬家,住在鼓楼东大街66号的大北房里;再后来,又搬到东直门内大街30号一处院子里。童年生活,让他对北京年久失修的小平房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小时候父亲最先教会我们的,就是漏雨的时候,要贴着屋中间的承重墙待着。”

杨建宗的父亲是位木匠,有祖传的手艺,参加过新中国成立十周年首都十大建筑之一——农展馆的建设。从小耳濡目染,他上高中时,盖房子、做家具、装修,周围街坊邻居谁家有个木匠活儿,都是直接“叫老杨的儿子”。

1978年高中毕业,杨建宗招工进了当时的东城区房管局,因为自带手艺,他和几位师傅一同负责门窗、家具的制作。那时,社会上掀起学习专业知识的热潮。1980年,杨建宗参加了东城区职工大学开办的“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学习,脱产四年。这期间,他买来梁思成的《清式营造则例》等书籍,自学古建知识。

1984年,杨建宗回到东城区房管局,担任施工员、统计员,带领四个班组负责公房的维修工作。“头一年查房子,根据查房结果,市、区房管局下达维修计划,需要多少钢材、木材、水泥,根据指标调拨。”

当时公房维修资金主要来源是房租,公房租金本来就偏低,还要负担房管局一大部分人力开支,修房子的钱捉襟见肘。“只能是有多少水,和多少泥。”杨建宗说。汛期,居民排着队修房。漏雨的房,只能先给块塑料布,得紧着墙倒了的先修。累得筋疲力尽,终归还有一些修不了。

“有的房塌了,檩掉下来砸着人的大腿了,眼睁睁看着就是不敢动,怕一拖人,整个屋顶塌下来。只能先支架子,把结构稳定住了再救人。”提起往事,杨建宗一脸心痛。他记得,1988年房塌砸死了人,房管所所长哭成了泪人。

上世纪90年代,房租之外有了修房补贴。东城区房管局管着近10万间公房,市房管局补贴修缮款只有512万元,而且多年不变,只能是“撒芝麻盐”,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质的飞跃始自2005年,市政府开始了“解危排险”工作,投资10亿元,当时的四个核心城区每个区2.5亿元,不足部分由区级政府补贴。“以前我们的口号是‘少塌房,不死人’;2002年东城区成立房管中心,口号逐渐变成了‘不塌房,不伤人’;2005年以后则变成了‘少漏雨,少投诉’。”杨建宗说,光看不同时期的目标,就知道房屋质量提升了一大截。

2007年,市政府推进核心城区的煤改电工作;2013年前后,棚户区改造启动;关于房屋修缮的风貌导则也陆续出台……在保障安全的同时,房管工作慢慢向保护古都风貌转变。

这时的胡同,风貌破坏已经很严重了——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北京有些四合院的墙倒了,就用红砖修补,颜色杂了;上世纪80年代的几场大雨,又有些简陋房的墙倒了,加盖的违建比比皆是,用彩钢板做屋顶,既不协调也不规矩;后来盖房图经济,用水泥瓦、红陶瓦替代灰瓦,用红基砖、白沙砖替代灰砖……

懂古建的杨建宗,这时自然成了修缮专家。“古建有大式、小式,不同式有不同的修缮标准、规矩和方法。因为民居的修缮做法多式多样,我给加了一个‘民居杂式’。”杨建宗说。

修缮过程中,一些工人干完活儿,不知道对不对,杨建宗便承担起了办培训班的工作,传授古建和木匠知识。比如,新砖用之前都知道要泡一下,但是很多人以为往水盆里一杵,闷着就行了。“其实不对,出厂时,砖面上有一层粉,得洗掉,不然上墙后会有‘冻融’,热胀冷缩会出现裂缝,越来越大,回不去。”杨建宗道出这里面的门道儿。

房屋修缮并非一味从古——过去老北京的房子,不管是大富之家还是寻常百姓家,都是“外整里碎”,外表是整砖,里面是碎核桃砖,下雨墙一塌一大片,重修时里面也用上整砖,更坚固;胡同里的房子也不都“货真价实”——民国时期出现了一些“捯饬”房,修缮的时候要格外注意,要弄清楚在哪些地方偷工减料、弄虚作假了,“比如前檐柱,应该一半在墙里一半露在外面,而‘捯饬房’只有墙外那半截,里边根本没木头。”

杨建宗带着徒弟们,在胡同里修修补补。过去的破烂房,又找回了老味道:墙,恢复成青砖;屋顶,是灰瓦;屋檐,拔檐、戗檐、博缝,有模有样。

如今,改革后的东城区房管中心变成京诚集团,作为一名技术管理人员,杨建宗担任了东四街道和体育馆路街道“百街千巷”环境整治的全过程管理项目经理。尽管年近退休,他依然活跃在胡同里,一点儿一点儿为胡同“疗伤”。

责任编辑:王立立(QJ0001)作者:于丽爽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