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实施医药分开改革给市民带来哪些福利 第202期

2018-12-03 10:47   作者 鄂晓颖    编辑 柳杰 巢晶

2017年4月8日开始,北京市实施医药分开综合改革,一年多来,市民的医疗环境有了哪些改变?

市民坐在家里拿着手机就可以随时和自己的家庭医生在线沟通病情,有个头疼脑热的小毛病,在医生的指导下就能解决,不用经常往医院跑。在社区医院看病,如果患者病情较重,立刻开通绿色通道将患者送到三甲医院就诊。2017年4月8日开始,北京市实施医药分开综合改革,一年多来,北京市卫生健康事业稳步发展,公共卫生、基层卫生能力和水平整体上升,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市属医院儿科医联体和智慧家医协同发展模式等给市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利。

IMG_1279副本

11月28日,居民在北京市丰台区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助测量血压(图片来源:tuku.qianlong.com)。千龙网记者 鄂晓颖摄

北京基本形成医联体为主体的分级诊疗格局

北京市实施医药分开综合改革以来,截至2018年10月底,已完成门急诊量3.3亿人次,550万出院和住院病人治疗有序。

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成效明显。突出政府主导原则,突出区域设计,以分工协作机制为核心,采取持续改进的发展路径,让基层有能力、有激励,让患者有认知、有意愿,让医院有途径、有动力。截至目前,北京已建成58个医联体,包括核心医院55所,合作医疗机构528所,覆盖了16个区,共建立8个专业的20余个专科医联体,涵盖约200所医院,基本形成了医联体为主体的分级诊疗格局。

2018年1-6月,综合医联体内双向转诊患者共计7.5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加6.1%,到大医院进修约1900人,派出专家约1.2万人次。三级医院门急诊诊疗人次较改革前减少8.3%,二级医院基本持平,一级医院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急诊诊疗人次增幅达30%左右。一些普通病常见病逐步分流到基层机构,扭转了十多年来基层诊疗量下降或徘徊的局面,大医院人满为患的状态得到缓解。

医药费用增幅下降。改革以来全市医药费用仅增长5.8%左右,为2000年以来费用增幅的最低期。药品阳光采购金额累计1021.6亿元,节省药品费用超95.6亿元,仅药品阳光采购一项措施就使得药价整体下降8.6%。本市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采购“两票制”工作于今年2月1日起实施,执行以来,市场反应积极,药品采购平稳有序。推进京津冀六大类医用耗材联合采购,今年6月30日起在三地800多所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范围内执行,涉及近180家企业申报的3.2万余条产品,预计每年可为三地节约耗材费用超过8亿元,采购价格整体平均降幅达到15%以上。

IMG_1297副本

11月28日,患者展示在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治疗费用的账单(图片来源:tuku.qianlong.com)。千龙网记者 鄂晓颖摄

改善医疗服务取得阶段效果。改进预约就诊服务,三级医院预约就诊已占到60%以上,部分超过80%,预约就诊时间精准到1小时以内,患者门诊和大型检查的等候时间减少。全市290所(占86.8%)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了“先诊疗、后结算”服务方式,对60岁以上老年人减免医事服务费4400万人次。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可在社区获得105种常用药品,开出2个月药品长处方8.2万余张,减少了患者往返医疗机构的次数,节约了时间。全市高血压、糖尿病等四类慢性病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超过90%。

慢性病不出门 “智慧家医”随时与医生在线沟通

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里,一位患者将医保卡插到血压测量仪的卡槽里,测量值就会自动上传到患者的档案里,数据实现共享,患者的签约家庭医生能随时关注到患者身体出现的异常情况,患者家属也能查看到数据,了解病人身体情况。这是丰台区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智慧家庭医生优化协同模式”的一部分。所谓智慧家庭医生优化协同模式(IFOC),就是以人为中心、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基于智慧健康照护的家庭医生协同一体化服务,目的是让签约居民得到全方位、立体化的健康管理,实现以疾病为中心向健康维护为中心的转变,促进家庭医生与签约居民形成良性的合作与互动关系,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以方庄社区服务中心为例,中心目前常住人口家庭医生签约率35.6%,重点人群签约90.2%,全科团队管理慢病病人16000余人,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73.2%,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率67.1%,中心人均门诊量达到国内三级甲等医院同等水平,已实现了签约居民70%的首诊在基层,患者对服务的满意度达到95%以上。

72岁的刘建一是芳群园二区的老居民,有30年的糖尿病病史并有高血压,头疼伴随多年。平时去大医院看病要在手机上抢号或者现场排队挂号。在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后,预约转诊到天坛医院,不出一周便顺利的到天坛医院做了血管方面的排查。

IMG_1290副本

11月28日,北京市丰台区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里智慧家庭医生宣传单(图片来源:tuku.qianlong.com)。千龙网记者 鄂晓颖摄

通过定向分诊和预约就诊,固化全科医生与签约居民服务关系,以“医护绑定”团队模式为居民实施规范、连续、精细化服务,提供包括基本医疗、健康管理一体化的健康照护服务,全市90%以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同程度的推行了新全科医疗预约诊疗方式。

移动终端健康服务平台便于居民参与健康管理过程并与家庭医生互动交流,目前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身边医生APP已上线123家;另外还包括为签约患者提供“四个一”服务,即一份健康档案、一份签约协议书、一张联系卡/证和一条短信/微信。建立智能化慢病管理平台,对慢病患者健康状况实时监控、科学评估并提供个性化健康指导;人工智能临床决策支持系统辅助全科医生规范诊疗;建立与医联体内上级医院的支持互动平台,实现信息共享、远程预约就诊和转诊等服务。2018年底前,核心内容要在全市50%以上社区卫生中心实现,拓展内容各区应选择1-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试点开展,2019年开始逐步推开。

市属医院紧密型儿科医联体开局

儿童医院赵成松大夫每周至少三天以上在天坛医院“常驻”,“如果患儿病情比较重,天坛医院会有绿色通道转到儿童医院。10月8日,一名新生患儿病情较重,通过绿色通道送往儿童医院治疗了3天,之后又转诊回到儿童医院天坛诊疗中心继续治疗,所以患者完全不用担心得不到最好的治疗。”

为有效缓解北京市儿童专科医院人满为患、就医紧张的状况,合理利用儿科优质资源,让更多患儿能够就近、及时就医,在市委市政府领导的指导和关怀下,北京市属医院紧密型儿科医联体共享儿童专科医院品牌,并在成员医院植入知名专家品牌服务。分别在北京天坛医院、北京世纪坛医院建立“北京儿童医院天坛诊疗中心”和“北京儿童医院世纪坛诊疗中心”,开设“贾立群儿童超声工作室”;在北京朝阳医院建立“首都儿科研究所朝阳诊疗中心”,开设“刘晓雁儿童皮肤病工作室”。

IMG_1310副本

11月28日,北京儿童医院天坛诊疗中心的医生在给患儿看病(图片来源:tuku.qianlong.com)。千龙网记者 鄂晓颖摄

儿童专科医院与综合医院专家相互出诊;综合医院儿科医生成为儿童专科医院知名专家团队成员,探索儿科跨院层级诊疗;在医院制剂使用方面进行创新,肤乐霜等一批疗效好、受欢迎的儿童用医院制剂在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批后,在医联体内跨院调剂使用,更加方便患儿就近诊疗。儿童专科医院重点支持综合医院儿内科学科建设,医联体内建立多中心联合研究体系,开展重大科研攻关,形成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合力。

2018年9月26日,北京儿童医院天坛诊疗中心挂牌,标志着北京市属医院紧密型儿科医联体正式启动。随后,北京儿童医院世纪坛诊疗中心、首都儿科研究所朝阳诊疗中心于9月29日运行,北京儿童医院天坛诊疗中心于10月6日在北京天坛医院新院区顺利开诊。

IMG_1306副本

11月28日,北京儿童医院天坛诊疗中心里儿童专用的抽血室(图片来源:tuku.qianlong.com)。千龙网记者 鄂晓颖摄

综合医院儿科诊疗量明显增加。天坛、朝阳、世纪坛三家试点综合医院儿科门诊量同比增长40%,出院人数同比增长38%。其中天坛医院儿科门诊人次同比增长132%,出院人数增长38%;朝阳医院儿科门诊人次增长14%,出院人数增长12%;世纪坛医院儿科门诊人次增长12%,出院人数增长44%。

综合医院儿科病种逐渐扩大,提高了小儿内科的诊疗能力。新开展了新生儿、小儿呼吸和小儿淋巴瘤专业,开设了儿童哮喘、慢性咳嗽专病、血液非肿瘤性疾病门诊。病房可收治重症肺炎、哮喘急性发作、血管瘤皮肤破溃感染、淋巴瘤及血友病的患儿,综合性疾病就诊人数明显增加。(文/千龙网记者 鄂晓颖)

IMG_1315副本

11月28日,夜色中的北京天坛医院灯火通明(图片来源:tuku.qianlong.com)。千龙网记者 鄂晓颖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