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北京> 正文

整合三地资源 搭建交流合作平台 让非遗走进生活走进校园

2019-06-11 14:51 北京晚报

来源标题:整合三地资源 搭建交流合作平台 让非遗走进生活走进校园

第五届京津冀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日前在天津美术馆举办,来自三地的30多个非遗项目亮相。京津冀三地携手,充分整合三地资源,展现三地非遗之美、文化之美,通过联展搭建交流合作的平台。与此同时,京津冀联合举办“非遗进校园”活动,以及非遗人才培养和三地巡演,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更为深入的交流合作。

整合三地资源 让非遗走进生活

第五届京津冀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的主题为“寻匠务本”,旨在充分整合三地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搭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交流、合作的平台,展现三地非遗之美、文化之美和传承发展的实践,让非遗保护的成果惠及大众。

68岁的徐艳丰来自河北省永清县,是国家级秸秆扎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人。在他的手里,高粱秆能化腐朽为神奇,变身故宫角楼、黄鹤楼、飞云楼等古建筑模型,有的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有的被当作礼物送往海外。此次他带来的是耗时近两年完成的秸秆扎刻“滕王阁”。飞檐、瓦片、斗拱、镂空门窗装饰……精巧绝伦、惟妙惟肖,90厘米高的建筑模型运用了超过25万节秸秆,而最细小的秸秆节仅有1.5毫米。展览现场,徐艳丰熟练地用小刀在六段长短、粗细相同的米黄色桔梗上刻下凹槽,按照木榫结构拼接。他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我来这儿的目的很简单,就是给大伙做演示。相信总会有人因为我的展示和介绍而了解这项国家级非遗项目。”

天津玻璃画染磨技艺的展台,传承人张春林用砂轮向人们演示玻璃画的制作工艺。从小跟父亲学习玻璃画的张春林,在思考如何传承这项技艺的同时,也在努力让玻璃画艺术和生活更贴近,开发制作了茶杯、高脚杯等生活用品。

“非遗生活馆”内,来自北京的木版水印技艺、京作硬木家具技艺,来自天津的风筝魏风筝、津派面塑,来自河北省的武强木版年画、蔚县剪纸等非遗项目吸引了观众的眼球。现场打造的“生活空间”和“创意集市”,传达了非遗保护“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理念。

学校开展实践 校园里民俗味儿浓

捏面人、织布、扎毛猴、剪纸……第四届京津冀“非遗进校园”交流会暨海淀区“非遗进校园”成果展5日在北京海淀区民族小学举行,学生们展示各自的非遗技艺。

北京石油学院附属小学是“非遗传承项目基地校”之一,这次石油附小的学生代表带着“小毛猴”参加活动。现场,老师带着孩子们一起用材料包制作,吸引了很多小观众。

当天的活动,孩子们体验了一把毛猴、油纸伞、竹编等非遗技艺,还欣赏了民乐和变脸艺术。

“这次见到了许许多多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对石画很感兴趣,首先要有一块扁的石头,再用小刷子蘸颜料画出你想画的图案。”五年级学生小米画了一只熊猫。

孩子们说,中国的非遗文化需要我们去传承,这样那些古人的技艺和智慧才不会消失。

当天的论坛上,来自三地的文化学者、教育学者、非遗专家和非遗基地校的代表就非遗教育的贯通体系展开研讨。教育专家指出,可依托现代化正规教育,让民间工艺走进课堂,突破传统的“家族式”“师徒式”口传心授,通过民间工艺的学习提高学生素养。

推动人才培养 传承人“组团”巡演

来自北京的太平鼓、滨海汉沽飞镲、大沽龙灯、霍氏练手拳……非遗表演项目轮番上演,第三届“运河记忆”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活动日前在天津杨柳青古镇拉开帷幕。从京津冀三地赶来的优秀花会踩街表演、近70个非遗项目在此进行了集中展示。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曲艺(鼓曲)传承人群研培班成果展示演出,刚刚结束京津冀三地巡演。

研培班由天津艺术职业学院承办,举办此次巡演,是为了更好地开展非遗传承工作、总结研培成果。此次在京津冀三地举办六台曲艺专场。

根据京津冀三地签署的合作协议,以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项目为依托,京津冀非遗曲艺人才培训基地在天津艺术职业学院成立。培训基地旨在加强京津冀非遗曲艺人才培养与合作,完善三地曲艺人才交流、共享机制。同时,推动京津冀三地人才培养、活动交流和理论研究,开展广泛深入合作,振兴发展京津冀曲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责任编辑:张晓宇(QL0001)作者:赵晓路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