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北京> 正文

八宝山“生前告别会”让生命不留遗憾

2019-03-23 08:47 新京报

来源标题:八宝山“生前告别会”让生命不留遗憾

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主任医师顾晋提出,建议全民开展死亡教育。顾晋说,死亡教育是向人们传递死亡相关知识,培养和提升死亡事件应对及处理的能力,中国的死亡教育仍处于探索初期,基于尊重生命理念开展死亡教育尤为必要。

3月22日,在八宝山殡仪馆的大礼堂,举行了一场特殊的“生前告别会”。这场告别会是殡仪馆关于“生命教育”探索的尝试。

八宝山殡仪馆丧礼策划工作室负责人董子毅负责策划了这场“人生告别会”。

董子毅告诉记者,生前体验殡葬流程,知道遗体怎么运输、告别会怎么举行,我们想让大家不惧怕死亡,正确地面对生死,从而更好地把现在的生活过下去。

据八宝山殡仪馆副主任周卫华介绍,目前,“生前告别会”还处于理念先行阶段,目的是引发人们对生死的思考,传播生命文化。不过,他也表示,未来如果市场有需求,八宝山殡仪馆就能承办这样的告别会。

“不仅是在殡仪馆,其实在医院、家里,都可以举办生前告别会。”周卫华说,各个阶层都可能出现“生前告别”的需求,这样的告别会或将成为未来的一个选项。

除了“生前告别会”外,八宝山殡仪馆在北京市创办的首个生命文化展厅,通过图片、视频、实物等多种形式展示了殡仪馆“生命文化教育共同体建设”的成果。引导全社会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死观。据悉,该展厅目前已接待了18个省市自治区40批次800余人参观。

■探索

学会直面死亡一场在八宝山的“生命教育”

3月22日,在八宝山殡仪馆的大礼堂,殡仪馆丧礼策划工作室靳中学和同事们策划了一场自己的生前告别会。

“瓦上的四季轮回,檐下的人生百态。人生如四季,轮回更替,代代如此。”在舒缓的音乐中,主持人登台,“今天,葬礼策划师为自己策划了一场在葬礼之前的人生告别会,让我们有时间去思考关于生死的内心需求,思考死亡的色彩与生命的繁华,思考生命的轮回。葬礼策划师希望通过自己的人生告别会,唤醒来宾对生命的尊重,珍惜当下生命,从容面对离别。”

靳中学从事殡葬行业十几年,策划了近万场的葬礼。走到台上的靳中学说,希望自己的葬礼没有哀乐,没有哭泣。他想要亲耳听到,想要亲眼看到大家聚在一起聊聊他的人生。

“我们都太喜欢等,固执地相信在等待中还有很多机会,美好的岁月就这样在等待中消耗了。”

“凡你所爱,就让他自由”

……

大礼堂里播放着贝多芬的《欢乐颂》,大屏幕上则显示着靳中学在十几年工作中,逝者家属和他分享的愿望及对逝去亲人的话语。

“葬礼是一个追忆和缅怀已故亲人的仪式。葬礼没有预演,也不能彩排,因为他们还没有来得及说,还没有来得及做,就已经结束,遗憾伴随生命的离去,而永远无法弥补。”在谈到为什么要给自己举办“告别会”时,靳中学给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上个月,靳中学策划的一场葬礼,逝者是一位30岁二胎爸爸,因胃癌晚期去世。这位年轻的爸爸知道自己“即将走到生命尽头”,依然乐观坚强地面对病魔。在临终前写下了一些愿望。“他想跑一次马拉松、想拥抱每一个认识的人、想大声对父母说出‘我爱您’。”

靳中学说,当葬礼真的来临时,我们常常希望一切可以重来。希望与他的记忆可以再多一些。人生告别会,就是将一切在你的生命终结之前,可以重新安排。“如果可以重来,我会把手头上的工作放一放,多回家陪陪父母,听听他们的唠叨,亲自下厨给他们做顿饭菜。”靳中学说。

“经历过生死离别的人,更懂得爱和珍惜。所以,我们活着的人,都要好好善待和把握与人相处的日子,让生命不再留下遗憾。”靳中学说。

在“告别会”即将结束时,靳中学在现场发起倡议——做生命教育的践行者:我愿用一生践行生命教育,升华生命之精神价值。我愿在实践中探索生命教育的意义,将生命传承;我愿在承办的每个生命历程中弘扬生命文化,护航“人生最后一公里”。

■声音

讨论死亡对认识生命很有意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比较忌讳谈论死亡的。然而死亡,也是生命的一部分。当下,互联网让各种文化、观念的交融,死亡这样禁忌的话题也应当成为我们能够正常讨论的话题。这对我们认识生命是有意义的。

在个人家庭中如果谈论这样的话题,或者说策划“生前告别”,我想还是一个很难的事,媒体先行可以引发大家的思考。这在舆论场里形成生命观的教育。我们要意识到,这是每个人都必须要面对的问题。殡仪馆策划这样的告别会,同时我们去讨论它,让本身很难启齿的问题作为一个话题。我们意识到生生死死、生死循环的状态时,会珍惜当下的生活,调整和家庭成员的关系以及和自己的关系。

——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公共传播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师曾志

开展死亡教育让人们尊重生命

我是一个肿瘤外科医生,每天看到很多肿瘤晚期的病人,他们饱受疾病的折磨痛不欲生,这时积极地治疗其实是无效的,但我们发现很多病人以及他们的家属拒绝接受舒缓治疗,因为他们觉得会被别人认为是不孝。癌症晚期病人自杀的现象也非常普遍。所谓的安乐死其实是叫生命终结实践,在癌症晚期或者说在生命晚期推广安乐死可能会经过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

另外一方面,我们看到社会上很多年轻人,甚至高中生,因为小事就轻生。这样的恶性事件让人非常痛心。这让我们感觉到,对生死这个概念、对生命的尊重在我们的教育方面还有一定欠缺。我认为应该从中小学生就开展死亡教育,让人们尊重死亡,尊重生命,活着的时候很精彩,去世的时候要有尊严。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主任医师顾晋

责任编辑:董佳兴(QN0008)作者:吴为 倪伟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