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北京> 正文

贝聿铭与北京香山饭店

2019-05-18 15:08 北京晚报

来源标题:贝聿铭与香山饭店

一位祖籍苏州的华裔建筑师,获得了建筑界最高荣誉——普利兹克奖,被誉为“现代主义建筑的最后大师”。这就是建筑大师贝聿铭。北京也留有贝聿铭的经典作品——香山饭店,本报记者独家采访了香山饭店的建设者和同济大学的教授,在他们的了解中,这是一位严谨、认真、传递出文化自信的华人建筑师。

讲述者:香山饭店建设者刘贵兰

香山饭店连家具都有图纸

北京香山饭店是贝聿铭在中国大陆留下的一座建筑,也被他本人视为“经历过最难的项目之一”。不同于其大多数的公共建筑和文教建筑,香山饭店不具备独立的雕塑形态,而是具有强烈的“绘画性”。他结合中国园林经典的轴线和收放自如的空间序列,让酒店从中庭辐射出去:为了保护包括两株八百年的银杏树在内的众多古树,客房不对称地分散在四周。

年近70岁的刘贵兰,是北京香山饭店的建设者之一。当时的北京建工局即现在北京建工集团的前身,以总包单位的身份参与到香山饭店建设,刘贵兰是北京建工局的一位技术员。“当年,香山饭店的每一张设计图纸都是全英文的,我们的技术负责人吴公就负责把英文的图纸先翻译成中文,我们再按中文图纸来施工。”时过境迁,刘贵兰回忆起那段经历,仍对香山饭店赞不绝口。“从现在的眼光看,北京香山饭店也许并不独特,可在1980年时,饭店的风格着实朴实典雅,有一种曲径通幽的感觉。”

刘贵兰的印象中,贝聿铭是一位格外严谨、认真的建筑师,不仅仅把握着建筑的宏观格局,对每一个微观细节也格外关注。“就连饭店的每件家具都是有图纸的,而且图纸中的每一处更改,我们都要先向贝老先生的工作人员反映,他们再向老先生汇报。”刘贵兰笑着说,当时的中国建筑业,还处在计划经济时代,技术人员们此前几乎没见过这样的管理模式,“最开始,大家都有点儿不适应,觉得程序有点繁琐,后来才渐渐适应了。”刘贵兰也向记者揭秘,他们在北京香山饭店的建设过程中,每一个部位在正式施工前都要先做样板。就比如外墙,技术人员要先磨砖、对缝、安装到墙上后,再汇报给贝聿铭方,获得认可后方可大面积施工。“先做样板再施工,这在当年可不常见,可回过头来看,就是这每一个细微处才更见功夫。”

环保意识,也是贝聿铭留给刘贵兰印象最深的地方之一。“每一棵古树该如何保留,贝老先生都做了细致的方案,这不就是我们现在说的‘要守住绿水青山’么。”

1984年,北京香山饭店获得了美国建筑学会的荣誉大奖,中外建筑学家给予很高评价,称它是“集中国建筑传统艺术与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完美结合”。

“上午听闻贝老先生仙逝,心里还挺不是滋味的。”刘贵兰说道,39年前的那次经历,让她获益良多。

讲述者:同济大学教授李翔宁

贝聿铭成就超出美国人意料

1985年10月,贝聿铭担任了同济大学的名誉教授,和当时同济大学建筑系的教授陈从周先生是至交。陈从周是应贝聿铭邀请担任香山饭店的园林设计顾问,留下了“千里驱车到京门,入林惟恐不云深,老来清福何曾浅,我住香山第一人”的诗句。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李翔宁曾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担任过访问学者,而贝聿铭本科便就读于麻省理工学院。李翔宁给记者讲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小故事。麻省理工学院的档案里,有一封科学学院院长写给建筑学院院长的信,内容就是有关贝聿铭。“信件的大意是,按照规定,建筑学院的学生需选修科学学院的学分,而快毕业的贝聿铭还没有修完。鉴于这是一名中国学生,未来不会对美国建筑业有什么影响,如果您不介意,我就让他过了。”李翔宁说,这封信充分说明,当时没有人想到,一名华人会在美国建筑界获得如此崇高的地位。李翔宁告诉记者,贝聿铭先生从做学生时,就萌发了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研究兴趣,他毕业设计的题目就是关于上海一所大学。“虽然贝聿铭先生的建筑类型和结构是现代化的,但他的建筑风格和空间里还是有很多中国传统建筑的影子。”在李翔宁看来,贝聿铭先生通过自己的建筑成就传达出了中国的文化自信,也让更多的中国建筑师和设计师意识到中国文化有更大的价值。“贝先生驾鹤西去,同济人永远怀念。”  

责任编辑:范天德(QN0045)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