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北京> 正文

二十七中前身是孔德学校 入学第一课先学“红色校史”

2019-04-12 14:25 北京晚报

来源标题:入学第一课先学“红色校史”

在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中,有这样一段描述:1919年初,毛泽东要和法国的学生一同前往上海,但他只有到天津的车票,不知道抵达天津后怎样才能再往前走。一位同学从北京孔德学校弄到了一些钱,借了十元给毛泽东,使毛泽东能够买一张到浦口的车票。

文中的“孔德学校”就是现在的北京市第二十七中学。学校党总支书记袁利军告诉记者,孔德学校在成立之初就打上了“进步”的印记。早在1917年,时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信奉“兼容并包”,招揽了海内外一大批优秀人才任教,他们子女的教育问题也便随之而来。“这些先锋人物对传统的私塾教育不认可,对教会学校里宗教的入侵很警惕,对东洋带有一定强制性军国主义色彩的服从教育也不认同。于是,就干脆自己办了所学校。”袁利军介绍,由于蔡元培留法时非常推崇社会学家奥古斯特·孔德提倡的实证主义,因此便将学校命名为“孔德学校”。

“李大钊、周作人、周建人、钱玄同、沈尹默等人的子女都是孔德学生。”袁利军介绍,在当时的孔德,老师和学生基本都是“父一辈子一辈”——父辈是教师,子辈是学生;子辈学生成长起来回校继续任教。比如,1922年李大钊就曾到孔德学校给师生做了题目为《今与古》的演讲。

袁利军还从回校的老校友中听闻了这样一个故事。北平沦陷后,日伪当局为了推行“奴化教育”,强令开设日语课,并指定日本人担任教员。时任校长沈令扬拍案而起,亲自出面与伪教育局交涉,以自己是早年留日学生、可担任日文教员解决学生日语学习问题为由,在日本人无处不横行的北平,干干净净地保留下孔德这片小小的校园。“我们的老校友回忆,当时课表中有日语课,但是并不学日语。”

从1919年几块大洋资助毛泽东奔赴上海领导革命,到1922年李大钊先生到学校进行先进思想的演讲;从1925年“五卅事件”孔德师生参加天安门反帝示威游行,到1926年为纪念“三·一八惨案”牺牲的烈士立碑纪念;从1937年抗战爆发保护爱国抗日人士,到1948年参加护城护校运动宣传进步思想……所有这一切,无不体现出孔德人的爱国底蕴。

如今,二十七中每届初一、高一新生入学后,都要在入学教育课上重温孔德这些独特的文化和历史。“一代一代的孔德人都勇敢地肩负起了历史赋予他们的使命,无论是面对敌寇入侵时坚贞不屈的意志、救国救民时英勇献身的精神,还是面对困难时不屈不挠的顽强斗志、对知识和真理永不止步的追求……这些都是我们现在的老师和学生应该永远记住的。”

责任编辑:李娜(QU0007)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