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北京> 正文

全民参与“绣”出宜居朝阳 智慧体系助力城市管理精细化

2019-01-18 08:20 北京日报

来源标题:全民参与“绣”出宜居朝阳 智慧体系助力城市管理精细化

2017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城市管理的关键在“精”,难点也在“精”,如何真正做到精细化管理?近年来,朝阳区进行了深度的探索和尝试。

双井街道以“互联网+”推动城市基层治理精细化,建立网上虚拟社区,打造线上共享共治平台;潘家园街道在2018年先行先试,整合区域数据、平台,建成统一的“管理中枢”,实现问题精准分类,统一调度,快速处置,有效回访。

不难看出,“智慧管理体系”正在融入朝阳区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大格局。依托人工智能技术,朝阳区将建设“城市大脑”,打造全民参与城市管理的窗口,以线上调度助推线下管理,共同“绣”出宜居宜业的活力新城。

2017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城市管理的关键在“精”,难点也在“精”,如何真正做到精细化管理?近年来,朝阳区进行了深度的探索和尝试。

双井街道以“互联网+”推动城市基层治理精细化,建立网上虚拟社区,打造线上共享共治平台;潘家园街道在2018年先行先试,整合区域数据、平台,建成统一的“管理中枢”,实现问题精准分类,统一调度,快速处置,有效回访。

不难看出,“智慧管理体系”正在融入朝阳区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大格局。依托人工智能技术,朝阳区将建设“城市大脑”,打造全民参与城市管理的窗口,以线上调度助推线下管理,共同“绣”出宜居宜业的活力新城。

“13社区”网聚邻里共管共治

在双井街道有一个神奇的现象,在街道行政规划图上明明只有12个社区,但是双井居民总爱说自己是“13社区”的人。居民口中的“13社区”从何而来?“13社区是相对于12个实体社区提出的,是个虚拟社区。”双井街道工委副书记吴志伟介绍,“13社区是以‘互联网+社会治理’为理念,通俗讲,就是通过融媒体矩阵宣传展示双井地区发展和党政工作,凝聚民心,激发各界爱双井、奉献双井、主动参与建设双井的热情。”

双井街道位于朝阳区中西部,常住人口10.6万人。经过多年发展,双井街道已经从一个老工业基地,发展成为CBD商务生活服务功能区、文化创意产业延伸区、城市升级改造建设区,同时也是连通首都核心区与北京城市副中心的重要廊道。但是,在快速发展过程中,社区治理主体的单一化、政府服务内容的单向化、行政动员方式的简单化、本地社会资源的松散化、社区现有体制的碎片化等问题也在双井街道不同程度地出现。

为了让社区回归“共同体”的本意和“初心”,双井街道突破“行政社区”的传统思维窠臼,提出建设“13社区”理念,借助信息化和全媒体手段将全体双井人网聚在一个线上线下紧密互动的公共平台上,逐步形成居民、企业、党政三者之间融合的“拧麻花”式共建共享的治理结构。

“13社区”是由政府主导建设的互联网家园,不同于普通的商业社区,“互益共生”是其基本生态原则。“建设过程中,也遵循互联网铁律——以用户为中心、用户体验至上。”吴志伟说。党员是“13社区”最早的种子用户,他们是社区普通粉丝,同时也是社区推广者、服务者,吸引着更多双井人走进“13社区”。追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脚步,“13社区”从微博、网站走“双井百事通”APP、“掌上双井”微信公众号等移动端平台,以方便用户为宗旨,丰富平台矩阵。截至目前,“13社区”已经汇聚了近6万“粉丝”,成为社区居民参与街道治理的主要窗口。

在掌上双井的“随手拍”界面,都是居民发布的帖子:哪里有垃圾需要清理了、谁家在小区里安地锁了……只要把这些问题发布到“随手拍”,就会得到“双井街道城市治理管家”的答复。以共享单车治理为例,在停车乱象出现后,双井富力中心、外企大厦等广渠路沿线商圈白领,成立百余人的“美井”公益团,白领志愿者走出写字楼,随手拍停车乱象。随后,双井街道主动联系企业,设立首个智能停车牌,还原美丽街区。

城市治理管家是街道网格管理中心深入地区每条大街小巷的“触手”,专门负责解决老百姓提出的棘手难题。而“随手拍”的设置,就是为了畅通老百姓参与公共事务的渠道,能随时发现问题、随时提出问题,街道会在第一时间解决。“借助互联网技术,优化网格化管理平台,提升了办事效率,一定程度上使社区治理实现了转型升级。”吴志伟表示。

基于互联网思维,双井街道不断创新方法,增强社区用户黏性。社区微春晚、美食试吃团、线上抢福利等百余场线上活动,七夕复古相亲会、共享单车文明骑行等线下活动,都让“粉丝”离不开“13社区”。双井街道还打造了“幸福双井社区卡”基层治理平台,将商业优质资源、公益志愿等内容整合于一张卡片中,一手引资源、一手聚邻里。垃圾分类、文明养犬、礼让斑马线……参与公益行动都可获得积分,存于社区卡中,社区卡的运行,实现了资源整合和公益轨迹全程记录。目前,街道已整合社区卡服务商300余家、发卡量达40000余张,开展公益回馈活动800余次。

经过八年的探索和实践,双井“13社区”成了众多社会主体共同生活、共商共治的平台。双井街道用实践证明:只要遵从互联网规律,“互联网+社区营造+城市治理”是可以实现的。

“无违建街道”行动

打响新年精细治理首战

老旧小区综合改造、背街小巷整治和“疏整促”等专项行动,让潘家园街道变了样,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群众满意度普遍提升。2018年,潘家园街道整合网格、环境办、政民互动平台、实体化综合执法平台职能,建成城市管理指挥中心,精细化管理水平实现飞跃。

2019年,潘家园街道的精细化管理体系建设也已拉开了帷幕,依托城市管理指挥中心,启动 “无违建街道”创建行动,进一步优化区域环境。1月下旬,将对潘家园社区1处约80多平方米的违建进行拆除。“我们将在现有台账基础上,深入摸排甄别违法建设位置、数量、类型,摸清底数,厘清从属关系,建立完善综合整治工作台账。“一边拆违,一边加快腾退空间恢复利用,打造干净整洁、和谐、宜居精品小区,改善人居环境,提升群众幸福指数。”潘家园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

整理街区环境的同时,2019年潘家园街道还将进一步加强基础信息采集和基础信息库建设,升级城市管理指挥中心的智能体系,提高管理精度。城市管理指挥中心就像潘家园的“中枢大脑”,掌控着区域的大事小情,并及时作出恰当处置。潘家园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城市管理指挥中心遵循“发现问题—指挥调度—快速处置—精准复核—及时反馈”的“五步工作法”,实现环境问题处置闭环流程,确保环境治理问题有效解决。

网格、市区环境检查、媒体和居民举报、街巷长及小巷管家日常巡查、常态化环境大排查等发现的城市环境问题都会汇总到城市管理指挥中心。对环境大数据进行分析,形成地区环境问题高发点位明细表,快速处置和精准预防同步展开。

在指挥调度方面,城市管理指挥中心统一调配指挥,将环境问题精准分类,直接分配到第一责任人,进行快速处置,并对处置结果进行反馈,如果处置不达标,将重新“派件”。同时,城市管理指挥中心安排专人专班就对重点案件、复发案件及重点区域内案件进行跟踪复核及扩展性检查,确保同类问题不再反弹。

“相关责任人处置不好,街道都会追责。闭环管理、全程留痕、限时督办、追责有据。”潘家园街道相关负责人说,为了确保“五步工作法”落实到位,切实解决环境问题,街道打造了环境治理考核评价和责任追究的闭合圈,建立通报制度、约谈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以多种方式通报考核评价结果。

城市管理指挥中心舒畅运行需要大数据来支撑,未来,潘家园街道将加强网格化管理平台与智慧社区、智慧物业、应急指挥、综合执法、“街乡吹哨、部门报到”等专项平台的融合对接;同时融入区级大数据中心和共享交换平台,整合归集各类共享数据,实现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五位一体”,逐步构建形成城市管理的一体化综合智能平台。

建设“城市大脑”

让城市会“思考”

潘家园街道的城市管理指挥中心、双井街道的“13社区”都在朝阳区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大格局中。2019年,朝阳区将着力建设“城市大脑”,对城市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大量丰富的数据资源进行分析和整合,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把庞大的数据转化为科学合理的业务模型,为城市综合治理提供科学合理的决策依据。在这个“城市大脑”体系中,街乡是基层管理“主力军”,人人都是基层治理“监督员”,最终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城市精细化管理新格局。

在城市管理中,力量、资源下沉街乡,才能保障基层的执行力。朝阳区加强街乡实体化综合执法平台基础建设,先期选取6街4乡1区为试点,按“挂牌—入驻—运行”三步走模式筹建执法中心,形成“三规范、一清单、六机制”指导性文件,探索符合朝阳实际的综合执法模式。而潘家园街道则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更具综合职能的城市管理指挥中心。截至目前,朝阳43个街乡及奥管委全部建立实体化综合执法中心,进驻人员逾600名,基层管理体制更加完善。

2018年8月,“朝阳群众管城市”移动平台上线,全区人民参与城市管理更加便利。平台突出“全民小巷管家”理念,搭建方便、易操作、可视化的群众参与渠道,设置“曝光台”和“街巷长空间”,建立“一键举报、即时处理、责任清晰”管理体系,与街乡自有监督平台形成联动,形成架构扁平、处置高效的“数字+”城市管理新模式。

据介绍,群众上报问题后,后台自动甄别,将案件分发街乡负责人,简单问题48 小时内反馈结果。群众上报环境问题也为街乡打造环境基础数据库提供了丰富数据,让智慧管理体系更加完善。平台上线后,曝光的环境问题已经达到1948件。

为构建“区—街乡—社区”三级联动街巷精细化管理体系,朝阳区还推动街巷长和小巷管家队伍建设。朝阳所有大街小巷均实名设立街巷长,在册街巷长2067名、小巷管家4390名,党员占比70%以上,各级党组织成为街巷管理体系的核心力量。

在此基础上,朝阳区启动了716条背街小巷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建管并重,以街巷长和小巷管家促进建设成果的管理维护,强化环境秩序的常态长效管控,达到“八无两规范”的管理标准;落实背街小巷责任公示机制,已有622条背街小巷设置公示牌,公示街巷长姓名、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逐步强化社会监督管理。

通过推进“吹哨报到”工作,朝阳区实现了全民“动起来”、力量“沉下来”、数据“活起来”,群众主动发现的1948个环境问题均得到快速妥善解决、基层执法力量不断补充增强,政府管理进一步向社会治理转变、“治病”进一步向“防病”转变、手工作业进一步向智能科学转变。

责任编辑:贾玉静(QC0005)作者:魏昕悦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