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北京> 正文

孩子想穿汉服家长怎么答?专家:需讲究场合 不必生硬指责

2019-05-06 14:19 北京晚报

来源标题:孩子穿汉服 到底是谁喜欢?

随着《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等节目的热播,社会上、校园里,掀起了一场传统文化热。受此影响,越来越多的孩子也穿起了中国古代的汉服。到底是传统文化,还是“奇装异服”?在专家看来,汉服穿与不穿,该怎么穿,都和家长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公园里兴起“汉服热”

上周末,记者在北京的各大公园里看到,大大小小的汉服爱好者穿梭于人群中,成为一条流动的风景线。他们的服装制式多以明代、唐代礼服为主,颇有一番味道。一些铁杆的爱好者还会成立社团,定期组织各种活动。

以玉渊潭公园踏青赏花的汉服爱好者为例,当中赶来踏青拍照的年轻人占了大多数。记者粗略统计了一下,这些爱好者的年龄多在16到25岁之间,超过30岁的不多见。还有一部分主力则是孩子,9到12岁较多。

“看抖音啊,觉得好看就买了一件。”一部分孩子说,因为喜欢短视频、古装或仙侠剧,所以接触到了汉服。有些孩子则提到,学校里就有汉服社,吸引了不少同学参加。还有一位家长谈到,因为孩子学古筝,除了乐理还要更深入地接触很多礼学、历史知识,所以接触到了汉服。记者走访当中,遇到一位4岁的小朋友身着汉服。家长告诉记者,这是幼儿园里表演时的服装,因为孩子喜欢,踏青游玩就穿出来了。

汉服爱好者人群是否越来越年轻,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礼学中心副主任吉恩煦给出了肯定的答案。吉恩煦介绍,“汉服热”大致可以追溯到2002年,当时是以历史、学术、传统礼仪等方面的研究为主,服装仅仅是作为研究的元素甚至是道具之一。到了2009年,汉服爱好者人群开始呈现井喷式的增长,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喜欢汉服。他分析称,现在的孩子接触汉服主要是四种渠道:第一种是受到家长影响,即家长本身是汉服爱好者,第二种是一些学校、老师也组织相关的活动,第三种是课外兴趣班,将汉服、礼学等元素作为一种吸引生源的竞争手段引入,最后一种便是孩子们受到网络影响,这些因素都是汉服爱好者趋于年轻化的原因。

汉服不仅仅是件衣服

“来一份巨无霸套餐吧!”中午,在玉渊潭公园的麦当劳柜台前,游客排起了长队,身穿汉服的孩子们也在其中,服务员瞅着这群想吃汉堡的“古人”,努力地憋着不笑出来。

在公园里,记者随机选择了30个孩子询问他们穿汉服的理由。将近半数的孩子表态,穿汉服仅仅是因为好看,而对于汉服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大多数孩子并不了解。不过也有几位身着汉服的小同学对于传统文化颇有研究,言谈之间甚至还提到,在某某电视剧中,哪些服装穿着是错误的,哪些礼仪根本就是现代人的编排。

孩子对汉服的喜爱,常常让家长们不知所措。有家长表示,自己对这一领域毫无了解,不知道孩子喜欢汉服的初衷,无法判断会对成长产生哪些正面或负面的影响。

对于家长的这种心态,吉恩煦认为,家长们不必过于担心,更不必将孩子们的想法“一棒子打死”。吉恩煦表示,服装仅仅是一种文化的表象。他希望孩子们通过对汉服的喜爱,透过这种表象,去了解更深层次的内涵,以服饰为契机,去挖掘历史长河中的文化、礼仪等,进而以现代人的视角,去看那些我们不该丢失的品德。“既然喜欢汉服的话,可以去了解一下古代到底是什么样的,了解真正的文化。”

吉恩煦说,当然这些也只是他个人的期许。他说,穿衣搭配并没有强制要求,只要不出格,不要对孩子太过严苛。不过作为研究者,他还是希望孩子们能把汉服当作一把“钥匙”,去打开历史的大门,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相机的快门上。

穿汉服也要讲究场合

一些家长也提到,究竟汉服适合什么场合穿,什么场合不适宜穿汉服,有时不太好拿捏。“有一回女儿说要穿着汉服去图书馆,我也不知道行不行,就给否了,结果孩子不高兴了。”一位家长说道。

记者梳理过往报道时发现,在南京、上海等地,曾发生过穿汉服乘坐电梯时发生险情的事件。好在事发时都有人及时帮助,没有造成严重后果。记者发现,这些事件的“主角”也不乏未成年人。

还有一些家长表态,孩子独自穿汉服出门,不太放心。“跟汉服有关的新闻看了不少,就怕穿汉服被当成奇装异服,或者是引来别人怪异的目光。这么小的孩子遇到这类问题,很难应对。”

“问题不是出在汉服上,特定的衣服肯定是要在特定的场合去穿。”吉恩煦举例,比如燕尾服,作为现代礼服的一种,在某些场合穿着也是不太合适的。“我也关注到有些人在一些较为嘈杂的环境穿汉服,甚至开车穿汉服等,都是不推荐的。”

吉恩煦以自己为例说,他参加学术会议、晚宴等正式场合,往往会选择汉服。对于孩子而言,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可能不包含这些场合,但最好也要选择一些安静、平和的场合来穿着,再比如小规模聚会、雅集等。他不建议在人多嘈杂、不合时宜的大型公众场合上穿汉服。他说,千万不要把汉服当成是一种标新立异、吸引眼球的元素,这和传统文化是背道而驰的。

有专家指出,现在作为普遍意义上的汉服,大多是从社会学上说的,很难定义何为“严谨”。汉民族服饰,如果从历史学、考古学等专业学术层面来看,街面上看到的汉服可能大多数都是“不合规”的。但作为不同人群对自己的不同要求,混搭穿着也并非不可以,只要得体即可,旁人也大可不必去生硬指责。因为学习古代礼仪不是靠说教,而是应该通过实践去学习。专家呼吁要用包容的眼光来看待汉服和汉服爱好者,不妨以友善的态度去体验、感触,而不是以自己的标准去评判。“对汉服穿着要求的衡量标准,对汉服文化了解到什么程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由。”

无论孩子通过汉服开始喜欢上传统文化,还是仅仅浅层次地把汉服当成潮流,主要是受家长影响。专家建议,家长首先要了解孩子们喜欢汉服的原因,积极引导,不仅要让孩子们正确对待汉服,更可以以此为契机,让孩子们多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和礼仪。“这同时也是家长自身提高知识文化水平的机会,不要贪多,循序渐进,在怀着对传统文化的崇敬中陪着孩子一同成长。”

记者 景一鸣

责任编辑:李若晨(QN0046)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