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北京> 正文

擦亮京津冀“非遗”名片

2019-09-27 05:24 北京日报

来源标题:擦亮京津冀“非遗”名片

“做完‘大漆’之后,雕刻花纹,盖子上的九条龙,每条龙的姿态都不一样。”面对记者镜头,“燕京八绝之一”——金漆镶嵌的传承人兴奋介绍。据报道,在廊坊广阳区九州镇南汉村,有200多人从事传统手工艺,其中省市级非遗传承人就有19位之多。

包括景泰蓝、玉雕、金漆镶嵌等在内的“燕京八绝”,以精湛的手艺和精美的作品为人称道。但事实上,“燕京八绝”仅是京津冀灿若珍宝的非遗代表,除了富丽堂皇的“宫廷”大作,很多贴近生活的物件儿同样精美,备受人们喜爱,诸如北京兔儿爷、京西太平鼓,天津泥人儿张、风筝魏,河北蔚县剪纸、曲阳石雕等,都是知名度颇高的特色佳品,时常见诸年节庙会。

京津冀文化禀赋优势突出,但随着时代发展,传统技艺也不可避免地迎来新挑战。一方面,传统手工艺的从业者本就稀少,加之工艺繁琐、制作周期长,产出量不高,也造成了一些工艺曲高和寡的尴尬。比如,市面上能够见到的八绝工艺品,一件几千乃至上万块都是常有的事,即便价格亲民的其他工艺品,消费者也是看得多、买得少。销售门路打不开,手工艺人的生计自然无法维持,后继无人就成为非遗传承的现实掣肘。另一方面,很多传统工艺的文化元素与构图,难以适应现代审美需要,如何让传统与现代碰撞出新的火花,让更多人领略到传统工艺的审美旨趣,还需持续探索。

作为文化协同的一大着力点,擦亮“非遗”名片,三地大有可为。三地自古就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具有深度交融的文化基因优势。就目前来看,围绕非遗传承与保护,三地也做出了不少尝试,建立演艺联盟、联合举行非遗展览、举办手工艺作品设计大赛等效果都不错。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盘活非遗这座富矿,三地还需拾级而上、建立起共同谋划、共同保护传承、共同弘扬推广的联动机制,特别是要出台和落实一些具有针对性的措施,让手工艺人享有职业尊荣。这对于手工艺传承、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意义重大。

目前,《京津冀三地文化领域协同发展战略框架协议》业已签署,顶层设计日趋完善,而愿景化为现实,还需三地总结经验、敢于创新,让更多老工艺重新活起来,赋予传统文化更强劲的生命力。

责任编辑:张驰(QN0009)作者:范荣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