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北京> 正文

这一个个榜样,是北京的形象

2019-06-18 06:32 北京日报

来源标题:北京榜样

走在北京街头,满眼人来人往、车水马龙,而又井然有序、安宁祥和。我恍然看到,整个北京,恰似一台庞大的、精密的现代化机器,在稳定地、自如地运转。忽又感觉,大北京就像大海洋,虽然海面上浪花聚散、潮起潮落,但最终又是那么规律、那么恒定……

我知道,这一切,都是北京的气质、北京的微笑、北京的形象。

其根本,就是凝聚在这座都城最深处的传统且现代的文明精神,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而他们的代表,便是千千万万个北京榜样!

——题记

高铁,像什么?

一条灵蛇!一条巨蟒!

紧紧地匍匐在地,稳稳地飞速前行。风驰电掣,却又镇静自若。

近年来,高铁已经成为中国形象、世界标准,正在大跨步地走向全球。西方国家的科学家们,眨着蓝色的、棕色的、绿色的眼睛,翻动着迷雾般的疑惑,频频发问:

Why(为什么)?What on eatch (到底为什么)?

的确,高速更安全,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一个望洋兴叹的世界难题。

而这个难题,却是他们的专利,国家的秘密!

……

1984年夏天,21岁的新疆青年贾利民从上海铁道学院毕业,来到位于中关村的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攻读研究生。

从上海乘火车来北京,最强烈的感觉就是一个字:慢。整整晃荡20个小时,头晕目眩,苦不堪言。

晃晃荡荡中,他想到日本新干线列车。1978年10月,邓小平访问日本,受邀乘坐后,曾意味深长地对国内外记者说:“一个字:‘快’,像是有人在推着我们跑,我们现在很需要跑。”

他想,中国也需要快跑,也需要“高铁”!

1991年,获得博士学位后,贾利民留在铁道科学研究院,从事铁路通信信号、智能系统、电子计算、智能运输系统工程等研究。

1996年,他完成“高速铁路安全保障技术体系”研究,并在国内外首次提出了铁路智能运输系统的概念和相关功能、技术的物理架构,为后来我国铁路信息化和智能化发展提供了完整的路线图。

2004年,他受命研发“青藏铁路运营与安全综合监控系统”。苦干一年半,解决大难题!

2008年,中国正式开始实施《中国高速列车自主创新联合行动计划》。贾利民担任联合行动计划总体专家组副组长和重点专项专家组组长。

列车时速300公里以上,其车体设计和空气动力学、高速道岔、板式轨道、列控系统等等难题,都是前所未有的全新挑战……

1 让爱敲门

殷金凤,女,中共党员,原北京国棉三厂职工,2000年下岗,旋即竞选社区干部,担任呼家楼北社区党委书记兼居委会主任。

那一年,她37岁。

呼北社区是一个典型的老旧小区,35栋居民楼和4个平房院,产权复杂,环境脏乱,没有物业,纠纷连连。有人总结出“八多八难”:老年人多、下岗失业人员多、困难群体多、矛盾纠纷多……用电难、吃水难、行路难、买菜难、停车难……

上任前,不少人对殷金凤说:你也别犯难,几十年都这样,只要维持不出事就可以了。

殷金凤说:“我又不是维持会长。”

很快,她推出了“十必访”工作法:空巢老人必访、特困家庭必访、下岗失业人员必访、矛盾纠纷必访……

一天,殷金凤到23号楼查看。

魏大爷拉住她的手说:“可算把你盼来了!如今连山区都能看电视,我们的电视却成了摆设。”

原来,楼周围没有电线杆,重新架线花费大,所以长期没有信号线。

殷金凤说:“您放心,我马上就办!”。

打电话联系有线电视公司。对方兜头一盆冷水:“这是赔钱工程,我们不干。”

电话不行,上门申请。

“大姐,这个活儿我们真的没法干,您回去吧。”对方还是不答应。

殷金凤没有放弃,连续拜访十几次。对方终于感动:“就冲您这份实心,我们赔钱也干了!”

呼家楼南里的筒子楼,下水管道经常堵塞,污水四溢。这个难题持续二十多年,怨声载道。

殷金凤去找产权单位交涉。工厂效益欠佳,不愿改造。

她每天早晨出发,带一个面包一瓶水,上门诉说。厂长拒不见面。空等一天,不见人影。

她不灰心,继续寻找,在厂门口、办公室、停车场,四处堵截。最后,在厕所门口,把厂长堵住。

厂长盯着殷金凤,又气又急又感叹地说,大姐啊,我算是真正服你了!

最终,工厂投资5万多元,对下水管道彻底改造。

有一天,殷金凤看到一则新闻:某市某小区有一位“空巢老人”病死家中,过了很久才被发现。

她心里十分难过。呼北社区也有300多位“空巢老人”,他们的晚年生活需要特殊关照啊。

经过一番策划,社区启动了“让爱敲门”行动,要求各位楼门长每天必须入户走访。

一位老太太,老伴儿去世,孩子在国外,孤独无依,时常到居委会找殷金凤说话聊天。殷金凤呢,始终笑脸相迎,热情耐心。

“您就把我当成亲闺女,有话儿尽管说。”殷金凤安慰老人。

一天晚上,殷金凤接到老人电话:“金凤啊,我脚崴了,骨折了。”

殷金凤赶紧跑过去,把老人送到医院。

需做手术,殷金凤张罗着住院、签字;病好出院,她又亲自接回,安排护工。每天探望,无微不至。

老人把殷金凤当成了至亲,经常对人说:“她就是俺闺女,是俺最大的依靠。”

后来,老人竟然执意要把自己的两套房产留给殷金凤,并反复催促办理手续。

殷金凤真诚而又坚决地婉言拒绝:“大妈,我照顾您,是我的孝心,也是我的工作!”

社区最大的缺项是物业公司。楼房本来老旧,居民又多为老弱病残和低收入人群,生活中出现的诸如水、电、暖、卫浴、空调、电视等等各种各样的具体困难,如何解决?

十多年来,殷金凤千辛万苦、多方筹资,别出心裁地对院内一个老旧自行车棚进行改造,建成一个300多平方米的便民服务中心。针对居民所需,引进各种服务。

由于不收房租,各种服务项目均低于市场价10%。即使购买一公斤鸡蛋,也比院外便宜一元钱左右。

这样一来,便民服务中心又变成了居民们的欢心乐园。

……

2018年9月26日,“殷金凤工作室”揭牌成立。

这是北京市首个以社区工作者命名的工作室。微智库、朋友圈、俱乐部、志愿者培训、网上社交互动等十项核心业务,既实用,又新潮。

春秋18年,当年的破旧混乱大院,早已变成一个清新和谐的文明社区!

在东城区夕照寺西里的深巷里,每天都能看到一位年过花甲的大妈,穿着制服,斜挎背包,满脸微笑。

她,就是梁萍。

2017年4月,梁萍主动报名,成为北京市第一批“小巷管家”。

“巡、访、做、报、记、刷”,是岗位的“六字工作经”。她字字落实,毫不含糊。

就说 “巡”吧。要求一天三巡查,但她自定的目标是5巡、6巡,有空就巡。

再看她手绘的小巷地图,不仅标明建筑物、垃圾桶、灭火器、树木、花箱、宠物取纸箱的准确位置,还有每栋楼的居民数、党员数,以及低保户、残疾人情况。

看到垃圾,随手捡起;发现污垢,随即擦净;出现小广告,立马清理;居民有什么需求和意见,即刻记录,向街道反映。

有人反映光污染。她录像、拍照、上报、追询。

暴雨如注,地面水箅子堵塞。她把伞一扔,双手疏通。

……

在天天路过的小街小巷,在夜夜行走的胡同深处,到处是“朝阳群众”“西城大妈”“海淀网友”和“丰台劝导队”的身影。

他们,普普通通,却又郁郁葱葱,宛若一株株滴青流翠的绿树,默默地呼吸着、摇曳着,酿造着一缕缕可爱的氧,消弭着一粒粒讨厌的尘……

2 “彩虹探长”

20世纪50年代,魏巍先生在报告文学名篇《谁是最可爱的人》里,曾写道:

“亲爱的朋友们,当你坐上早晨第一列电车走向工厂的时候,当你扛上犁耙走向田野的时候,当你喝完一杯豆浆、提着书包走向学校的时候,当你安安静静坐到办公桌前计划这一天工作的时候,当你向孩子嘴里塞着苹果的时候,当你和爱人悠闲散步的时候……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

……

刑警,与钢枪铁盔相伴,与罪犯恶魔相争,出生入死,流血牺牲。

在人们印象中,他们目光犀利,脸色冷峻,一身钢筋铁骨,缺少浪漫温情。

然而,有一位铁血刑警,却获得了“彩虹探长”的名号。

照片为证:

夏日,雨后初晴的傍晚,东天云层之上,显出一弯绚丽的彩虹。彩虹之下,绿树之前,是三名男子并排站立的背影。

彩照,充满诗情画意。

然而,仔细看去,照片里居中的男子背在身后的双手上,竟然戴着一副锃光瓦亮的手铐!

怎么回事?

2016年5月22日,北京北五环厢白旗桥附近的排水沟中,发现一具女尸。

海淀公安分局刑警支队重案队的刑警队员立即赶到现场。勘查认定,女子遇害后被抛尸郊野。

十余名刑警一夜无眠,终于发现线索。当天下午3时许,侦查员果断出击,将犯罪嫌疑人王某擒获。经审讯,王某承认自己入室抢劫并杀人抛尸的犯罪事实。

随后,侦查员押解王某前往涉案地点指认。

5月24日傍晚7时许,当两位侦查员带着王某前往其暂住地时,京城雨后初晴,夕阳晚照,天空中忽然出现一道美丽彩虹,像是在为刑警们点赞。

另一位侦查员,用手机把这个画面拍了下来。

一幅精妙的“彩虹抓捕图”!

此后,这张被网友誉为“堪比电影大片”的照片,迅速走红网络。

当人们得知,照片右侧那个卡其色长裤、黑色T恤、身材峻拔的背影是探长陈旭时,就送了一个“彩虹探长”的称号。

2009年,22岁的陈旭从北京警察学院毕业,分配到海淀公安分局刑侦支队便衣队。

第一次出警,是随师傅去一个案发现场:一个三岁孩子,被连砍十几刀,场面凄惨。

又一次执行抓捕。两个歹徒从腰间拔出菜刀,拼命顽抗。师傅上前对付大个子歹徒,小个子歹徒发动摩托车逃跑。陈旭飞奔而上,追出500多米,连人带车扑倒在地。他和歹徒,双双头破血流!

2011年,陈旭被调到重案队,专门侦破各类重特大刑事案件。

山间寻尸、飞身拦车、抓捕持枪匪徒……每一幕都刀光剑影、惊心动魄。

2014年12月的一天深夜,寒风呼啸。牡丹园小区附近公园里,一名男子身中数刀,倒在血泊之中。陈旭赶到现场,仔细勘查,但线索渺茫。

四周搜寻,地面上出现血迹,呈直线状,指示了凶手的逃跑方向。

陈旭断定:被害人有过反抗,凶手也受伤了。

循血追凶!

走出公园,血迹消失,线索中断。

“凶手急于逃离现场,要么是驾车逃走,要么是紧急止血,然后去附近坐公交车或打车。”陈旭分析。

调取监控,搜寻附近。

果然,一个站台上,血迹再次出现!

案发已经几个小时,数十辆公交车路过站台,凶手登上哪辆?逃向何方?

陈旭打量着站牌。

某医院的站名让他眼睛一亮:凶手很可能去包扎伤口。

立刻与途经该医院的十多辆公交车联系。一位乘务员提供情况,确有一个手部受伤男子,在该处下车。

急赴医院,嫌疑人果然来过。

医院留有该男子住址。医生还提供了另一个重要线索:该男子是艾滋病毒携带者!

陈旭心中一惊:“犯罪嫌疑人持刀,还携带艾滋病病毒,如果抓捕时发生意外……”他使劲摇摇头,赶走心中的不安,“必须最快抓获,避免更多伤害!”

抓捕,变得格外艰巨、凶险。

根据线索,陈旭和同事急奔大兴区,在嫌疑人暂住的小区外蹲守。

3小时、5小时、10小时……

嫌疑人终于出现在小区门口的公交站台上。

陈旭握紧方向盘,启动车辆、调头、驶过站台,再次确认了嫌疑人的体貌特征。

他和几名便衣战友,随意地向站台走去,10米、5米、3米……

陈旭突然纵身,猎豹般猛扑,双手死死钳住嫌疑人的胳膊。战友们一拥而上……

守护首都,还有众多侠肝义胆的勇士。他们不是警察,但在危急关头,义无反顾、挺身而出,用浩然正气和满腔热血,抗击罪恶。

2014年4月14日晚上,北京人艺演员金汉帮助被抢女子抓获小偷,身中八刀。

2017年7月17日上午, 582路公交车上,一名歹徒持刀向女子猛扎,乘客杨帆和赵小伟迎刃而上,冒死擒凶。

2018年6月15日上午,城铁13号线柳芳站附近有人持刀抢劫。张少康、蔡文岁、周凡凡和众多市民,追击歹徒、英勇夺刀、接力救伤,场面惊心动魄。他们中有网站管理员、理发师、足疗师、健身教练,还有一位被歹徒刺伤的17岁少年……

这些普普通通的人们,也是一个个“彩虹探长”。

致敬,身披“彩虹”的英雄!

3 咱们的“悄悄话”

1993年,郑丹娜大学毕业,被分配到朝阳区垂杨柳中心小学。

第二年,她就当上了班主任。

郑丹娜个子不高,皮肤白皙,戴一副眼镜,性格腼腆。她担心被孩子们觉得自己“软”,不服管,就特意把自己包装得很“硬”,少有笑脸。

一次课间,有个小女生问她:“老师,您今年多大了?”

郑丹娜心想,她肯定要夸我年轻漂亮,于是就高兴地说:“你猜?”

“我猜您今年60岁。”

郑丹娜吓了一跳,心想:我不过20岁出头儿,为什么看我那么大?

孩子说:“我爷爷60岁,特严厉,从来不爱笑。您也不爱笑。”

郑丹娜顿时像被火烤一般,脸颊热辣辣通红。

一个小姑娘接过话说:“老师,其实您笑起来特别美。我们喜欢看您笑。”

郑丹娜忽然意识到,孩子们真正喜欢的是亲切、微笑的老师。

是啊,哪一棵小苗,哪一朵小花,不期待温暖的春风呢?

从那天开始,郑丹娜对自己提出了新要求:微笑从教!

早晨,她微笑着迎接每个孩子;他们遇到挫折,她用微笑安慰;他们犯错了,批评之后,她会赠送一个微笑和一句鼓励:“老师知道,你还小,会犯错,但老师相信你能改正。”

郑丹娜发现,每当此时,孩子们便会更加多出一份信心和决心。

为了真正读懂孩子的心,郑丹娜常常和他们分享自己童年的故事,甚至是曾经做过的一些傻事,逗得孩子们哈哈大笑,像春风摇曳的花丛。

教育大师陶行知说过:“你若变成小孩子,便有惊人的奇迹发生:师生立刻成为朋友,学校立刻成为乐园,你立刻觉得是和小孩子一般大,一块儿玩,一处儿做工。谁也不觉得你是先生,你便成了真正的先生。”

……

低年级学生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爱说话。几十张小嘴巴,像麻雀一样“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

郑丹娜又发现,孩子们的声音里,传达着他们成长过程中的丰富信息。但几十个学生都在说,一些重要信息就遗漏了,一些关键事情就忽略了。

于是,她别出心裁:用图画和文字与孩子对话。

一年级孩子年纪小、识字少。郑丹娜设计了一张“心情晴雨表”,让孩子们通过在贴纸上画笑脸或者哭脸,来表达心情;年龄稍大的孩子,有些心里话不愿当面说,怎么办?郑丹娜设计了“悄悄话交流本”,成为孩子们释放心情的秘室。

深夜,静悄悄。

灯光下,郑丹娜支颐桌前,也敞开心扉,给孩子们写起了自己的“悄悄话”。

郑丹娜说:“我小时候不喜欢告我黑状的老师,如今就决不向孩子家长告状;我小时候不喜欢挖苦学生的老师,如今就决不去说伤害心灵的话;我小时候渴望老师公正地爱每一个人,如今每一天都在反思有没有忽略哪一颗渴求的心灵。”

“悄悄话交流本”像一块青翠的园林。她和孩子都变成了绿树,根相连,枝相牵,叶相亲,窃窃私语,心灵交融,一起度过春秋冬夏。

当学生犯错误时,“悄悄话”坚定孩子改正的决心;当学生心里郁结时,“悄悄话”帮助他们及时化解;当学生对老师提出质疑时,“悄悄话”耐心地解释;当学生取得成绩时,“悄悄话”就成了颁奖的“小喇叭”……

发现小乌龟下蛋时的新奇,和好朋友争吵后的无奈,被父母误解时的委屈,甚至难以与人言说的“家丑”,孩子们都会悄悄地说给郑老师。

学生写道:“您为什么有时戴眼镜,有时不戴眼镜啊?”

郑丹娜写道:“呵呵,因为老师有时候臭美,有时候又忘了!”

二年级女生王思涵给郑老师写下这样一篇悄悄话:

“我觉得自己很孤独。在家里爸爸妈妈的工作都很忙,没时间陪我。从幼儿园开始,我就没有一个固定的好朋友。看着别的同学都有自己的好朋友,我就更寂寞了。老师,我没有朋友,就像天空中一朵孤独的云,这儿飞飞,那儿飘飘……”

在郑丹娜印象中,小思涵是一个阳光女孩,总是黏着老师说这问那,怎么还会孤独呢?

她突然明白,孩子的内心和表面,有时候真的不一样。

于是,开班会的时候,她在征得小思涵同意之后,向全班同学宣读了这篇悄悄话。

读完之后,沉默片刻。

几个小姑娘哭了,随即站起来,大声说:“思涵,我要和你交朋友!”

此时,全班爆出热烈的掌声。

再看小思涵,眼中噙泪,脸上含笑,看着她的新朋友们,走上前,一个个地拥抱……

互写“悄悄话”,不仅沟通和激活了孩子们的心灵,更大大提升了孩子们的表达能力和写作兴趣。十几年来,郑丹娜的班里,累计有数百名学生在全国各类演讲和作文大奖赛中获奖。

……

20年如一日,郑丹娜积累了400多万字的心灵“悄悄话”。

她把这些原汁原味的“小秘密”梳理编织,转化成《中国孩子成功教育法则》和《全接纳,慢引导——心灵的教育》两本少儿教育学专著,感染着越来越多的孩子、家长和老师。

静静的垂杨柳下,郑老师的“悄悄话”正在轻轻地诉说……

4 咱们的蓝天碧水

脸庞黝黑、满手老茧、头顶草帽、手握铁锹,松松垮垮的裤子,沾满泥巴的布鞋。站在盐碱荒漠上,他,俨然就是一位饱经沧桑的老农。

但一开口,却是地道北京话,谈古论今,真知灼见。

廖理纯,1965年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曾是柳传志“门下三杰”之一,24岁出任联想集团广州分公司总经理,28岁创办自己企业,销售数亿。

高级知识分子,成功企业家,让人惊羡不已。

然而,他却又让人惊愕不已。

2005年,他毅然“弃商从树”,走公益绿化之路;2014年,他更是辞去董事长职位和一切经济活动,全身心投入环保事业。

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南端的浑善达克沙地,是我国十大沙漠之一,距离北京只有180公里。京城85%的沙尘,来自这里。

廖理纯决定:征战浑善达克,守卫北京蓝天!

2011年5月,廖理纯带领首批志愿者,掘开了浑善达克绿化基地的第一锹土。

从此,每个周末,廖理纯都会来到这里。春夏秋冬,风雨无阻。

每次走进沙漠,廖理纯给志愿者分配任务后,就带头挥舞铁锹。建隔离围栏、松土、挖沟、打垄,施肥、浇水,直干得汗流浃背,气喘如牛。

原本细嫩的双手,磨出了血泡;血泡干瘪了,生成一层老皮;老皮越来越厚,变成了干硬的老茧。

手掌如皮革,十指似铁叉!

廖理纯走向沙漠的时候,有一位名叫贺玉凤的大妈,正在走向延庆区北部的妫水河边。

1958年,贺玉凤出生在河畔的小河屯村。

妫水河是贺玉凤童年的天堂:“那会儿啊,河水透亮见底儿,能看见鱼群在水里赛跑。河水捧起来就能喝,甜滋滋。”

成家后,贺玉凤仍然生活在这里。

后来,妫水河边成了人们休闲的去处,也变成了人们随手丢弃垃圾的场所。

贺玉凤心里隐隐作痛:“咱北京清亮亮的水,被这些垃圾给弄脏了,那不行。咋办?我来捡吧。”

夏天,凌晨4点起来;冬天,黎明7点出门,雷打不动。

连她自己也没有想到,这一捡,就是22年。

妫水河,成了她放不下的牵挂。

廖理纯的心啊,也时时牵挂着浑善达克的绿化基地。

7年来,他已在这里建起三个绿化基地,种植赤峰杨、新疆杨、樟子松、文冠果等130余万株。

2018年8月,他把第一基地中的20万棵松树苗全部捐给当地牧民。

他说:“志愿者人数毕竟有限,教会当地牧民植树,将种树治沙的理念植入人心更重要!”

20万棵树苗,7年的心血,就这么一下子捐出去了?

不少人不理解。

很多人对贺玉凤也不理解,甚至把她当作“拾荒人”,躲着走。

贺玉凤是一个体面人啊。她和老伴儿都在农场上班,每月收入稳定,哪里需要依靠捡垃圾维持生活呢?

被人当作“拾荒人”,虽然委屈,却也不算什么。真正让她难过的,是几次受辱经历。

夏天的傍晚,几个人在河边烧烤,扔下满地垃圾。

“我刚要过去收拾,其中一个喝醉的中年男人指着我鼻子大吼,‘你赶紧滚!再不滚,打死你!’我心里特别难过,眼泪一下子就出来了。可垃圾还在原地,于是我就躲到远处。等那些人走了,才回去收拾。”如今说起这件事,贺玉凤依然唏嘘不已。

那年冬天,妫水河结冰了,有人在冰面上钓鱼。喝完饮料,随手就把空瓶丢下,还有一些包装纸、塑料袋,触目惊心。

贺玉凤走过去,想捡起来。不料那人满嘴污言秽语,还冲她吼:“我钓不着鱼,你还在这里瞎晃悠!滚,滚得越远越好!”

贺玉凤又委屈地哭了。

岸上垃圾容易捡,河里漂物捞不着,贺玉凤十分着急。一次,为了打捞一个塑料瓶,脚下一滑,“扑通”一声,滚落河里,衣服全湿透了。

贺玉凤爬上岸,坐在地上,唉声叹气,默默垂泪。

回到家,老伴儿埋怨说,你这是自找苦吃。

廖理纯也是自找苦吃。

不少人议论廖理纯:“放着董事长不干,偏要跑到沙漠去种树,不是糊涂虫,就是神经病!”

廖理纯用《墨子》的一句话作答:“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他说,做出这个决定,受外公影响。

1985年,20岁的廖理纯离家上大学,外公对他说:“一定要在年轻的时候,做年轻人能做的事。”

外公80多岁时,又和廖理纯聊到生死观:“平凡的死没有意义,莫若战场马革裹尸还。”

在廖理纯看来,经商做企业,多他一个、少他一个,意义不大。人活着,应该追求一种更重要的价值。

2004年,他随北京市人大生态考察团,第一次走进浑善达克沙漠。在这里,他才真正见识了北京沙尘暴的源头。

巨大的震撼,巨大的无奈。

但他也看到了希望:在漫漫黄沙中,偶尔也有零星自然生长的蓝旗榆树,有些树龄长达几百年。

那一刻,廖理纯找到了实现人生价值的事业——为了京城多蓝天,要把荒漠变绿洲。

誓言铮铮!

贺玉凤在妫水河边捡垃圾,虽然没有什么誓言,却已经坚持了三十年。

刚开始,家里人坚决反对。

“前些年,老伴儿从不和我一起散步,嫌寒碜。他总抱怨,都在一个农场上班,别人议论他媳妇总是捡垃圾,脸上实在挂不住。”说起这些,贺玉凤也笑了,“想想也是,那时候还没有环保志愿者,捡垃圾还是一个贬义词。”

自从那次滑落河里后,老伴儿彭玉钟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那天回到家,老伴儿嘴里埋怨,但看着浑身湿透的妻子,却又心疼起来。

当天晚上,老伴儿为她制作一把“抄子”,把杆足有三四米长。

“河里的垃圾,就用这个捞吧!”老伴儿说:“唉,你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啊。一个人干事要是到了这个份上,咱再反对也没劲了。别出事就行。”

儿子小时候,对她捡垃圾没什么概念。及至长大,也成了“反对派”。

有一天,大儿子彭霏找她谈心:“妈,我每月补给您三百块钱,您就罢手,行不?”

“不行!”贺玉凤干脆地说:“你给我三百元,能把妫水河的垃圾买走不?能保住河水永远清亮吗?”

贺玉凤的痴心,终于打动全家人。两个儿子、儿媳和两个小孙子,都加入了她的阵营。

说到这里,贺玉凤开心地笑了。

廖理纯也很开心:他的志愿者队伍,越来越大了。

2013年,廖理纯又在北京沙尘暴的另一个策源地——张家口市张北县,建起新的根据地。

2018年10月13日,廖理纯率领第334批志愿者,乘车前往张北植树。

这批志愿者来自社会各界,有公司职员、在校学生、企业老总、博士教授,还有退休的老将军、老干部。

前半段路程,大家还在兴致勃勃地欣赏着迷人秋色,但当穿越野狐岭隧道后,眼前瞬间荒凉起来。

大家心情,一片沉重。

廖理纯说:“张北防护林现在特别需要修补,大量的杨树已经达到树龄,开始自然死亡。如果把那些死树全部变成新树林,将有效阻挡侵入北京的风沙。”

廖理纯梦想着有这么一天,所有的沙漠都变成绿洲,所有的天空都变成湛蓝!

缓缓流淌的妫水河,碧绿如茵的芳草地,随风摇曳的垂杨柳,静静地记录着她的身影和脚步,悄悄地诉说着她的故事和美愿。

而她,也从一个小媳妇,变成了一位老太太。

随着环保理念逐渐深入人心,贺玉凤长期坚持捡拾白色垃圾的举动,感动了越来越多的人。大家亲切地称她“环保奶奶”。

在妫水河边,乱丢乱扔的人越来越少,而追随“环保奶奶”的人越来越多。

2014年,贺玉凤发起成立了“夕阳传递环保志愿服务队”,其中有医生、老师、环卫工人,还有延庆区的一千多名学生。

2018年10月17日下午,贺玉凤在朋友圈发布了一张自拍照,还有一句感慨:“只有好景才能映衬好人,只有好环境才能衬托好景色,碧水蓝天是保护出来的。”

河水澄碧,枫叶鲜红。贺玉凤的笑容,宛若妫水河的清清涟漪……

5 一个人的公交车

说起北京的公交车,首先跳进脑海的就是一个字:挤。

如果告诉你,北京有一条公交线路,开通30年,从来没有“挤”过。你肯定会瞪大眼睛:“是真的吗?”

确凿无疑!

那就是313路公交车。

313路在北京西南郊,起点晓月苑,终点大王庙,全长15公里。整条线路,只有一辆公交车,一名专职司机,10个乘客席位。

这真是一条奇葩线路。

这条线路,开通于1976年12月1日,目的是为了方便卢沟桥农场职工和附近几个村村民出行。由于线路不长,乘客较少,仅安排了一辆公交车,一位驾驶员。几十年来,被称为“最冷”的公交线。

然而,这条最“冷”线,慢慢地却变成了最“热”线。

不过,这份“热”,并不是因为人多拥挤,而是因为乘客和司机的感情融洽。

由于乘客不多,来来往往大都是熟人,而且常年只有一个司机。所以,人们上车后,就像进了自家的“四合院”。

“大姐,今天出门啊?”

“是啊。刘师傅,早啊。”

“大妈,您慢点,我扶您!”

“净让您照顾了,谢谢啊!”

“不谢,这是我应该的。”

与乘客热情招呼的司机刘宝中,今年54岁,2010年被单位选中,成为313路公交车第六任驾驶员。

每天早7点,313路准时发车。刘宝中不像是去运送乘客,更像是去会见老友。每个乘客哪天会坐车,在哪里上下车,他都记得清清楚楚。

哪天要是有谁没有坐车,刘宝中就会打去电话:是病了?还是有啥事了?

有几位女乘客,天天坐,年年坐,从年轻姑娘变成了孩子妈妈。她们的孩子,接着坐。

为了方便乘客,刘宝中准备了棉垫、凉垫、雨伞,还有清凉油、创可贴等常用药。

随着沿线附近村庄陆续搬迁,乘客越来越少,乘车者多是老人和孩子。刘宝中的照顾,更加周到。

一位老奶奶领着一个小姑娘来了。刘宝中赶忙把她们扶上车。小姑娘名叫果果,从小与奶奶相依为命,现在要去上幼儿园了。奶奶腿脚不好,每天接送果果,极为不便。

刘宝中对奶奶说:“今后我去幼儿园接果果,您就不要来回跑了。”

313路每天下午4时40分发车,果果的幼儿园离公交场站还有两站地。刘宝中就和果果的老师商量好,每天下午4时15分,老师把果果送到幼儿园门口,他准时把孩子接到公交车上。奶奶呢,只需在家门口的站点等待,就可以了。

遇到休息日,刘宝中还带着果果去游乐园,给她买漂亮的衣服、玩具和学习用具。果果生病了,都是刘宝中送去医院。天长日久,刘宝中和果果,变成了一对父女。

杜兰英本是一位爱说爱笑的乘客,可那天上车后,脸色忧郁,一言不发。同村的人说,杜兰英丈夫因交通事故去世了,她每天以泪洗面。为此,刘宝中多次到她家探望,耐心开导,还帮助想办法,与相关部门协调解决善后事项。

渐渐地,杜兰英走出痛苦阴影,脸上又有了鲜活的笑容。

随着与乘客越来越熟悉,刘宝中发现,很多人乘车来回奔波,其实只是为了交一次费、买一点东西。他想,如果我顺路帮他们办理这些小事,会为他们省出许多时间。于是,刘宝中又当起了交费员、采购员、快递员……

他每天上午发完五班车,中午十二点下班后,抓紧吃饭。饭后,就利用有限的休息时间,帮大家跑腿;办完事,又该发晚班车了。

“他们经常坐我的车,就像我的哥哥、姐姐、大爷、大妈一样,帮‘家里人’办事,那不是应该的吗?”刘宝中实在地说。

刘宝中不仅是一位充满爱心的好司机,还是一名奉献爱心的志愿者。

居住在农场路家属院的李大爷,患有高血压和痛风,独生子不幸夭折,老伴也因病去世。刘宝中知道后,主动承担起照看老人的担子。休息时间上门,照顾老人的日常起居,陪老人聊天,带老人看病,就像一个孝顺的“儿子”。

王俊娥老人年近八十,腿脚不便,还要独自照顾年幼的孙子和孙女。一次,老人的邻居说起这件事,刘宝中记在了心里。下班后,他来到老人家里,留下手机号。从此,换煤气罐、拆装烟筒等等家务事,他全包了。

除夕,刘宝中照常出车。

有一位大妈提着篮子上车:“宝中啊,我知道你爱吃肉,过年了,我给你做的酱肉。”一缕肉香,引出了刘宝中两串儿眼泪。

一位大姐,把一条鲜红的围脖系在刘宝中脖子上:“感谢你每次都搀扶我老母亲上车下车,老人家让我给你提前拜年!”

红红的祝福,又让刘宝中鼻酸眼热。

……

一名司机,一辆汽车,一条线路,原本“寂寞”,但在刘宝中的真心呵护中,变成了一条热闹温馨、洒满深情的芬芳之旅……

6 痴心与创新

“这羽毛可以画得再粗略一点儿,因为观众是从建筑物下面向上看,画得太细就模糊成一片了。”在古建筑修复现场,年已花甲的吴书瑞在指导学生。

1958年,吴书瑞出生在北京市的一个工匠世家,祖父是故宫里的象牙雕刻师。蝈蝈嘴边瑟瑟颤动的触须,白菜叶上清晰可见的叶脉,都给童年吴书瑞留下了深刻印象。

耳濡目染,加上聪慧好学,他从小练就了一手过硬的画功。

中学毕业,吴书瑞被分配到古建公司,跟随老师傅学习古建彩画。

在故宫建筑修复中,大量运用“和玺彩画”,主要线条及龙、凤、宝珠等图案均要沥粉贴金,规制最高且工艺繁琐,一个小样制作也需要费时一月之久。

那年冬天,吴书瑞在师傅的指导下尝试在建筑上沥粉作画。

调制沥粉,关键在于把握加水量。冬天滴水成冰,吴书瑞经验不足,不知不觉,水加多了。

“这哪成啊!沥粉沥不好,刷色、贴金都白费。铲掉,重新做!”平日慈眉善目的师傅,大发雷霆。

吴书瑞眼含泪花,返工重做。

事后,吴书瑞才体会到师傅的良苦用心:“这是在教我精益求精呀。”

古建绘画修复,既有绣花般的轻灵精细,更有壮工般的苦累劳作。吴书瑞时常要爬上几十米高的脚手架,在高悬的半空中,在呼啸的狂风里,顶烈日,冒严寒,与古建筑相拥相伴,精雕细镂。

国庆35周年前夕,天安门城楼彩画需要修缮。

天安门城楼属于重檐古建。吴书瑞负责修缮的彩画位于第二檐,相当于12层楼高。夏季酷热,烈日炙烤,吴书瑞还要穿上厚重的工作服,汗水煎着脊背,烈日烤着脸庞。最终,他出色地完成了国家交给的任务。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我国古建修复的优秀文化,吴书瑞建立了首席技师工作室,带徒传艺十余年,培养了许多优秀古建修复人才。

“原汁原味修复古建,要耐得住性子。从研磨矿物颜料,到打底上色做小样,是一份非常繁复的事。只有用心去做,才能把它做好。”吴书瑞时常耐心地教授徒弟。

偶尔,慈眉善目的他,也会发怒,就像当初师傅对自己那样怒目圆睁、大发雷霆。而此时,轻松懈怠的徒弟们,便会立即严正起来,专注起来。

吴书瑞使用天然矿物质颜料创作的“金韵葫芦”,惟妙惟肖,巧夺天工,在2016年北京国际文创产业博览会上获得“最佳展示奖”。

当今社会“快餐文化”盛行,很多“老手艺”面临消失。所以,创新首先必须继承,让大众能够纯纯正正地欣赏到老祖宗遗传下来的手艺。

吴书瑞在“金韵葫芦”等创作中,虽刻意创新,但在“规制”上,始终不越雷池一步。

“规制”二字,吴书瑞总是挂在嘴边,记在心头。

文化传承,是一份坚守,既需要一双妙手,更需要一颗圣心。

吴书瑞介绍说,如今做古建修复成本高,收入少,业内不少专业人才都跳槽了。“我之所以一直坚守,就是真心希望留住古风、古建,把传统文化传扬下去。”

故宫博物院乾隆花园、天安门城楼、中南海瀛台、天坛长廊和双环亭……许许多多著名古建文保工程,都留下了他的杰作。

这些杰作,便是他绚烂的人生!

李东方,是一位传承历史文化的杰出女性。

1973年,在病榻上的周恩来总理批复了一项工作:“要不惜一切代价,恢复珂罗版技术。”

珂罗版印刷技术由德国人阿尔倍脱发明,在清朝光绪年间传入我国。其印刷特点是逼真传神、惟妙惟肖,对于文物的复制保留和文化继承,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974年,18岁的李东方成为新中国成立后故宫博物院里珂罗版技术的第一批学徒。

1983年,日本画家平山郁夫来我国访问,在参观敦煌莫高窟后,提出以日本的方式复制敦煌壁画。

消息见报后,李东方说:“我们中国人自己可以复制!”

她主动请缨,乘坐三天三夜火车,来到遥远的敦煌莫高窟。

从此,她扎根戈壁,用珂罗版技术复制国家瑰宝——敦煌莫高窟壁画。

30多年时间里,她没有收获爱情,没有养育子女,耗尽全部积蓄,完成了9个精选洞窟壁画的精心复制,为后人留下了无比珍贵的文化财富。

她还让分存在大陆和台湾的《三希贴》《明解增和千家诗注》《富春山居图》等国宝,第一次实现了两岸合璧展览的夙愿。

2016年,李东方荣获全球华人影响力人物“文物保护终身贡献奖”;2017年,她被授予首届“毕昇奖”暨第六届中华印制大奖“杰出人物”称号。

“在有生之年,我要将这门独有的技艺传承下去。要用这门技艺,将祖国流失海外的国宝书画尽可能多地带回家,留给后人!”

在北京的科技大军中,还有一位焊“心”者。

发动机,是航天火箭的“心脏”。

发动机的大喷管,由248根方管组成,需要把它们焊接起来。

但是,方管壁厚只有0.33毫米,薄如蝉翼。焊枪烈焰哪怕多停留0.1秒,就会把管壁烧穿或者焊漏。并且,全部焊缝长达900多米,要想一丝不差地焊接完好,堪比医院心脏外科手术!

20世纪90年代,我国长三甲系列运载火箭发动机喷管的焊接,成为棘手问题。

攻克这一超级难题者,正是高凤林。

高凤林,1962年3月出生,首都航天机械公司特种熔融焊接工。

我国长三甲系列运载火箭、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第一颗“心脏”——氢氧发动机喷管,都是他亲手焊接。

37年来,他先后为90多发航天火箭焊接过“心脏”。他攻克“疑难杂症”200多项,还曾受邀为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主导的暗物质与反物质探测器解决难题。

2014年,在德国纽伦堡国际发明展上,他同时获得三项金奖,震惊世界。

……

新时期以来,北京科技工作者先后攻克了汉字激光照排系统、曙光超级计算机、5G移动通信、人工智能芯片、无人驾驶平台等一大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核心技术,成为中国创新型科技的高峰。

7 满城“柠檬黄”

隆冬季节,晨曦朦胧。

胡雅丽穿上厚厚的衣服,挎着小马扎,拎着暖水壶,精气神儿十足地走出家门。

天冷了,公交站台上有很多老人等车,带上暖水壶,可以给他们喝点儿热水,暖和暖和。

6点40分,她来到宽街路口公交站,拿出抹布,先把站牌和护栏仔细擦拭一遍,然后就和其他引导员一起,开始维护站台秩序。

每个早晨,北京市的公交站台、地铁站台、街道路口,都有数千个像胡雅丽一样的“文明引导员”在忙碌着。他们身上醒目的“柠檬黄”外套,就像闪烁的火苗,点亮了北京的新一天,也温暖着早早出行的人们……

20年前,北京公交车站的拥挤和混乱,让人记忆犹新。

那时,每当驶来一辆公交车,人们就会一拥而上,演绎着什么是“争先恐后”, 如何是“奋不顾身”。

2001年7月,北京申奥成功。为奥运会创造最文明环境,整治公交站台秩序,成为提升都市文明的突破口。

于是,一支由退休大爷、大妈组成的“文明乘车监督员”队伍应运而生。他们身穿“柠檬黄”外套,开始在主要大街、重点地区的430多个公交车站,宣传引导文明乘车,劝阻不文明行为。

当时,胡雅丽刚刚从北京开关厂下岗,应聘加入其中。

“请乘客们有序排队上车。”胡雅丽一天不知道要重复多少遍这句话。

有一次, 13路车进站,一位女士无视排队,直接上车。胡雅丽侧身挡住了她。不料,那女士抬手就是一巴掌。

胡雅丽心中腾地就蹿起一簇浓烟滚滚的火苗儿。可看着手中的小红旗,她压住了火气,平静地说:“请您排队上车,谢谢您的合作。”

周围的乘客也都支持胡雅丽,纷纷谴责。众目睽睽之下,那位女士低下了头,默默排到队尾。

胡雅丽紧咬双唇,泪涌眼眶……

2006年,北京公交开始刷卡乘车。

为配合这一工作,“文明引导员”从1300人扩充到4000多人,值守站台也增加到2000多个。

当时,47岁的刘月华,是海淀区学院路公交站的“文明引导员”。

一次,公交车进站刚停稳,几名拿着施工工具的乘客一拥而上。刘月华赶紧上前劝阻:“请大家别挤,按顺序上车!”

可那几位根本不听,仍是往上挤,工具横七竖八堵住了车门,惹得公交司机也来气了,冲着刘月华喊:“要你们有什么用呀?还不够添乱的!”

这句话刺痛了她,但也提醒了她:引导不能只凭喊,还要有妙招。

她和队友们反复商量,做一条“隔离绳”,固定在车门一侧,另一侧两名队员手持指挥旗,伸展双臂站立,形成夹道,引导乘客排队上车。

“隔离绳”一挂,站台秩序果然好转。

但还是有乘客钻绳子、加塞,甚至冷嘲热讽:“还拉绳子呢,就是画条线都不见得有人理。”

这句话又启发了刘月华。晚上,她和队友在站台地面上画线。一连干了几个晚上,为16座公交站台画出150多条停车线和300多条排队线。

看见站台上这么清晰的线条,乘客们都不约而同地排队候车了。

除了“隔离绳”“排队线”,引导文明乘车的妙招还有不少。

有一位引导员,名叫关铁山,总是携带一副望远镜。

望远镜?

原来他发现,每次远远地公交车要来了,乘客们总是簇拥远眺,争看是不是自己的盼望。相互拥挤,站台混乱。

于是,关铁山想到这个办法:用望远镜看车号,哪路车出现在路口,他就早早招呼乘坐这趟车的乘客排队。

在“远望大叔”的组织下,站台秩序,天天良好。

……

18年来,北京市“文明引导员”队伍,已发展到9000多人。

这一道道亮丽的“柠檬黄”,时时闪烁在京城的大街小巷,不仅极大地疏解了交通,更为首都每一天的日子平添了柠檬般的清新和浪漫……

他们,用平凡和真诚,感动着北京,影响着北京,塑造着北京!

8 总书记鼓掌

贾利民和他的助手们,或日日夜夜地苦思在实验室,或废寝忘食地验证在制造厂,或披星戴月地测试在铁路线……

这实在是一个燃烧心血的过程。睡不着,吃不下,绞尽脑汁,搜肠刮肚,辗转反侧,胡子拉碴。半夜里,灵感骤至,霍然坐起,抓起纸笔,画出草图。而后,又进入下一轮构思,开始另一份苦恼。

那种感觉,仿佛在大山下开挖隧道,一斧一锤,精疲力竭,前路漫漫,绝望似铁。直到訇然凿通,亮光如雪……

千千万万个难关,万万千千个症结,一一攻克!

2008年8月1日,中国第一条高标准、高速度列车——京津城际,正式开通。而后,“和谐号”高铁在全国各地陆续运营。

中国,由此进入高铁时代!

2010年,贾利民进一步提出了高速列车技术谱系化概念,比欧洲制造4.0版的出台提早6年,确保我国高铁技术在国际上持续领先。

2017年6月,“复兴号”高铁正式往来于京沪之间。

由于采用谱系化,“复兴号”更加先进。其最大特点就是互联互通,从而大大降低运营、维护成本,提高应急处置的便利性。

更安全、更智能、更高速、更绿色,是高铁的发展趋势,更是贾利民的人生方向。

目前,贾利民团队正在全力攻关更高运营时速并且具有跨国互联互通能力的新一代高速列车。

2016年6月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参观国家“十二五”科技创新成就展览,详细听取贾利民汇报。

贾利民重点汇报了我国高铁在“十二五”期间取得的成就、“十三五”的重点方向、高铁技术对“一带一路”的支撑作用。

最后,贾利民坚定地说:“我代表高铁科技创新团队的所有战友,向习总书记和党中央报告:掌握核心关键技术,我们没有盲点;参与国际竞争,我们有胜算;支撑国家战略,我们有把握;引领创新发展,我们有信心!”

“说得好!”总书记亲切鼓掌。

……

北京,是中国首都,也是一座国际化城市。

新时代,全国政治、文化、国际交往、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定位,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要求,书写着北京的新篇章,呼唤着北京的新高度。

那就是,万众一心,上下同欲,使北京成为道德风尚最优良城市,成为新时代的“首善之区”!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从2014年起,北京市委宣传部、首都文明办开展了评选和宣传“北京榜样”主题活动。

评选从基层发起,由群众推选,每周、每月推出典型,层层选树、层层张榜、层层宣传。

目前,全市街乡镇一级设置的“北京榜样”举荐榜覆盖率,已达百分之百。

5年来,市民举荐各类榜样26万余人,进入市级“榜样库”的先进人物近1万人,获得“北京榜样”周榜、月榜和年榜称号者突破600人,其中年榜称号获得者50余人。

仅仅2018年,市民点赞人数超过1.2亿人次。

“北京榜样”优秀群体来自基层,又回归基层,既是身边榜样带动起来的优秀市民,又是市民可触可扪的身边榜样。他们分布在各行各业,覆盖到企业、街道社区、农村、机关、大中小学校、科研院所、社会团体和“两新”组织。

这个群体的大量涌现,向世界表明:宏大的北京城内,不仅仅有张扬的明星、炫耀的富豪,更多的是文化工作者、教育工作者、科技工作者,是公交司机、青春学生、公务人员,是柠檬黄、彩虹探长、小巷管家,是数以千万计的默默无声而又爱心满满的普通劳动者!

只有他们,代表着北京方向、北京潮流、北京高度。

这一个个榜样,是北京的形象,是北京的微笑,是北京的芳香。

走在北京街头,满眼人来人往,车水马龙,而又井然有序,安宁祥和。我恍然看到,整个北京,恰似一台庞大的、精密的现代化机器,在稳定地、自如地运转。忽又感觉,大北京就像大海洋,虽然海面上浪花聚散,潮起潮落,但最终又是那么规律,那么恒定……

这浩瀚的浪花,汇成了一波波汹涌澎湃的时代浪潮,推动着北京这艘巨大的时代“航母”,驶向未来,驶向美丽的中国梦!

(李春雷:男,1968年生,河北成安县人,毕业于邯郸学院英语系和河北大学中文系,国家一级作家。曾获鲁迅文学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徐迟报告文学奖等。系中宣部确定的“文化名家”暨全国四个一批人才。现为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河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原载于《求是》杂志2019年第12期)

责任编辑:董佳兴(QN0008)作者:李春雷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