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北京> 正文

八国小将奥城杯赛场一较高下 技术官练手发冬奥“福利”

2019-05-07 07:55 北京青年报

来源标题:技术官练手奥城杯发冬奥“福利”

上周末,第四届奥运城市杯北京国际青少年冰球邀请赛(下文简称“奥城杯”)在北京圆满落幕。为期6天的比赛中,来自8个国家的俱乐部青少年梯队与两支北京冰球梯队(U12、U15)一较高下。创办4年来,“奥城杯”的规模不但逐年扩大,竞技水平连年提升,而且该项赛事给北京冰球所带来的“福利”也日渐凸显,和高手过招的冰球少年们自身水平也有所提升。

邀强国顶尖队伍参赛

保证赛事品质和水平

当“奥城杯”比赛来到第四个年头的时候,赛事本身已经成为国内乃至全亚洲竞技水平最高的国际青少年冰球邀请

赛。据了解,自2016年赛事创办以来,每年应邀来到北京参赛的都是欧美冰球强国的知名俱乐部梯队。对此,北京奥运城市发展促进会副秘书长高云超介绍:“我们邀请那些在当地能够获得冠军的队伍来北京参赛,这样能保证赛事的品质。”

具体来说,在往年邀请的美国、俄罗斯、捷克等冰球强国的队伍之外,赛事组委会今年首次邀请了白俄罗斯的青少年冰球队来京参赛,他们的到来起到了提升赛事品质和水平的作用。而对于参加比赛的北京冰球少年来说,连年和同年龄段的高手“过招”也让他们自身的水平有所提升。

去年,北京U12队在比赛中获得该组别的亚军,今年是否仍能保住名次甚至冲击金牌,是所有北京冰球人十分关心的问题。对此,北京U12队主教练诺瓦克表示,“参加邀请赛的每支队伍都是世界冰球强国最高水平的青少年队,我们会一场一场踏实打下来,在比赛中慢慢成长变强。今年U12队与去年水平几乎持平,我认为有机会拿到奖牌。”相比之下,诺瓦克认为今年参赛的U15队的水平更上了一层楼。而比起比赛成绩,诺瓦克更看重队伍在比赛中的变化和进步。

赛事运营积累经验

为冬奥储备技术人才

一年一度的“奥城杯”为裁判、技术官员甚至志愿者等积累着赛事运营经验。经过这种大赛的演练,对于这些工作人员的信心提升也非常有好处。

据北京市冰球运动协会常务副秘书长邢隺介绍,在去年的“奥城杯”邀请赛中,首次使用了国际冰联授权的比赛实时数据录入统计系统“Hydra”。此系统为国际冰联专业冰球数据统计系统,可实时记录比赛数据。为了进一步提升赛事专业程度,同时也为2022年冬奥会培养更多合格的技术官员,本次比赛再次使用了该系统。

邢隺介绍,通过去年在“奥城杯”邀请赛上的实战演练,协会积累下了操作“Hydra”系统宝贵的经验,并培养出了一批能够熟练使用该系统的技术人才。值得注意的是,一个月前刚刚在北京结束的2019年国际冰联女子世界锦标赛上,21名负责技术环节的场外裁判全部由市冰协派遣。“大家的能力和工作成果得到了国际冰联的充分认可。”邢隺说。

除此之外,本次比赛还和很多媒体传播平台进行合作,全方位地将一届精彩的比赛呈现在大家面前。在“奥城杯”的比赛中,这样的方式并不多见,这对于扩大影响力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文化交流已成“品牌”

感受中国文化也是收获

相关负责人介绍,比赛之所以会吸引很多不同国家的青少年来到北京,除了赛事本身的激烈程度逐年提升之外,也给了很多外国小球员了解中国、北京的绝佳机会。在高云超看来,文化交流在这项赛事中和比赛本身同样重要,毕竟对于这些年轻人来说,感受并了解中国文化也是他们来到这里比赛的一项收获。

在本次比赛之余,来自不同国家的队伍来到了北京不同城区的中小学,和那里的师生一起分享他们的冰球故事,而这些学校目前都属于冰雪运动特色校。4月30日,来自瑞典斯德哥尔摩的球队就来到位于海淀区的第二十中学进行冰球交流,瑞典小球员还应邀来到美术教室,学习毛笔字、画国画,这样的经历让这些金发碧眼的瑞典学生很兴奋,他们表示“明年还想来继续体验”。

冰球的发展除了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之外,其实更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因此“奥城杯”也为北京的冰球家长们提供了一次交流和学习的机会——家长沙龙。这样的沙龙或者类似于座谈之类的活动也已经成为“奥城杯”比赛的保留项目。

人物

捷克“协调员”乐意做琐碎事

作为一个地道的捷克人,这已经是颜旭连续第四年来到“奥城杯”的赛场了。这位特殊的“协调员”见证了“奥城杯”的成长和变化。

有着典型欧洲人长相的颜旭精通英语和德语,在大学进行汉学研究时又尝试学习了中文。或许是小时候就有着较强的语言天赋,颜旭在学习中文的道路上进步非常快。

毕业后的颜旭得到了捷中友好协会的认可,一直在那里工作到前两年才离开。虽然离开了协会,但是当捷克有和中国相关的活动时,颜旭还是会义不容辞地提供帮助,“奥城杯”就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比赛。

2016年起,布拉格斯拉维亚冰球队应邀来到北京参加比赛,颜旭今年也已是连续第四年造访北京了。对于自己的工作,颜旭是这么“定义”的:“我的工作和传统意义上的翻译不同,主要负责和各方沟通。虽然都是一些小事,但因涉及整个队伍的方方面面,因此很重要,我很乐意做这些琐碎事。”

“这几年我们也见证了中国和北京这座城市冰球氛围的变化。”颜旭觉得, “这样高水平比赛的举办,得益的肯定是运动员本身。至于我本人,只要需要我,我希望每年都来。”

责任编辑:董佳兴(QN0008)作者:张昆龙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