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北京> 正文

文物腐蚀率过半 听上去惊人其实很正常

2019-06-28 17:41 北京晚报

来源标题:文物腐蚀率过半 听上去惊人其实很正常

2014年,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的励小捷透露,“国内馆藏文物总数3108.54万件,其中50.66%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腐蚀情况。受重度腐蚀的文物达到230万件,占馆藏文物总量的16.5%。”这样的现状正常吗?博物馆库房里的文物该怎么“延年益寿”?

中国农业博物馆研究馆员、中国文物学会文物修复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贾文忠昨天在“文物修复性保护”讲座上作出了解答。对于“馆藏文物腐蚀率超50%”的说法,贾文忠表示,这个听上去惊人的数字其实很正常。“因为进入博物馆库房之前的文物腐蚀损失并不可控,文物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走向损毁也是正常发展规律,难以避免,所以并不用对此感到万分惊讶。”

贾文忠介绍,藏品腐蚀损失的速率和危险程度与藏品材质有关。一般来说,非金属材质文物对保存环境的要求比较宽松,不容易腐蚀,如石器、陶器、瓷器等;性质比较活跃的金属材质就相对容易腐蚀些,如铁器和锡器,“青铜器表面大多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矿化层,但是如果出现了粉状锈就难以恢复了”,而性质稳定的材质如金银器也相对容易保存;对保存环境要求最为苛刻的则是有机材质的文物,如皮毛、纺织品等。

贾文忠表示,目前,“文物保护”概念已经发展到“预防性保护”,这是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预防性保护’的题中之义是从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的角度来思考对文物的保护,确保包括使文物库房、展厅、展柜、储藏柜、运输等空间中的各种物理、化学、生物条件符合文物保护的需要。此外,还要对文物进行日常的保养工作,包括防潮湿、防干燥、防污染、防灰尘、防光辐射、防虫蛀、防霉菌、防腐蚀、防糟朽、防变色、防老化等多个方面。”

贾文忠指出,“预防性保护”既要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又要重视民间传统收藏经验总结的保养方法。“使文物处于一个‘稳定、洁净’的安全生存环境,尽可能阻止或延缓文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改变,以达到让文物延年益寿的目的。” 

责任编辑:王彬(QF0019)作者:孙乐琪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