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北京> 正文
回访习近平总书记看望慰问的基层干部群众代表:“总书记和我们没有距离感”
2019-02-02 14:48 北京晚报

来源标题:“总书记和我们没有距离感”

草厂四条,胡同全长300多米,旧时因积草而得名;如今已被列为北京市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

昨天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沿着东城区草厂四条胡同步行察看街巷风貌,走进居民家中看望慰问,了解居民生活情况,与大家一起包饺子、聊家常,并向大家致以新春祝福。

草厂四条32号

“我家的福字是总书记贴上的”

一大早,被老街坊们亲切地称为“街道书法家”的侯雅明就忙活开了,他先在小院儿里摆起折叠桌,铺上洁白的桌布,然后蘸墨开始为街坊四邻写福字、春联。不一会儿工夫,院里就挂满了他写好的福字和春联,小院儿里一片红彤彤热闹的过年景象。

昨天上午10点半刚过,前门草厂四条32号院中传出阵阵欢声笑语。“总书记来啦!”侯雅明和老街坊们将习近平总书记迎进了自家小院,一起写春联、贴福字。

“前几天,给其他各院各户的春联都写完了,就差我们院儿的还没写。没想到,刚写竟然赶上总书记来我们院儿,实在太激动了。”侯雅明展开的红纸上,用金墨写着一副春联:“青云翔凤,好景兴隆”。

侯雅明向总书记介绍了自己笔下这副春联的寓意。“上联四个字正好是草厂地区四条胡同的名字。”说着,他展开春联解释道,“青云翔凤”寓意青云之上飞着五彩金凤;下联“好景兴隆”则代表美好的愿景,老百姓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兴隆,国家一天比一天强盛。

“我家北房这扇大门上的福字,就是习总书记给贴上的。”这时,院里的住户李玉敏看着自家房门上新贴的大红福字,乐得合不拢嘴。

“这可是习总书记给我们家贴的。等过完年,得把这福字好好珍藏起来,以后还得把这福字裱在镜框里,永远留下来,挂在家里。”

“当时,我站在院里和总书记聊起了近些年生活的变化。”李玉敏的老伴儿王春联表示,现在的生活过得越来越好,自己属猪,今年72岁了,“本命年的这个春节特别有福气。”

我家故事 从前烧煤炉,现在配了电暖器

回想起过去在草厂二条的那段日子,李玉敏告诉记者,全家人挤在一间12平方米的小平房里,没厨房也没厕所,只能贴着墙根搭起一个小灶台,上面只能放个单眼灶。灶台上支起个简易的小棚子,只能勉强遮住锅,人就站在棚子外头露天炒菜做饭,“想煮个面条,那就别想炒菜。就一个灶眼做饭,天天只能凑合着吃。”

小外孙两岁时,李玉敏一家人搬到了草厂四条32号院居住。“从一间房,换成了两间房”,李玉敏说,有厨房,院里还改造出了厕所,洗澡都不成问题。

推开李玉敏家的新厨房,记者发现,差不多有3平方米的空间。一字排开的两眼灶台上摆着两口锅,一口锅里炖着排骨,另一口锅里则有一些炒菜,旁边的料理台上还放着电磁炉和电饭煲。“能同时煎炒烹炸蒸。”李玉敏说,做起饭来别提多方便了。

敲开刚刚被习近平总书记在门口贴上福字的大北房,李玉敏的女儿王威将记者迎进屋里。暖烘烘的热气扑面而来。“屋里暖和,怎么也得有20度。”王威指指双人床旁边立着的电暖器说,以前屋里取暖都得烧煤炉子,自从草厂地区煤改电之后,统一给各家配了电暖器。

不仅居住环境有了改善,连整个草厂地区的面貌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如今,胡同里铺的是古色古香的石板路,抬头就能看见干净的蓝天。

草厂四条40号

“总书记和我们一起包饺子”

昨天的草厂四条40号院,人多了起来,侄女、外甥两家人全回来了,陪着朱茂锦老两口一起包饺子,准备迎新年,更让他们一家人高兴的是,他们还迎来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问候……

“总书记是那样平易近人,进门后一起包饺子、炸饹馇、聊家常,还特别关心胡同里百姓生活的细微变化……”72岁的朱茂锦老人想起当时的情景,仍激动不已。  

“总书记亲切地跟全家人逐一握手,还给我们拜了年,并耐心地听我介绍了我们这个拥有十多口人的北京大家庭。”朱茂锦大胆提议:总书记,家里正包饺子,您也来看看吧!

总书记点头示意后,在大家的陪同下走进西屋,先看了看屋里的环境以及家具、字画等陈设的老物件。然后欣然走到餐桌北侧,接过饺子皮,一连包了四个饺子。

在朱茂锦的外甥严宏涛印象中,总书记特别注重细节,包饺子之前,特意用毛巾擦了手;总书记也特别关心老胡同的发展,询问有没有考虑过在小院里办一个家庭旅游景点。“总书记包饺子时,我抱着孩子在边上看着,感觉就像家里人一起过年一样。”朱茂锦的侄女朱颖红深有感触地说。

包好饺子,总书记又来到南屋的厨房,看到朱茂锦的侄女婿施亮已炸好了饹馇,便接过笊篱把锅里的饹馇盛到了小盆里。

在朱茂锦邀请下,总书记来到了东屋的客厅。“从过年走亲戚,到老三届、上山下乡,聊得很细也聊了很多……总书记和我们老百姓之间没有一点儿距离感。”朱茂锦激动地说。

“总书记的平易近人,没有让我感到一点点紧张,更没有让我们感到意外。就连家里的两个小孩见到总书记都会叫一声:习爷爷好。”朱茂锦说。

我家故事 现在的美好生活,以前没法想象

“1947年,我就出生在院里……”忆起当年,今年72岁的朱茂锦打开了话匣子。朱茂锦说,1968年他从汇文中学高中毕业后,被分到怀柔砖瓦厂当上了砖瓦工,一干就是5年。1973年,为照顾病重的父亲,他才被调回到城里的北京火柴厂,直到退休。

朱茂锦说,经过改革开放,现在的美好生活是以前没法想象的。改革开放前,胡同里都是用煤炉子取暖做饭,从烧煤块、煤球到蜂窝煤……那时,想在外面吃顿饭都很纠结,“真的拿不出钱呀。”如今,生活水准有了大幅提升,想到外边吃,说走就走,根本不用考虑钱的问题。

当小院改造提升后,带来最大的变化是采暖和做饭。2008年,胡同里用上了天然气,全是壁挂炉,在家里就能洗上热水澡。2017年,为保证以木制结构为主的胡同平房区安全,政府又实施了燃气改电。用上电后,没有对生活造成任何影响,还降低了生活成本。

“变化太大了。”说到草厂胡同环境时,朱茂锦如数家珍:架空线入地,清洁能源取暖做饭,道路全铺上了花岗岩……百姓们都非常高兴和满意。

草厂四条胡同南口

“总书记和我握手了!”

64岁的东城区退休老干部曹香婷在草厂四条胡同南口,遇到了正沿着胡同步行察看街巷风貌的习近平总书记。

“总书记好!总书记好!”曹香婷一边喊着,一边在人群中伸出手。想和总书记握手的她眼看总书记就要走过去了,急得大声嚷了一句,“习总书记,过年好!”

曹香婷没想到,她这一嗓子,真的留住了总书记的脚步。“总书记回来跟我握手了。我这内心啊,真是太感动了。”以前老是在电视上看到,习近平总书记去慰问各行各业、全国各地的老百姓,还和大家聊家常、握手。没想到今天,自己也能近距离看到习近平总书记,竟然还和总书记握了手。

我家故事 高科技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从1957年起,曹香婷便开始在前门东区居住。近些年,随着街区改造的逐步推进,胡同平房院落中的老百姓也开始渐渐过上了现代化生活。“就拿草厂地区来说吧,过去,从我们小时候开始,前门的老百姓一直烧的是煤炉子,取暖、做饭,都得靠烧煤。”曹香婷回忆说,买回来的煤得先找地方存储,平房本来地方就不大,大家就开始在胡同里圈出一小块地方,搭起小煤棚子当仓库。需要烧煤的时候,得往屋里搬煤;烧完的煤,还得把煤灰运出屋子。烧煤满屋都是灰尘,暴土扬烟的。随着煤改电的推进,现在早就不用煤炉子了,取暖、做饭全用电,不光没土,用着还安全。

曹香婷说,过去谁能想到,胡同平房的老百姓还能过上现代化的日子啊。而如今再看看,高科技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近了。(记者 张楠 龙露 白继开)

责任编辑:魏超(QN0014)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