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北京> 正文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 | 共享出彩机会

2019-09-29 06:20 北京日报

来源标题:共享出彩机会

一份份民生清单就是老百姓的幸福账单,一组组实实在在的民生数字,生动回应着百姓共享发展成果的期待。 一个榜样就是一面旗帜,一群榜样影响一座城市。为了担得起张泉村老乡心中信任,“第一书记”季景书走东家,串西家,一条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子就这么走了出来;因为放心不下相处多年的老患者,社区医生周新平在自己的退休欢送会上当即决定不走了,“还有老病号等着我看病呢!”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将一件件事关群众冷暖的小事逐一落实,更多的群众便能享受到这座城市发展带来的温暖。在全面实现小康和民族复兴逐梦征程中,人人都享有出彩机会。

北京市轨道交通指挥中心主任 战明辉

奇迹总是伴随着挑战诞生

北京地铁是全世界最繁忙的地铁。位于北四环外的北京市轨道交通指挥中心,直径63米的圆形调度大厅里,巨型显示屏环布,呈现着每一条线路忙碌有序的运营实况。这里是全市地铁的“大脑”,负责与列车“对话”,调度运行。

战明辉一直在这一中枢岗位上班,30多年来,他亲历了北京地铁的一个又一个奇迹。

1983年,战明辉大学毕业进入了北京地铁总公司,作为一名实习调度员,他跟十几个人挤在木樨地车站一间不大的设备房里,这个小屋子就是当时一号线的调度指挥中心。那时,北京还只有一条地铁线,从苹果园到北京站全长23.6公里。次年,二期工程建成通车,从复兴门起,沿着护城河,串起西直门、东直门、建国门,呈马蹄形状。

身处运营调度岗位,设备技术水平提升带来的红利最为直观。“一期、二期工程面临着西方国家技术封锁,全靠国内技术人员自主攻关。”战明辉说,建设初期,很多设备试验成功后就直接用在地铁上了,设备故障导致的列车延误等问题多发,对运营调度人员应急处置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

上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国际先进的技术引进,北京地铁列车迈入新的发展时期。

奇迹总是伴随着挑战诞生。

战明辉至今仍清楚地记着一个时间——1995年11月9日17时21分,石景山一名吊车司机违章操作,塔吊转身过程中打断了高压线,使地铁失去了外电源,影响了万寿路至苹果园区间的运行。当时晚高峰的一号线上共有21组列车正在运行,牵引、照明等供电断掉后,“洞”里一片漆黑。当时,刚履职总调度室副主任的战明辉盯着同样一片漆黑的控制台,急得满头大汗,这意味着他失去了与前方的联系,无法下达调度命令。

幸好,18组列车靠司机操作滑行至站内,但还有3组列车停在区间,情况危急。利用公安系统无线电台,战明辉与车站取得了联络,立即指挥前方地铁员工拿着手电,将车上乘客步行引导至车站。

整起事故有惊无险。但北京地铁从此开始了大范围的消隐改造。白天运营,晚上改造,北京地铁创造了世界城市轨道交通史上边运营边改造的奇迹。

改造升级完成后,发车间隔从8分钟一次次缩短至2分钟,达到了世界城市轨道最小发车间隔先进水平,几乎是前车车尾刚走,后车车头就来了。

2007年,战明辉任职轨指中心主任,又一个没有先例的重任落在他肩上——北京2008年奥运会举办前,一次性开通8条线路的自动售检票AFC系统,实现乘客在全网内“一票通行”。

实现这个目标有多难?当时8条线路AFC系统涉及的集成商、设备厂家达30多家,光组织协调就非易事,更别说统一规范技术标准了。一年多时间,战明辉吃住在单位,睁眼就是测试、开会。

2008年6月9日,北京地铁全面启用自动售检票系统,彻底告别纸质车票。一次性实现8条线的自动售检票,北京地铁又一次创造了轨道交通运营史上的奇迹。仗打赢了,战明辉却病倒了,心脏上了三个支架。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轨指中心视察,特意叮嘱:“今后我们就是要大量研发这种自主知识产权的系统,在应用中不断完善。”

又是一次集中力量攻关。一年多时间,AFC系统标准化软件面世,以“一套规范”“一套平台”“一套软件”铸就了AFC系统的“北京方案”,将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彻底摆脱了对国外设备制造商的依赖。“未来,我们将上线地铁导航系统,新视频监控、乘客定位系统……”在地铁行业奋战30多年,快退休的战明辉仍然斗志昂扬。

西城区大石桥养老服务中心负责人 祖润霞

被“逼”出来的养老事业

祖润霞是在38岁时,才突然入行养老服务的。她说,这是被逼出来的。

2003年,祖润霞的公公罹患胃癌入院手术。本打算请护工照顾老人,却没想到这么费劲儿。要么找不到人,要么找到的人不满意,“连基本的翻身都做不好。”想起当时着急上火的情况,祖润霞现在还有些冒火。“不只我们这样,很多病人家属都跟我们有一样的烦恼。再加上当时正赶上闹‘非典’,根本请不到合适的人。”本来挣着一份高薪的她,不得不回家照顾老人。

一年后,老人病重离世。但当初“被逼着”回家的祖润霞并没有回到以前的工作,而是认真琢磨起了养老这件事。

当时,养老行业刚发芽,市场需求旺盛,但供给却很匮乏。雷厉风行的她说干就干,尝试开起了为老服务的家政公司。“我相信,当时有更多的人跟我有相同的遭遇,在家庭与工作间无法分身。”

没想到,祖润霞的世纪龙霞家政服务公司一开张就火了。“火到什么程度?两三百名服务员,从没有滞留的。”那一阵,祖润霞每天忙得脚打后脑勺。

现在看,祖润霞说,自己正好赶上了北京市养老产业发展的起步节奏。

但很快,她发现,专业度不够是个很大的壁垒。“专业的为老服务,不单单是不怕脏、不怕累,能端屎端尿就行了。”祖润霞解释,经过培训的服务员,对老人服务更加细化,比如卧床瘫痪的老人如何翻身穿衣,高血糖、高血脂的老人吃饭有什么讲究,都得学。

和其他家政公司只是充当“保姆中介”不同,她干了件当时特超前的事儿——加入北京市家庭服务协会,为所有服务员做专业培训。事实证明,她的选择是对的。

社区老人尤其是瘫痪在床的老人,都爱找她这儿的服务员进行照护。

2006年,全市养老机构进一步发展。西城区第一个街道养老机构——新街口福寿轩敬老院成立。社区服务中心主动找上门来跟她合作,请她当院长。

当时,养老院30张床,刚开业,一个月1800元,住不满。“儿女不孝顺才送敬老院。”这是人们对送老人去养老机构的普遍误区。

祖润霞摸着老人脾性,观察着老人需求,一点点琢磨。“老人来敬老院不是简单解决吃喝拉撒问题,更重要的是陪伴和有尊严。”

很快,她筹建起老年兴趣班,并成立志愿者队伍。书画、唱歌、京剧、模特队……周一到周五,每天都有事儿。渐渐地,老人们爱说爱笑起来,“每天参加各种活动可忙了,哪还顾得上生气。”

随着医养结合全面铺开,一墙之隔的社区卫生院和养老院建立了合作关系,老人取药、看病、体检,都可以足不出户解决。

老人们开始喜欢在养老院里颐养天年,在这里一住就再也不想走的老人越来越多。

2014年,北京第一家养老服务驿站在三里屯成立。全市开始着力打造周边、身边、床边的“三边四级”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退休后的祖润霞又成立了大石桥养老服务中心,依托自己的家政公司资源,主要做居家养老服务。“老人可以白天来休息、娱乐。有需要的,我们也可以上门提供助洁、助医等服务。”祖润霞没忘自己当年的选择,“送上门的居家养老照料和老年人白天短时托养的服务,显然更为灵活便利。”

马家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 周新平

我们是居民健康守门人

两个月前,55岁的周新平到了退休年龄,但她欣然接受医院的返聘,坚守在岗位上。

周新平是马家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名普通全科医生。接受返聘,是因为放不下相处多年的老患者,“患者需要社区医生。”

1987年从原华北煤炭医学院毕业后,周新平在房山区的一家二级医院的心血管内科工作。2000年,她调到丰台妇幼保健院社区部,开始了她的社区医生生涯。第二年,她带着满腔热情参加了北京市首批全科医生资格考试。

现实与理想总有很大距离。工作一段时间后,周新平发现,自己每天坐在诊室里,最多也就能看十几个病人。这种“清闲”,让她很受挫。

“早些年,在大多数人眼里,社区医生就跟万金油似的,啥都能干,啥也都干不好。他们认为社区医生就是开药的,看病还是喜欢往大医院跑。”周新平直言,那时候,社区医生真的没有职业荣誉感,每每同学聚会,她甚至有些不好意思提起自己在社区医院工作。

2014年,丰台妇幼保健院社区部更名为马家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期间,政府也陆续推出过社区药品零差率以及向社区医生倾斜的优惠政策……但是,不但门诊量上不来,就连社区医生也不好招。因为大伙觉得在社区医院“没前途”。

转机出现在2017年4月18日,在那次北京市医药分开综合改革中,社区医院开始实行“先诊疗后结算”,60岁以上居民看病还免去了医事服务费,还多了很多过去没有的药……医生和患者们惊喜地发现:这回,社区医院的报销比例比大医院还要高了。自打那时起,越来越多居民首诊开始选择在社区医院,并且一直留在了社区。

对周新平来说,最直接的变化就是来社区看病的患者多了。现在,她平均每天就要接诊120位左右患者,加班加点是常有的事儿。

患者多了,可能遇到的疾病类型就多了。在医改政策支持下,周新平和同事们有了很多机会可以去周边大医院进修、轮转,业务水平有了很大提升。“我们是居民健康的守门人,必须要为患者守住第一道关卡。”她总是这样说。

有一次,一位年轻的女患者来看感冒。周新平看着她明显肿大的脖子说:“你的脖子不太对劲儿,先做个B超看看。”检查完,影像科立刻给出结论:高度怀疑甲状腺癌。周新平当即劝这名患者到大医院做个详细检查。一周后,这位女患者又回来了,还给周新平送了一面锦旗。原来,当天她出了诊室就去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检查完没两天就被收住院,做了手术。正因为发现及时,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我原本就来看个感冒,多亏您救了我!”女患者对周大夫充满感激。

事实上,每年周新平和同事们都会发现多例患有肺癌、甲状腺癌等严重疾病的患者。社区医生们过硬的诊疗技术,为患者们赢得了宝贵的救治时间。

社区医生忙起来了。医院推出“身边医生APP”,每天下班后,周新平的手机也经常“嘀嘀”响个不停。“我今天血压突然有点高,药用不用调?”“周大夫,我后背疼,不是心脏有问题吧?”……对于患者的问题,只要有空儿,周新平都会耐心解答。许多老病人即使搬家到别处,还会辗转过来找她看病。“可以说,医改在方便患者看病的同时,也扭转了部分患者‘小医院只会开药’的偏见。”周新平感到很欣慰。

前几天,马家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周新平举行了退休欢送会。她当即表示会接受医院的返聘,继续为居民服务。“还有很多老病号等着我看病呢!”周新平喜欢上了这种忙碌。

北京工业大学校工会常务副主席 季景书

你这个“第一书记”还真有两下子

北京市区向北150公里,群山环绕中有一座小山村,是密云区大城子镇张泉村。2016年11月26日,时任北京工业大学材料学院副院长的季景书作为扶贫“第一书记”首次来到这里,眼前的场景超出他的想象。

蜿蜒的小路盘山而上,铺满积雪,不但狭窄还崎岖不平,车子开在上头打滑,随时都有冲入山沟的危险;全村海拔都在600米以上,村子最深处通不了车,只能徒步;村民的房子老旧,没有暖气,冰冷透风……当晚,季景书辗转难眠,“觉得肩上的担子重啊。”

第二天一早,他开始挨家挨户了解情况。全村共有84户198人,处在低收入线以下的54户106人,占总体的64.3%,还有15户低保户,24位残疾人,村子里没有集体产业,没有优势经济作物,没路,甚至连可耕种的土地都不多。

脱贫的路在哪儿?有一次,季景书用自己的车送村里一位赵大爷到镇上赶集,车子行驶在颠簸的山路上,赵大爷无意间叹了口气,“唉,啥时候村里能有条像样的路就好喽。”

“有条像样的路。”这个愿望深深印在了季景书的心里。他立刻返回北工大,把给村民修条路的这个想法反映给了校领导,校领导很快找来建工学院的专家帮忙规划修路方案。季景书也一趟趟往返于张泉村和学校之间,协调密云区的相关主管单位,共同为修路出力。

2017年9月1日,一条10公里长的柏油路修通了,从张泉村直通镇上,随后的两天还开通了公交线路,村民看见崭新的马路,高兴地拍手称赞,赵大爷也拉着季景书的手笑得合不拢嘴,“行,你这个‘第一书记’还真有两下子!”

路修好了,村民真正把季景书当成了自家人,期盼他带领大家走上致富路。

张泉村的主要经济作物是核桃、板栗和红果。记得刚来村子时,季景书看见半山腰的红果树下散落着成片的果子却没人要,“这么好的果儿咋都扔着不管呢?”

“还不够瞎折腾的呢。”村民摆摆手,给他算了一笔账:红果最多卖两毛钱一斤,要雇人捡红果每个人一天最少120块钱,一个人一天最多捡200斤,“主家儿还得搭上三顿饭,里外里赔大了,捡它干啥?”

“老季”觉得可惜,他先是提出把红果晒成干,拿回学校请同事们购买,后来发现这样的方式还是收益太小,于是决定要对红果、板栗、核桃进行深加工,提高附加值。

他在村民家里搞实验,请村民把板栗、核桃磨成粉,浇上熬制的红果汁,制成酥饼,取名“核栗红”饼,但因为村民缺乏专业技术,做出来的食品色泽和口感都不过关,“老季”又全国各地的四处取经找资源,请来专业的食品公司协助指导研发;有村民养蜜蜂,他请来中科院蜜蜂研究所合作研制出了能吃的蜂蜜润唇膏;他还和承德、山西等地的食品生产厂家合作,代加工板栗仁、山楂养生茶、山楂汁等系列产品。

单打独斗打不开市场,“老季”征求村民意见,和村两委班子协商,注册村集体企业,成立“北京张泉达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把张泉村的深加工农产品由公司统一销售,再给村民们分红。

2017年,张泉村有37户低收入家庭达到“脱低”标准,到了2018年年底,全村成功实现全员“脱低”。因为怕自己的两年挂职期满后,公司运营可能遇到困难,“老季”又协调各方资源,推出了属于张泉村自己的微电商平台,又聘请了专业的线上、线下职业经理人。

路铺好了,“老季”的扶贫挂职期也结束了,可他的心没有远离张泉村,闲暇时间总要再回去和村民拉拉家常,解决一些问题,“不忘初心,咬定青山不放松,即使我不在村里工作了,也还要做他们心中信任的‘老季’。”

责任编辑:岳崎(QN0012)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