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北京> 正文
改革开放四十年 心系祖国共前行——北京市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助力首都发展
2018-12-20 05:57 北京日报

来源标题:改革开放四十年心系祖国共前行

壮阔东方潮,奋进新时代。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为标志,改革开放大幕正式拉开,国家和首都北京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40年来,北京市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围绕改革创新工作,围绕发展凝心聚力,围绕稳定促进和谐,发挥优势作用、积极奋发而为,见证并参与改革开放伟大历史征程,画出了助力首都发展的最大“同心圆”,为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作出新贡献。

戴琼海:立体视觉的开拓者

(民革成员、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教授)

戴琼海在国内率先开展计算摄像研究,于2013年建立计算摄像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为北京信息技术,尤其是立体视觉重建与检测的发展提供有效支撑应用平台。开展计算摄像相关基础理论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核心技术成果,立足北京,辐射全国,实现科研成果向企业的转化,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领衔开展“多维多尺度高分辨率计算摄像仪器”攻关,从理论创新、技术突破、科研实践三个层面突破低数据通量瓶颈。研制出的新型超宽视场高分辨率实时显微成像仪器,以1厘米×1.2厘米超宽视场下800纳米分辨率的实时动态成像,实现兼顾“全局形态”和“细节特征”的多尺度观测,将活体动物脑神经观测数据通量由1000万像素/秒提升至50亿像素/秒,技术指标引领国际。目前此仪器已完成一系列生命科学实验,为新一代人工智能研究提供新的神经网络基础数据和结构指引。戴琼海用卓越的科研成果为国家和首都发展贡献智慧力量,先后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张福锁:情系三农 科技助力精准扶贫

(民盟北京市委常委、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张福锁1989年在德国获博士学位,回国后将其所学倾注于三农,全身心投入农村一线的脱贫攻坚。2009年至今,他带领团队师生每年300多天扎根农村,创建科学家与农民深度融合、科技与产业紧密结合的“科技小院”精准扶贫新模式。第一个“科技小院”落户于河北省曲周县白寨乡,从2009年到2015年,当地小麦、玉米产量分别提高28.2%和41.5%,而化肥用量增长很少,帮助曲周县实现绿色增产增效目标,农民增收2亿元以上。2018年,在曲周“科技小院”基础上,为更好服务国家精准扶贫战略,聚焦北京精准扶贫工作,中共北京市委统战部整合资源优势,与其合作创建“北京科技小院”项目,进一步探索北京扶贫与扶智、输血与造血相结合的科技精准扶贫新路径。张福锁为实现增产增收和环境保护共赢,为脱贫增收、转变发展方式和推动农村文化建设作出突出贡献,荣获2018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创新奖。

程京:心系祖国 芯济天下

(民建北京市委副主委、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教授)

上世纪末,程京怀揣报效祖国的理想回到清华大学,致力于将国内生物芯片技术和产业推向全球舞台并服务于百姓。他牵头建立我国第一个以企业化方式运作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全球多张技术领先的生物芯片陆续从这里诞生,2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近350项的全球专利授权,21项国标和行标的主导制定,大医疗和大健康领域的多款创新型产品和服务……程京带领团队取得一项又一项殊荣。利用全球第一张遗传性耳聋基因芯片技术,程京团队的产品和服务使我国近400万新生儿受益。作为国内资质最全的第三方医学检测中心之一,他们为全国近200万名孕妇提供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作为“治未病”大健康理念的倡导者和先行者,程京提出实现全民健康的“哑铃模式”,一端打造社区大规模慢病的预防筛查,一端打造全方位健康的管理服务。迄今,仅重庆两江新区的社区糖尿病防控公益项目筛查人数就已经突破10万,影响人数超过30万。

王德胜:双岗建功 助力北京文化教育发展

(民进北京市委常委、首都师范大学社科处处长兼美育研究中心主任)

王德胜发挥专业特长,在文化教育领域建言献策并在民进基层组织建设中取得一系列工作业绩。他主持开展的“北京大运河文化带历史遗存及文脉梳理”相关研究成果,以及加强“京西古道”沿途古村落文化遗存保护工作等建议,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有效参考。带领首都师范大学民进成员积极服务北京基础教育,民进首都师范大学基层委员会多次获民进中央、民进北京市委表彰。在美学理论与现代中国美学史研究中学术成就突出,主持完成多项重大科研课题,出版著作16部,发表论文150多篇。2018年入选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是“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北京高校“学术创新人才”、北京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带头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同时兼任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教育部艺术学理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等,为民进成员起了带头示范作用。

徐凤芹:悬壶济世为苍生 建言献策报国家

(农工党北京市委常委、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副院长)

2003年春天,SARS侵袭北京,徐凤芹主动请缨,作为首批医疗队员奔赴长辛店医院,在西医诊疗的基础上,对病人进行中医四诊检查,加服中药清热解毒化瘀制剂,取得显著疗效,被授予“抗非典勇士”“抗非典先进工作者”等称号。她热心公益事业,积极参加各种义诊、健康教育和捐助活动。2015年至今,作为北京健康乡村(社区)领军人才,带领团队深入农村和社区送健康,受到当地群众普遍欢迎。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上提出“关于加强中医药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中的作用,助力健康乡村建设”的提案为健康扶贫助力。作为北京市人大代表,关心民生,积极建言献策,“关于加强中医‘治未病’在预防保健中的作用”建议被列为北京市2017年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被北京市中医管理局聘为中医“治未病”健康促进工程首席技术官,中医“治未病”健康促进工程已惠及百万民众。

王维平:坚持绿色发展 书写循环经济新篇章

(致公党成员、北京市政府参事)

“治好环境的病,才能杜绝掉那些因为污染产生的怪病。”当过医生的王维平在37岁那年辞职转行,自荐到北京市环卫研究所,之后又自费赴日本早稻田大学环境工学专业学习,毕业后回到市环卫局成为一名“垃圾专家”。1999年,王维平在世界管理大会上提出“绿色(环境)会计”概念,指出要将污染负债、生态赤字等从国家经济统计中扣除,开创了国内该领域研究的先河;2000年,由他执笔的《中国应实行绿色GDP制度》成为致公党中央提案;2001年,他提出了修改现行经济核算体系,建立以绿色GDP为核心的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建议;2002 年,他受邀到中南海讲解绿色GDP,提出经济发展应该由追求数量型向质量发展转型,并提出了六项衡量质量的指标。作为在国内较早提出循环经济理念并有产业实证研究的专家,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修订工作。在垃圾场摸爬滚打10余年后,他提出的以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为核心的垃圾处理对策,被写入国务院关于发展循环经济指导意见中。

刘忠范:打造未来石墨烯产业基石

(九三学社北京市委主委、北京大学纳米科技中心主任)

刘忠范是改革开放后最早走出国门并学成回国的那批人之一,经历并参与推动了过去20多年来我国科技教育的迅速发展。目前,他带领的研究团队是全球高品质石墨烯薄膜材料生长技术的引领者,在大单晶畴区石墨烯、超洁净石墨烯、超平整石墨烯薄膜材料制备方面取得一系列重要突破。在个人学术之外,刘忠范更希望为整个科研环境做点事情。经过多年思考提炼并结合大量调研,他在2018年全国“两会”提交了关于“研发代工”的提案。“研发代工”相当于科技界的“包产到户”,是一条“融通政产学研”的新道路,将释放出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无穷创造力,让企业更具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得到诸多好评。他在自己创建的北京石墨烯研究院首先开展“研发代工”试点实践,总结经验在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和雄安新区建设中推广,引导高校和科研院所研发资源与企业整合,开拓具有北京和雄安特色的“研发总部经济”,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我国经济结构调整。

冼海珍:不忘初心 行稳致远

(台盟北京市委常委、华北电力大学教授)

冼海珍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作为师者的初心,以严谨治学、刻苦钻研的学术精神,投身能源领域的教学和科研中。

在圆满完成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学生班主任、硕博研究生指导等多项教学工作的同时,作为项目负责人,她多次完成国家“863计划”探索导向类专题课题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发明了振荡流热管做吸热内管的太阳能真空玻璃集热管等多项专利。在海淀区西三旗街道办事处挂职锻炼期间,牵头研究制定以服务特定保障人群为出发点,辐射地区有需求老人群体的养老服务体系。深入社区一线,经过多次调研形成的《关于理清社区居委会与社区服务站职责 切实做实社区服务站的建议》被评为北京市政协优秀个人提案,《关于海淀区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建设的建议》被评为海淀区政协优秀个人提案。

吴晨:恪守工匠精神 建筑城市梦想

(无党派人士、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

吴晨长期坚持在建筑工程设计、城市设计及理论研究一线,率先在国内开始“城市复兴”理论研究与实践,被誉为中国“城市复兴的首倡者与先行者”。主创设计并命名的超高层“中国尊”项目,位于北京CBD核心区,高度达到528米,是目前中国建筑师主创设计并在建的最高建筑。主持设计的“北京坊”建筑群城市复兴项目,距天安门广场仅200米,被誉为“北京老城复兴的金名片”和“北京文化新地标”。2017年,主持设计的北京坊和前门三里河项目均被选为北京新十六景。持续参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纲要制定工作,长期参与什刹海、白塔寺、南锣鼓巷、大栅栏等地区保护整治复兴的研究和实践工作,成为北京旧城复兴中最重要技术力量之一。主持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及北京首钢主厂区整体城市设计、北京城市副中心城市文化与特色发展研究等工作,率先利用“城市均衡发展精准决策模型”实现对复杂城市问题进行量化分析和数学模拟,在城乡建设研究领域进行积极探索。

郝如玉:躬耕财税为国建言

(无党派人士、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

郝如玉是财税方面的专家,他将税收专业特长、学术研究与实际相结合,为国家税收决策服务,助力税收事业改革发展。1985年,作为中央财经大学税务系税收理论教研室主任,参与了我国第一个税务本科专业的创建。2002年,作为税务系主任,主持中央财经大学税务系向教育部申办目录外本科税务专业成功,使中央财经大学税务系成为我国唯一可以举办目录外本科税务专业的院系。2005年,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主持申办目录外本科税务专业成功,有力推动我国税务教育事业发展。在担任十一、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财经委副主任委员期间,负责税收立法工作,结合税收专业知识,并发挥自己担任中央统战部无党派建言献策财金组组长作用,积极建言献策,得到中央领导高度重视,为税收领域改革发挥了重要智库作用,促进了税制改革和立法。作为北京市级无党派代表人士,郝如玉积极发挥专业特长,围绕北京经济社会发展提建议、献良策,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有益参考。

责任编辑:董佳兴(QN0008)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