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北京> 正文

北京市政协委员:老城保护应与居民生活品质提升融合

2019-04-17 14:43 北京晚报

原标题:市政协委员关注老城保护与更新

老城保护应与居民生活品质提升融合    

昨天(16日)下午,北京市政协“文化讲堂”走进西城区北京坊劝业场。委员们就全面落实城市总体规划、加强老城保护与有机更新、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听取了市政协委员、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吴晨的讲座,并实地考察老城整体保护与有机更新。委员们建议,要推动实现老城保护与居民生活品质提升的有机融合,让胡同里的老街坊都能过上现代生活。

探索共生院模式

开展街区更新

西城区是北京老城历史文化的主要载体,文化底蕴深厚,文物资源丰富。此次“文化讲堂”开进了老城保护和有机更新的代表北京坊。西城区相关负责人首先介绍了西城区老城保护与更新情况,目前西城在全面探索街区更新的基础上,探索建筑共生、居民共生、文化共生的共生院模式,开展街区更新和老城保护更新,针对历史遗留项目,开展恢复性修建。西城区还加快不可移动文物腾退保护工作,从2016年起西城区启动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行动计划,计划对47处直管公房类文物进行腾退保护,至“十三五”末实现一批重大历史文物建筑腾退亮相,带动一批社会单位管理使用的文物腾退保护。西城区2018年以前启动的29项文物腾退结转项目剩余447户,去年完成腾退207户。其中聚顺和栈南货老店旧址、康有为故居、新市区泰安里实现清零。另外,2018年还完成了市中轴线申遗重点项目北海公园、景山公园市园林中心公房住户腾退。

梁诗正故居

已腾退700多平方米

随后市政协委员们分别实地考察了杨梅竹斜街综合改造和北京坊保护更新等情况。2011年杨梅竹斜街正式立项,通过自愿申请的方式进行腾退,到目前为止腾退量是792户,占原有居民近40%,目前已经进入到基础环境和社区生态改造提升阶段,新老居民和谐共处。在梁诗正故居,这个占地近千平方米的大宅门如今已经成了大杂院,院内最多的时候居住了40多户居民,现在已经腾退了700多平方米,还剩9户居民。在铃木食堂,委员们对房屋内修旧如旧的木结构梁柱表示认同。在模范书局,委员们对书局内的雕版印书表示了极大的兴趣,认为这种文化业态的引入既为老街增加了传统的味道,也是对街区的活化。

老城保护与更新

更应关注文化传承

在“文化讲堂”交流环节,委员们对老城保护和有机更新提出了意见建议。有的委员表示,老城保护与更新并不只是建筑的更新,更应该关注老城中老百姓文化生活的传承,在设计规划阶段就应该予以考量。有的委员表示,老城保护与更新后续管理要跟上,花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腾退的文物,后续应引入标准化物业管理模式,让腾退出的文物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利用。

委员们还建议,北京应以街区更新作为老城保护与复兴的抓手,加快不可移动文物腾退保护与利用,积极推进老城修补、生态修复,不断改善人居环境,持续提升生态环境品质。既要把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的老城保护好,扩大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范围,保护好胡同、四合院、名人故居,把更多具有历史价值的老字号、老物件留住,又要推动实现老城保护与居民生活品质提升的有机融合,在保护提升过程中,应注重优化提升街区公共空间品质,深入开展背街小巷环境整治,补充便利店、菜场等服务设施,让胡同里的老街坊都能过上现代生活。

本报记者 孙颖  

责任编辑:张驰(QN0009)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