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北京> 正文

1080名智障孩子的校长妈妈 让孩子找回尊严

2018-12-05 15:28 北京晚报

来源标题:1080名智障孩子的校长妈妈

在50多岁的时候,你会选择做什么?不少人已经开启了自己幸福的晚年生活。可是王丽娟却并不这么想,她在昌平开办了智光特殊教育培训学校,20年来,1080多名智障孩子通过在这里的学习和培训,逐渐走上了工作岗位,也重新融入到了社会里,而他们原本濒临破碎的家庭也因此得到了挽救,更重要的是,孩子们找回了一个作为正常人应有的尊严。

放弃出国 创办特教学校

在开办智光特殊教育培训学校之前,王丽娟是一名语文教师,她在中学和大学都讲过课,90年代还到国外做访问学者。1997年回国办理续签手续的一次偶然机会,让她改变了自己的教育生涯。在续签之前,她受朋友之托去残联办事,碰到了一群智障孩子做活动。王丽娟回忆,出于职业的敏感,她向带队的老师询问了这些孩子的教育情况。“对于这些智障的孩子,除了培智学校外,很少有人关注他们的教育问题。”了解到情况的第二天,王丽娟去了教委,在特教科她查到了城区的几所培智学校。“我就挨个跑了一圈,结果发现,他们的教学理念都是重点突击文化课。”王丽娟说,学习文化课打基础固然很重要,但是九年义务教育下来之后,这些孩子们的水平也仅仅停留在了小学二三年级的水平。“花那么大的投资,毕业之后,很多孩子都不愿意离开。”在东城的一所培智学校里,校长无奈地向王丽娟诉说着现状。王丽娟由此萌发了给这群智障孩子开办职业学校的想法。

“最重要的应该是让这些孩子了解生活,接触社会。”王丽娟认为,对于这些智障孩子而言,即使是花再多的教育时间,他们的学习成绩也不可能像正常孩子那么出众。“你想现在大学生就业都困难,更何况是这些孩子啊。如果把他们都赶到学习这条路上,相当于把这些孩子今后的路都给堵死了。”王丽娟暗下决心,她要开办的学校一定要扬长避短,让这些孩子们学会做自己擅长的事儿,将来到社会上可以立足。

就这样,王丽娟放弃了去美国亚特兰大和儿子团聚的机会。“当时那边的学校一听我在中学和大学都做过老师,很欢迎我去那边给人们上中文课,教室什么的人家都准备好了。”在王丽娟看来,优渥的物质生活条件并不是她的人生目标。很多家长告诉王丽娟,他们最担心的就是当自己年老体衰,甚至面临去世的时候,身后的这些孩子该怎么办。“他们跟我说:‘校长,你知道吗?我们每天在一起议论我们死之前,一定要留出几分钟的时间,先把孩子杀死,然后我们自己再去死。’”这番话让王丽娟听了心里特别不是滋味。

办学艰苦 校长住进羊圈

“我总是宽慰他们,放心,有我在,一定让孩子们可以独立生活,融入社会。”但是这些做起来,却遇到了很多困难。让王丽娟感触颇深的是来她这里就读的第一拨孩子。毕业后,这些孩子顺利找到了工作,王丽娟和家长备受鼓舞。但是2008年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一些企业因经营不景气,不少孩子被裁员了。“在家里一待,他们就毛了,找我说:‘校长妈妈,我们表现得挺好的,不知道为什么公司不用我?’”让王丽娟无比痛心的是,一个孩子因为感到绝望,推开窗户从18层跳了下去……“其他人知道后,纷纷给我打电话,家长也很绝望。”为了给孩子们找到出路,王丽娟把自己唯一的房子卖掉,为孩子们开办了一个小工厂,安排他们就业。

房子卖了,王丽娟没有地方住。“校舍也都住满了。我看羊圈那边还有地方,而且离着院墙也有点儿空。”王丽娟便在羊圈上搭了一个小房子,住了进去。屋子阴冷潮湿,王丽娟在里面一住就是十年。“浑身痒,关节也疼,可能受了寒,落下了病根。”

20年过去了,当初送到学校里的这些孩子们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先洗澡兑水不会,甚至脱衣穿衣都需要人帮忙。”通过学习,孩子们的精神面貌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从外表上看跟正常人一样。“只要不叫他们考试,那跟正常人没啥区别。”

自己住的苦点儿累点儿,王丽娟都能够克服,但是如何留住学校里的老师,不光要靠爱心,王丽娟也想尽了办法。“跟着我的这些老师也太不容易了,一个孩子每个月就500元,一个老师最多带两个孩子,一个月也就一千元的收入,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这样的收入连温饱都成问题。”为了留住这些老师,王丽娟经常外出做各种演讲,她赚的这些钱全给老师开了工资,让老师们的收入能达到每个月三千元。

除了收入和支出不成正比外,来回搬家也是让王丽娟头疼的事儿。市区里好的写字楼租不起,便宜的地方又太偏,家长不好找。所以王丽娟的校址就选择在城乡交接的地方,但是地处这里的校舍都很破。“房子住了几年之后,收拾好了,废墟变成了花园,房东一看就采取各种手段抬高租金,甚至轰人。”从1998年6月挂牌到现在,智光特殊教育培训学校已经搬了7次家。

平等对待 尊重每个学员

这些年,王丽娟和她的特教学校也接待过100多个国家的媒体记者拍摄报道,1998年9月份的时候,北京晚报记者司马小萌就曾经带着日本电视台的记者过来采访。“他们一边采访一边哭,我说这几个男子汉为什么还掉泪呢,后来一个拿着话筒的男记者说,他叫大谷龙司(音),走访过一百多个国家,这是他第一次在采访中落泪,他说学校让他感到很震撼,也让他真正了解了中国。”王丽娟说,大谷龙司告诉她日本也有这样的孩子,由于国家高福利,便将这些孩子养起来。“那不相当于养宠物了吗?这是对人最大的不尊重。不要忘了,这些孩子是人,不论能力高低,要像人一样尊重他,如何尊重,就是要平等地对待。”大谷龙司说的这段话,让王丽娟很自豪。

王丽娟在学校里开设的很多课程是根据今后找工作的需求设置的,有中餐部、西餐部、手工艺部、网络部等。她欣慰地看到,从这里毕业的孩子们都有了好的归宿。“改变了木讷痴呆的模样,看起来就跟正常人一样。有的甚至成家立业,抱着孩子过来看我。”这些毕业的孩子中,有的去社区做保安,有的进了超市从事看货、看库房的工作。

随着年龄的增长,王丽娟不止一次想过要不要把担子托付给年轻人。“现在我还不敢退休,因为有些体系还需要完善。”王丽娟说,特教学校的成立就是为了这些孩子在九年之后继续得到教育,在社会中立足,但是教学大纲、教材、师资、房舍、后续资金、模式、规章制度、法律法规目前还都不完善。“我现在最大的目标就是完善体系,包括孩子们的教育,孩子父母的养老问题,因为现在这些智障孩子的家长也都年老体衰,如果父母双方没了一个,那么剩下一个带着孩子进敬老院,不少敬老院都是拒收的。”对于这些孩子,亲子养老、学前早期干预康复,都需要一样一样梳理。这些年,为了更好地办学,王丽娟也成了考证达人。“心理咨询师,康复师,学校和康复相结合,九年义务教育让学校来做,而这些孩子毕业后需要进行的职业培训则由我这边来弄。”王丽娟设想,她要办一个立体化的旅游区,让孩子们一边工作一边学习,没有生存的压力,还能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对于正常的孩子我们是因材施教,对于这些孩子,我们要因人施教,你能干什么就让你干什么。”在未来,王丽娟还有一个大胆的设想,北京建完了,她要把成功的模式推广到全国,这样外地的孩子不需要跑到北京,在当地就近解决自己的需求。这样,她才能放心地退休,安享自己的晚年。

责任编辑:李娜(QU0007)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