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北京> 正文

社区收藏“瓷水鳖” 留住取暖记忆

2018-12-20 14:09 千龙网

来源标题:社区收藏“瓷水鳖” 留住取暖记忆

千龙-法晚联合报道(记者 崔毅飞)近日,有居民将两只“瓷水鳖”送到了合成公社区,为老物件找到新家。瓷水鳖本名陶瓷暖水壶,它的绰号虽不怎么好听,但在上世纪50-70年代,这个移动小暖气却陪伴无数家庭度过了漫漫冬日。

合成公社区,位于北京市丰台区长辛店街道。从2011年至今,社区书记尹喜军致力于征集老物件,旨在为长辛店古镇保留民俗文化遗产。大大小小的水缸、门墩、磨盘、砖雕……走进合成公社区办公地,让人感觉时光倒流,院子里堆满了各式老物件,这都来自当地居民的无偿捐赠。近日,又有社区居民送来两只陶瓷暖水壶,在种类繁杂的老物件当中,这算不上历史久远,却唤起很多老人冬天里的回忆。

“这东西可有年头了,你们80后、90后估计都没见过。”捧着这两只老暖壶,来社区办事的50后陈阿姨嘴里不停叨叨着。因形似龟壳,老百姓还将陶瓷暖水壶俗称为瓷鳖、水鳖子……瓷水鳖外观呈扁圆形,横纹波浪外表挂乳白色釉面,肚子大、两头逐渐收窄,顶端有拎手,另一端是平底,可站立摆放,高28厘米、宽21厘米、厚9厘米。使用时暖壶平放,壶嘴一面朝上,陶瓷螺丝盖和壶嘴之间有橡胶垫片,未充水时重约两公斤。

尹喜军告诉《法制晚报》记者,他1961年出生在长辛店,儿时冬季大人就用瓷水鳖暖被窝儿。灌满开水、拧紧壶盖、盘在脚下,脚暖和了全身也就不觉得冷。但小时候家里孩子多,睡前总会为了瓷水鳖打闹一番。

记者注意到,其中一只瓷水鳖上有凸出的汉语拼音“Shen tao chang 57”。尹喜军判断,这只暖水壶是沈阳陶瓷厂生产于1957年,已经有61年历史。在橡胶暖水袋普及之前,几乎家家户户都用瓷水鳖取暖。

70后的徐女士回忆,她和姐姐小时候住上下铺,上铺的她睡觉不老实,曾不小心将瓷质暖水壶踹了下去,径直砸向正在起床姐姐的脚上。瓷鳖安然无恙,却造成姐姐脚趾骨折。

北京史地民俗学会秘书长梁欣立介绍说,在集体供热普及之前,北方老百姓家冬季室温很低,清代便出现了烧炭的手炉、灌热水的汤婆子、锡质暖水壶…… 陶瓷暖水壶就是在这些老物件的基础上应运而生。上世纪50年代前后,陶瓷暖水壶普及率很高,但它也存在缺点:首先是壶嘴的螺丝扣不是很严实,容易漏水;其次陶瓷暖水壶外表坚硬,与人身体发生碰撞时很疼痛;最后是体积大不便于存放。因此,它逐渐被更安全、更轻便的橡胶暖水袋取代。而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遗存,是上世纪中段中国北方百姓取暖的集体记忆,老物件看似平凡,却能让人们直观感受到社会的进步。

责任编辑:魏超(QN0014)作者:崔毅飞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