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第六届)中国粮食与食品安全战略峰会”开幕式

    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指导下,中国经济年鉴社自2013年连续成功举办五届“中国粮食与食品安全战略峰会”(以下简称峰会),已成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高端论坛品牌,会议成果受到各方高度关注。目前,峰会作为中外政府、学者、跨国企业、国际组织关于粮食与食品安全领域政策沟通的重要平台,影响力日益增强,逐步成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宣传展示高端智库国际形象、加强粮食与食品安全领域的国际交流合作、研究成果对外发布的重要渠道,正在向“中外农业政策第一论坛品牌”的目标迈进。

钓鱼台国宾馆

王一鸣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马建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
叶兴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
布小林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
孙梅君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
武国定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高  天新西兰初级产业部副部长
赵  阳农业农村部政策与改革司司长
吴孔明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马丁•范纽库珀世界银行全球农业实践局局长
马成信新加坡企业创新中心执行主席、首席顾问
刘宇翔ADM亚太区总裁
黄田强科迪华农业科技大中华区总裁
徐学阳北大荒农垦集团总公司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

更新时间:2019-11-03 12:16:36
  • [主持人]2019-11-03 10:26:51

    尊敬的马建堂书记、尊敬的布小林主席、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早上好! 在这硕果飘香、层林尽染的中秋时节,我们相聚美丽的北京,参加2019年中国粮食与食品安全战略峰会。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会议的主办方,向出席会议的各位领导、国内外专家和来临表示热烈的欢迎!向支持本届峰会的新老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中国粮食与食品安全战略峰会自2013年创办以来,已连续举办了六届,始终受到各方的高度关注。今年峰会的主题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在国际形势深刻复杂变化,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的情况下,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昨天下午峰会召开了闭门会议,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立陶宛、丹麦等国家和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银行、欧盟等国际组织的代表,围绕峰会主题进行了深入讨论,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今天,本届峰会的大会正式开始。 下面,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马建堂同志致辞。

  • [马建堂]2019-11-03 10:27:18

    尊敬的布小林主席、尊敬的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 金色的秋天是五谷收获的季节,很高兴在美丽的钓鱼台同各位嘉宾相聚一堂,共同研讨中国粮食与食品安全问题。 首先,我代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大力支持峰会的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市场监管总局等部委表示衷心的感谢!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诚挚的欢迎!对峰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粮食事关国运民生,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十几亿人口要吃饭,这是中国最大的国情,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保障粮食安全对中国来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决胜建成小康社会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更加需要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保证价格的基本稳定,为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的稳定增添底气。 今年的峰会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为主题,非常及时、十分重要,我相信围绕这一主题汇聚大家的真知灼见,一定能够给我们带来一些新的启发。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作为具有五千年历史文明的传统农业大国,中国历朝历代都把粮食问题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但是由于治理能力弱等各种原因,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内,人们的吃饭问题并没有很好的解决,只有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才解决好了这一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提出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的粮食安全观,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70年来,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养活了14亿人口。2018年中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70公斤,比1949年增长1.26倍,高于世界的平均水平,有了猪牛羊肉,水产品、牛奶的人均占有量也大幅度提高,目前中国谷物自给率超过了95%,稻谷和小麦产需有余,实现了谷物资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有力地回答了“谁来养活中国”这个命题。

  • [马建堂]2019-11-03 10:27:52

    70年来,中国人民饮食质量和营养水平明显提升。目前中国居民平均每标准人日能量的摄入量2172千卡,蛋白质65克,脂肪80克,碳水化合物301克,动物性食物占比上升,营养水平大幅改善。中国高度重视消除饥饿和贫困问题。探索出了一条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消除饥饿和贫困的成功道路。1978年以来,累计减贫7.5亿以上,贫困人口的健康状况也明显的改善,提前实现了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中的消除饥饿目标和减贫的目标。 70年来,中国粮食安全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在提升产量的同时,中国适时推动粮食流通体制和收储制度的改革,完善支持保护政策,健全粮食安全保障法律法规,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建立粮食储备体系,合理地确定中央和地方储备的功能定位。目前,政府粮食储备数量充足、质量良好,保障粮食安全的防线更加稳固。 70年自力更生,70年春华秋实,中国用仅占世界9%的耕地面积和6%的淡水资源生产了世界近1/4的粮食,养活了占世界1/5的人口。这既是中国人民自己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也有力地促进了全球农业发展,中国适应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要求,不断开放粮食等农产品市场,放宽外商投资准入限制,让更多国家分享中国发展的红利,也让中国的老百姓吃到越来越多的高质量的国外的农产品、牧产品、畜产品、水产品。 中国致力于落实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积极参加南南合作,为提升欠发达国家粮食生产能力也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中国可持续地保障粮食和食品安全的基础还需要进一步巩固和夯实。 从数量安全看,随着中国人口的增长,城镇化的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中国粮食消费的总量还会进一步增长,消费结构也将进一步的加快升级。 从质量安全来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识的增强,城乡居民对农产品的质量日益关注。 从国际来看,全球仍有8亿多饥饿人口,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期盼增加,中国维护世界粮食安全的责任也越来越大。

  • [马建堂]2019-11-03 10:28:19

    各位朋友、各位嘉宾: 面对新的形势,站在新的起点上,中国将坚持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发挥好政府和市场两个作用,统筹国际和国内两种资源,兼顾数量和质量两类安全,建立“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一是持续提升粮食产能,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的农产品有效地供给。年度粮食产量多一点、少一点也是正常的,是一个基数性的问题。但是粮食产能安全是战略问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松懈,提升产能要全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提高油料、糖料、畜禽产品等重要农产品的生产能力。落实“藏粮于地”必须坚决保护耕地,深入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建设好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保护提升耕地的质量。落实“藏粮于技”必须强化创新驱动发展,推动生物种业、数字农业、精深加工等领域自主创新,加快先进实用技术集成创新与推广应用,提高粮食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的利用率。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实现粮食安全和现代高效农业相统一。 二是持续提升农产品的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食物的需求。要坚持实施质量兴农战略,大力发展绿色优质农产品,通过产出来和管出来两手抓,加快提升农产品质量。在生产环节要推进农业生产的标准化规范化,加强化学投入品的管理。在监管环节要强化政府管理的责任,充实基层的监管力量。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同时,要发挥好市场的作用,积极开展农业品牌塑造培育,通过区块链等技术建立质量的追溯体系,切实做到优质、优价,通过价格的信号引导生产者发展高品质的农产品。 三是持续提升粮食安全的治理能力,走好走宽中国特色粮食安全的道路。随着中国经济体量的扩大,国际国内市场的双向影响日益加深,更需要加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储备、进出口综合的调控,保障供需动态平衡,要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的补偿机制和农业的支持保护政策,提高稳产提质的引导力,健全粮食储备体系和应急供应网络,提高市场稳定的调控力,建立全球粮食市场信息监测与预警的体系,提高进出口节奏的掌控力。当前,特别要健全全社会救助与物价联动机制,减轻某些食品价格的上涨,对城乡低收入群体生活水平带来的不利的影响。 四是持续提升国际合作能力,维护和促进世界粮食安全。扩大农业开放是中国基于资源禀赋的理性自主选择,是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必然要求。新形势下,要加快建立多元稳定的农产品国际贸易体系,扩大适应国内需求的农产品进口,要以“一带一路”国家和欠发达国家为重点,加强农业对外投资,创新南南合作模式,提升全球粮食生产的能力。要积极参与全球粮农治理,依托国际知识中心等平台分享中国在保障粮食安全、减贫等方面的经验,为落实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贡献更多的中国智慧。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希望各位嘉宾、各位专家畅所欲言,为中国和世界的粮食安全献计献策。 最后,祝本次峰会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 [主持人]2019-11-03 10:28:40

    持续提升粮食产能、持续提升农产品质量、持续提升粮食安全治理能力、持续提升国际合作能力,谢谢马书记的致辞。 下面,我们非常荣幸请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布小林同志致辞,大家欢迎!

  • [布小林]2019-11-03 10:29:01

    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 上午好! 我是内蒙古自治区主席布小林,很高兴与各位交流我们共同关注的粮食与食品安全问题,并且分享大家的宝贵经验。 内蒙古是中国的农牧业大区,全区有耕地920万公顷,草原8600万公顷,森林2600万公顷,处于世界公认的玉米、马铃薯、肉牛和奶源黄金生产带,发展粮食产业的条件得天独厚。 新中国成立之初,内蒙古粮食产量只有210万吨,粮食供给主要依靠区外调入。经过70年发展,粮食产量达到3500万吨以上,每年可以稳定向区外调出商品粮一千万吨,已经成为全国13个粮食生产主产区,6个粮食净调出省区之一,成为国家重要的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农牧业优先发展,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提升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能力。我们把耕地保护和质量建设作为粮食安全的根基,严守耕地红线,将68%的耕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同时,持续提升耕地质量,已经建成高标准农田240万公顷,其中高效节水灌溉170万公顷。 内蒙古有盐碱地100多万公顷,经过试点治理已获得可推广的技术和经验,改造后的盐碱地可以提高耕地质量1—2个等级。为了耕地休养生息,我们在11个盟市实施集中连片轮作试点,建立了适应不同区域的轮作制度,立足资源禀赋和优势,我们不断优化粮食生产区域布局,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和农畜产品生产保护区430多万公顷。重点建设了玉米、小麦、大豆、马铃薯等10个优势特色产业带,主要粮食作物向优势产区的集中度达到76%以上,同时调整种植结构,压减干旱冷粮地区籽粒玉米种植面积,增加青种玉米和大豆种植面积,稳定马铃薯种植面积。

  • [布小林]2019-11-03 10:29:28

    今年围绕马铃薯主粮化进一步完善了支持马铃薯产业的政策措施,增加马铃薯轮作试点面积,有4个旗县成为国家马铃薯种植大县,通过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主要农作物粮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以上,优质专用品种比例不断提高,其中高蛋白、高油大豆专用品种种植比例达到60%以上,通过推广先进适用农机装备以及科学施肥、节水灌溉新技术,也为粮食增产提供了支撑。目前,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均达到 85%左右。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坚持绿色兴农兴牧,积极发展生态农牧业,增加优质绿色农畜产品供给。我们以玉米、马铃薯、大豆、小麦、水稻、向日葵等优势作物为重点,实施农业生产标准化行动计划,从源头上规范生产行为,推动粮食生产绿色发展,建设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1910个,面积170多万公顷,有机食品产量连续多年居中国第一位。安全、绿色、有机的农畜产品已经成为内蒙古的一张名片。 在提高粮食生产组织化程度,保护和调动粮食种植积极性方面,我们推进农村承包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培育新型经济主体和社会化服务主体。目前,全区农牧民专业合作社注册数量达到8万个,家庭农牧场发展到1.9万家。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建立企业与农牧民利益连接机制,经过几年努力,80%以上的农牧业企业与农牧民建立了利益连接机制。订单农牧业、股份合作和互联网+现代农牧业等产业融合的新业态、新模式日益增多,农牧民产业化经营收入不断提高。 在稳步提升粮食产能的同时,我们积极完善粮食购销体制以及储备、物流和应急保供体系,提升粮食安全保障水平。同时,积极建设现代化粮食产业体系,发展粮食精深加工,推进主食产业化,玉米产业发展成为千亿级产业集群,马铃薯、小麦、杂粮、向日葵形成百亿级产业集群。马铃薯加工能力和加工水平居全国前列。 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方面,内蒙古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我们愿意学习借鉴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和经验,更好地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优质农产品供给能力。我们也愿意进一步加强粮食领域的国际合作,为维护世界粮食安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懈努力。 谢谢大家!

  • [主持人]2019-11-03 10:29:57

    从粮食净调入到每年净调出1000万吨,安全、绿色、有机农产品已经成为内蒙古的一张名片,谢谢布小林主席。 大会的开幕式环节到此结束。 下面,进入主题大会环节,我们有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叶兴庆同志主持。

  • [叶兴庆]2019-11-03 10:30:16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 非常荣幸下面由我来主持这个主题大会的报告,接下来的接近50分钟,有4位重要的嘉宾将要围绕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发表他们的观点。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是非常重要的话题,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个话题进行深入的阐述。下面这四位重要嘉宾,有研究宏观经济的,有食品安全主管部门的领导同志,还有粮食大省,当然还有重要的贸易伙伴的农业官员。首先,有请著名的经济学家王一鸣主任,请他从我们国家宏观发展的角度,对我们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到底有什么样的重要意义,下一步在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方面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分享他的观点,有请!

  • [王一鸣]2019-11-03 10:30:38

    尊敬的布小林主席,尊敬的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古今中外,粮食安全始终是一个重大问题。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拥有近14亿人口的大国而言,粮食安全更是关乎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问题。只有做到手中有粮才能确保心中不慌。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始终把解决人民吃饭问题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努力,用全球10%的耕地、6%的淡水养活了全世界20%的人口,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目前,中国谷物自给率已经在95%以上,口粮产需有余,城乡居民粮食可获得性、可及性大大改善,不仅显著提升了14亿人的生活质量和营养水平,也为全球的粮食安全作出重大贡献。 经济学人智库发布的《2018粮食安全指数报告》显示,在全球113个国家中,中国排名第46位,高于中国人均GDP的排名。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中国粮食安全的基础还不牢固,更不能说粮食安全问题已经解决。随着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升级,对农产品质量要求提高,国内资源环境硬约束强化,供需结构性矛盾凸显,国内外农产品市场交互影响增强,中国粮食安全面临新的挑战。 从粮食需求看,随着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导致的粮食需求结构变化,中国粮食消费总量还将进一步增长。中国人均GDP去年已经超过9700美元,已经逐步向1万美元逼近,城镇化率也接近60%,从先行国家特别是东亚国家发展规律看,进入这一发展阶段,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将加快升级,对动物性产品以及饲料粮的消费需求将持续增长。有专家预计2030年,中国粮食消费量将达到1.6万亿斤,这将形成巨大的需求压力。 从国内资源约束看,中国人均耕地和淡水分别只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和25%,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势必还要占用耕地,加强生态建设也要求部分耕地退出农业生产,部分农业用水转为生态用水,耕地面积还可能减少,农业用水还可能被挤压,这将对提高粮食供给能力形成较大的约束。 从粮食供需结构看,小麦生产消费基本平衡,稻谷连续多年产大于需,大豆对外依存度高,粮食生产的空间集中度提高,供需的空间不平衡矛盾进一步显现,部分地方产需缺口扩大。

  • [王一鸣]2019-11-03 10:31:03

    从国际市场供给看,目前全球年粮食贸易总量只有7000亿公斤,仅相当于中国年消费量的一半,也就是说,即便把国际市场的粮食全部进口到中国也不够吃半年。作为14亿人口的大国,大量进口粮食不仅会引发国际市场粮价大幅度攀升,而且国际市场也无法满足这么巨大的需求。中国是负责任的大国,不能与其他国家争粮食,还要通过农业投资、对外援助、知识分享等方式提高欠发达国家粮食生产能力,提升全球粮食安全水平。 总之,从中长期看,中国粮食总量供需缺口仍会存在,供求的结构性矛盾会进一步凸显。今年以来,以猪肉价格为主的农产品价格涨幅较大,对农产品保供给、稳物价敲响了警钟,必须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全面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在更高层次上实现粮食供需的动态平衡。 当前,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粮食生产也要由增加产量为主转向提高质量为主,加快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推动从粮食生产大国向粮食产业强国迈进。 第一,更加注重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要按照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要求,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这是粮食安全的命脉所系。要发挥粮食安全主产区优势,完善粮食住产权利益补偿机制,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同时,要依靠科技创新挖掘粮食增产潜力,这是粮食持续增长的根本出路,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中国的杂交水稻就是力证。当前,我们还要特别重视生猪恢复生产、增加供给,而且要着眼长远,提高抗风险能力,推动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第二,要更加注重提升品质,让饭碗里装更多的优质粮,适应消费需求结构升级趋势,推进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增加绿色、优质和特色农产品供给,健全农产品和食品质量标准体系、监管体系、检测体系,提升质量安全水平。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提高绿色、优质、特色粮食产品供给。 第三,更加注重利用国际市场和全球资源,在互利共盈中稳定国际供给。中国不可能离开国际社会来保障自身粮食安全,全球粮食安全保障也离不开中国,要坚持国别多元化战略,加强与主要农业贸易伙伴国的战略合作。增强农产品贸易关系的稳定性,同时要加快农业走出去,加强农业领域的国际产能合作,建立全球主要农产品产业链、供应链和服务链,形成稳定的国际供给渠道。还要提高东道国自身的农业生产水平,实现互利共盈发展。 第四,完善粮食宏观调控机制,筑牢粮食安全底线。粮食安全的本质是让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能获得充足、安全、营养的食物。当代社会,粮食安全仍面临两方面挑战:一是脆弱群体日常食物供给不足。二是食品价格在短期内快速上涨,影响到城乡居民的食物消费。为此,要通过国家储备制度保持粮食市场的基本稳定,健全低收入人群补助与消费价格相挂钩的动态调整机制,保障低收入家庭的食物供给。我们还要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确保到2020中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提高农村贫困人口的食物可获得性。 最后,祝峰会圆满成功。谢谢各位!

  • [叶兴庆]2019-11-03 10:31:26

    刚才王主任从需求供给还有供需结构的矛盾以及国际市场供给的来源几个角度,分析了我们面临的严峻形势,得出的结论是中长期看我们还是很大的缺口,当前看生猪也好其他重要农产品的稳定供应对稳定宏观经济形势非常重要,他又从提升产能、提升品质、利用国际市场、完善宏观调控的角度谈了他精彩的观点,保障粮食安全有数量安全的问题,但现在大家更关心的是质量安全,为了达到质量安全的目标,我们说生产环节要按照标准化的手段,当然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从我们加强国家治理的角度,食品安全的治理希望我们政府作为一个有为的政府更好地发挥政府这只手的作用。 下面有请主管部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的副局长,也是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公室副主任孙梅君女士发表她的观点,有请。

  • [孙梅君]2019-11-03 10:32:56

    尊敬的马建堂书记、布小林主席、各位嘉宾: 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参加第六届中国粮食与食品安全战略峰会。首先,对本次峰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马书记的邀请表示由衷的感谢,感谢马书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分享大家智慧和经验的机会。本届峰会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为主题很有意义,刚才马建堂书记、布小林主席、王一鸣副主任发表了真知灼见,听了以后很受启发,借此机会,按照我们兴庆主持人的点题,就食品供应链如何保障有效供给谈几个观点。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曾经指出:“悠悠万事吃饭为大,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中国是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事实上,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中,粮食和食品安全也始终是世界性的重要议题。 最近,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世界粮食和营养状况报告显示,全球饥饿人数连续三年增长,2018年达到8.2亿人,相当于每9个人当中就有1个人在挨饿,还有超过20亿人无法正常获得安全、营养和充足的食物,处在中度和重度食物不安全的状态。这表明全球粮食和食品安全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农业的基本功能就是保障食品的有效供给,这包括数量安全和质量安全两个方面。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最大成就就是用占全球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活了占全球20%的人口,在改善国民营养状况、提高人口预期寿命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这对全球也是一个巨大的贡献。 刚才,王一鸣副主任提到英国经济学学人杂志测算2018年中国食品安全指数排名全球第46位,高于我国人均GDP的排名,但是我们要清醒地看到,我国农业基础还不牢固,粮食和食品安全面临的挑战还很多。那么保障粮食和食品有效供给,理想的状态应该是数量足、质量好、价格稳,因为没有质量的数量和不充足的数量都不可能形成有效供给。 当前从供给方看,虽然我国粮食和农产品连年丰收,大也就是一个紧平衡。在资源约束趋紧的情况下,这种紧平衡可能是长期的态势。 从需求方看,随着人们收入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消费结构已经从过去满足吃饱转变为吃得安全、营养和健康。确保有效供给既需要保数量,更需要保质量。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复杂形势下,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食品供应链高质量的发展对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促进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减少无效供给,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 [孙梅君]2019-11-03 10:33:22

    对食品安全监管方面我认为有四个方面需要进一步重视: 一是标准引领的作用,食品安全标准是保障公众健康的基础,是企业生产的依据,也是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标志。目前,我国已发布强制性的食品安全标准1260项,涉及的食品安全限量指标达到20000多项,基本与国际食品法典(CAC)相衔接。当然各个国家的饮食结构不一样,具体标准还需要进一步拓展和细化,但标准仅仅是一个底线,质量无上限。我们鼓励企业采用高于、严于国家强制的食品安全标准的企业标准,创造品牌、扩大市场,满足多样化的需要。同时,大力推进标准化的生产,支持企业开展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推广GMP良好生产规范、HACCP危害分析和关键点控制体系,建立食品安全全程控制和追溯体系。 二是市场监管的作用,食品安全既是产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监管制度的改革创新,对于提高食品供给质量具有基础性的直接的、明显的作用。我们要完善有利于食品供应链高质量发展的法规制度、严把产地环境安全关、农业投入品生产使用关、粮食收储质量安全关、食品加工环节质量安全关、流通销售质量安全关、餐饮服务质量安全关,推动从农田到餐桌食品供应链的转型升级和质量变革。2015年修订的《食品安全法》出台以后,我们相继发布了十多项配套法规和规章制度,10月31日,国务院颁布了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将于12月1日起正式实施,条例落实四个最严的要求,进一步强化了食品安全风险的监测、标准的制定、检验检测等方面制度性的规定,进一步明晰了企业的主体责任,加大了对责任人惩罚的力度,为维护食品安全、促进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又一项制度保障。 三是技术支撑的作用,当今的食品安全问题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出现而出现的问题,应对食品安全的风险、挑战必须依靠科技的进步。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如今的食品供应链体系从农田到餐桌获取食物的方式已经演化为一个复杂的多种因素相互依存的网络,伴随着食品供应链上的新技术、新工艺、新原料、新业态、新的经营模式的广泛应用,在为消费者提供丰富多样便捷经济的食品的同时,也给食品安全带来诸多的挑战。 近日,习近平主席提出要探索“区块链+”在食品安全等领域的应用,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智能、更加便捷、更加优质的功能服务,区块链技术开创了食品供应链溯源的新时代,既有利于保障和改善食品安全状况,提高信息的透明度,也有利于提高溯源的效率,降低企业的成本。我们将加快建立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食品安全信息平台,推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在食品产业的应用,实施智慧监管。 四是国际合作的作用,在经济和贸易全球化的今天,食品的生产、流通、消费链条早已超越了国界,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整个食品产业链条的安全,各国政府、食品企业、行业协会、研究机构等公共部门、私营部门,都应当加强合作,建立起符合国际标准的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共同打造让世界人民安心、放心的食品供应链。 谢谢大家!

  • [叶兴庆]2019-11-03 10:34:15

    刚才孙局长在演讲里讲了她的愿景,保障食品安全她是九个字:数量足、质量好、价格稳,特别是围绕质量好这样一个要求她从四个方面,从标准、监管、技术到国际合作谈了她的精彩观点,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我们还是要仰仗主产区,今年3月8日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到河南团审议的时候,对乡村振兴发表了重要的意见,特别是提出来粮食主产区要扛稳粮食安全的责任。 下面,有请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武国定先生分享河南省在发展粮食生产上的经验,有请。

  • [武国定]2019-11-03 10:34:54

    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与大家相聚在金秋首都北京,共商粮食安全大计,在此我谨代表河南人民政府对本次峰会的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河南发展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各界朋友致以诚挚的谢意。同时,非常感谢马书记邀请河南省参加本次峰会。 刚才听了各位领导的演讲可以说深受启发,更加坚定了我们做好粮食生产工作,扛稳粮食安全重任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我发言的题目是“让中国饭碗盛上更多优质的河南粮”。 70年春华秋实,70年山河巨变,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始终把解决人民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首要任务,不仅成功解决了近14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而且居民生活质量和营养水平显著提升,粮食安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提出了新粮食安全观,确立了新时期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中国依靠自身力量端牢了饭碗,实现了由吃不饱到吃得饱并且吃得好的粮食性转变,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粮食安全之路。 本次峰会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为主题,深刻体现全面贯彻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保障国家粮食和食品安全的务实之举。 河南地处华夏之中,沃野千里,是人口大省、产粮大省,自古以来就是国家重要的粮仓。五年前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河南时指出:“粮食安全、三农工作是一切工作的重要之基,粮食生产是河南的一大优势、一张王牌,这张王牌任何时候不能丢”。刚才叶部长讲了,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代表会议河南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河南作为农业大省,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对全国影响举足轻重,要立足打造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核心区,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方面有新担当、新作为。今年9月16—18日,总书记再次到河南进行考察调研,他在河南调研时又嘱托河南省委省政府和各级领导干部,要牢牢抓住粮食这个核心竞争力,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做好粮食市场和流通的文章。 我们牢记总书记嘱托,自觉扛牢国家粮食安全这一政治责任,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粮食生产保持了高稳平稳的态势,粮食产量连续12年突破一千亿斤,近三年连续突破1300亿斤,河南用全国1/16的耕地生产了全国1/10的粮食,1/4强的小麦,不仅解决了河南1亿多人口的吃饭问题,而且每年外调原粮及加工制品600亿斤,外调生猪及制品将近3000万头。今年前8个月,在今年生猪生产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我们仍然外调生猪1300万头,春华总理讲河南是目前唯一截至8月底外调生猪上千万头的省份。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粮食增产边际成本增高与粮食供求结构矛盾凸显的问题交织叠加,粮食安全已经不能从传统意义上理解,其内涵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不仅是经济安全问题,而且还涉及政治、社会、生态、发展安全问题,因此在工作中我们坚持正确处理四个关系,努力在粮食安全上做到“四个安全”。

  • [武国定]2019-11-03 10:35:40

    一是正确处理产出和产能的关系,保证粮食产能安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障粮食安全关键是要保证粮食的生产能力,确保需要时能产得出、供得上”。刚才马书记和王主任都讲到这个问题。总书记还强调:“现在讲粮食安全实际上是食物安全,老百姓的食物需求更加多样化了,这就要求我们转变观念,要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向耕地、草原、森林、海洋、植物、动物、生物要热量、要蛋白,全方位多途径地开发食物的资源”,我们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的指示要求,正确处理产出和产能的关系。一方面,坚决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任何时候都毫不放松的抓好粮食生产。另外方面改变过去片面追求产量的思想,切实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提高粮食的产能上,坚持守住耕地的红线,确保全省1.2亿亩耕地保有量不少,基本农田1.02亿亩的保护红线不破,小麦的种植面积连续稳定在8500万亩以上。改善生产条件,持续推进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十二五”以来一共投资873亿元,建成高标准农田6163万亩,仅这块就新增粮食产能92亿公斤,提高科技水平,全省主要农作物的粮种覆盖率达到97%,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7%,主要农作物综合耕种收机械化水平达到82.6%。 二是正确处理数量和质量和关系,保证粮食的质量安全。总书记强调:“农产品和食品安全问题是底线要求,过去由于粮食长期短缺,农业生产追求的是产量高低,农药化肥投入量不断加大,土壤污染日趋严重,这些已经成为民生之患、民生之痛”,我们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既保证粮食数量的安全,更保证粮食的质量安全,加快推进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坚持优质专用,全省优质专用小麦的种植面积发展成1204万亩,订单率达到90%,实行专种专储专用专收,实际销售价格比普通小麦每斤至少高出一毛钱,实现了优质优价,既解决了面包小麦的进口替代问题,又增加了农民收入。 再一个坚持绿色生产,推行绿色种植,全省化肥农药的使用量连续两年实现了负增长,推广小麦病虫害的统防统治。据国家粮食和物质储备局抽检,今年二等以上小麦占比,河南达到了95.1%,比全国的平均水平高出了7.8个百分点,位居全国第一。我们拿了1.6亿元的资金对赤霉病开展了统防统治,解决了小麦的品质问题。 另外,完善生产服务设施,利用农机补贴政策,大力发展烘干设备,粮食的霉变大幅度减少。坚持品牌强农,升级老字号、开发原字号、培育新字号,“三品一标”产品达到4429个,其中新乡小麦、正阳花生等四个区域公用品牌入选中国百强,延津、淮滨这两个县分别成为茅台集团、五粮液集团的优质小麦供应基地。 三是正确处理生产和生态的关系,保证粮食的生态安全。过去一些地方一度千方百计的扩大粮食种植面积,以至于粮林争地、粮水争地、粮草争地,甚至毁林种粮、毁湖种粮、毁湿种粮,过度生产,对农村生产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更影响了粮食生态安全,我们坚持树牢绿色发展理念,把该减的减下来,该退的退出来,该调的调过来。坚持高效利用水资源,系统修复水生态,综合治理水环境,科学防治水灾害,谋划实施了682项总投资2500亿元的治水工程。推进森林河南建设,围绕“五年增绿山川平原、十年建成森林河南”的目标,全面开展国土绿化的提升行动,深入推进山区森林化、平原林网化、城市园林化、乡村林果化、廊道林荫化、庭院花园化绿化建设,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了24.94%。打好净土保卫战,重点加强重金属的污染、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推进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治理修复,严格保护未污染土壤,土壤的环境质量状况总体良好。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以环境美、田园美、村庄美、庭院美为目标,抓好农村的污水治理、垃圾处理、厕所革命、畜禽的粪污资源化利用、村庄清洁五大行动,90%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了有效治理,现在正在开展垃圾的分类处理。农村卫生厕所的普及率达到了81.2%,畜禽粪污综合利用化率达到75%,这些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建成了一批美丽乡村。 四是正确处理增产和增收的关系,保证粮食的发展安全,粮食安全既要保证近期的供给安全,更要保证长远的发展安全,不仅取决于有地可种粮,还取决于有人愿种粮,历史上有过“谷贱伤农,米贵伤民”的教训,种粮比较效益低,农民增产不增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种粮,粮食主产区政府抓粮的积极性。尤其是当前谁来种粮的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粮食安全的关键因素。

  • [武国定]2019-11-03 10:35:53

    为破解这一难题,我们坚持尊重市场规律,正确处理增产与增收的关系。一是持续调优种养结构,按照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的要求,我们大力发展优质小麦、优质花生、优质草畜、优质林果,以“四优四化”为抓手,推进高效种养业的转型发展,全省优质专用小麦的种植面积已占到我们小麦播种面积的1/7,优质花生的种植面积已经达到2300万亩,这两个都位居全国第一位,花生种植面积占全国花生总面积的1/4。再一个调大生产规模,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积极发展农业的适度经营规模,各类新型经营主体目前已经发展到28万家,其中家庭农场5万家,专业大户5万家,农民合作社18万家,入社的农户近550万户,土地流转、土地托管的面积分别达到3546万亩和2652万亩。再一个调长产业链条,坚持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围绕延伸产业价值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培育面、肉、油、乳、果蔬这五大食品产业,我们实施企业升级、沿链增值、绿色发展、质量标准、品牌培育五大行动,持续推进绿色食品业转型发展。2018年我们全省规模以上农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7250家,实现主营业务的收入1.23万亿,是我们河南省两个万亿级产业之一。河南目前生产了我们国家1/2的火腿肠,1/3的方便面,1/4的馒头,3/5的糖源,7/10的水饺,成为全国的第一粮食加工大省,第一肉制品大省,正在实现由国人粮仓到国人厨房,下一步要向世人餐桌的转变。 女士们、先生们: 粮食已经成为河南的核心竞争力,我们将通过持续推进农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实现粮食安全与现代高效农业的相统一,实现由粮食产业生产大省向粮食产业强省的转变。展望未来,河南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让中国饭碗盛上更多的优质河南粮。 最后,预祝第六届中国粮食与食品安全战略峰会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 [叶兴庆]2019-11-03 10:36:16

    刚才武省长的演讲里面讲了一系列的,让我们记忆深刻又非常感动,也需要我们致敬的数据,确实河南省在保障我们国家粮食安全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河南作为人口大省能够调出600亿斤粮食、3000万头生猪,确实为全国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粮食安全,也与时俱进的在更新我们的粮食安全观、精心我们的粮食安全战略,在我们新的粮食安全战略里面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五句话20个字里有适度进口,这也是我们国家把适度进口作为粮食安全战略的组成部分,这是理念上、观念上重大的进步。那么要用好适度进口这样的渠道需要稳定的经贸关系,需要建立基于规则的稳定可靠的贸易关系。2008年中国跟新西兰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这是中国与第一次发达国家签订的自贸协定,也是中国与其他国家签订的第一个全面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投资等多个领域的自贸协定。2008年中新农产品贸易取得了快速发展,为保证中国餐桌的丰富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当然也为新西兰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拉动力量。下面有请新西兰初级产业部的副部长高天先生分享他的观点。

  • [高 天]2019-11-03 10:36:44

    尊敬的马书记、女士们、先生们、各位来宾: 早上好! 非常高兴今天能够代表新西兰政府参加第六届中国粮食与食品安全战略峰会。我们非常荣幸自2014年参与此次会议,我要感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新西兰的邀请。 新西兰是一个小国,只有470万人口,但是我们的农户和种植户能够为全球5亿人提供粮食。绝大多数的新西兰生产的粮食都能够麻烦全球客户的需求和贸易伙伴的需求,提供安全和高质量的食品,包括为中国提供这样的食品。 现在中国已经是新西兰最大的贸易伙伴,无论是进口还是出口。新西兰从中国进口电子产品,出口优质的农产品到中国。毫无疑问,中国成为了我们农民最重要的市场,也包括我们食品的生产,我们对此非常骄傲。新西兰和中国的合作,尤其食物方面的合作,不仅仅涉及双边的贸易,也包括双边的投资,以及包括政府间的合作,包括食品安全、贸易便利化、乳制品科学研究。 为了支持这样的合作,新西兰初级产业部在驻华使馆设立了5个岗位,专门负责推动相关的合作向前发展。我们部为粮食和食品生产的监管提供相关的服务,包括设定相关的出口标准,由于我们有非常全面健全的监管体系,我们也和中国的海关总署以及包括市场监管总局密切合作,来确保我们这样一系列产品的要求以及新西兰出口符合这些标准。我们主要目的是进一步加强双方的互信,以及大家对于新西兰作为主要的安全的农产品和食品出口国的信任。 最近,我们提出了一个合作的项目,我想强调的是,我们双方签署了双方食品安全合作的协议,我们还会为中国的官员进一步提供奖学金的机会,在新西兰进行深造。在2013年到现在已经有80多位官员结束了在新西兰的奖学金的学习。这样的合作安排也进一步为两国之间长久的合作提供了这样的支持,我们的海关与初级贸易部之间有长久的密切合作,通过这种合作能够进一步加强对对方系统、体系的信任和信心,同时进一步加强我们的监管,支持我们两国的企业,从而能够从食品贸易进一步获益。 随着大家进一步支持我们,通过我们进一步的努力可以看到,双方在食品方面的贸易能够在未来几年不断的扩大,再次感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邀请我们参加今天的战略峰会,同时预祝在座的各位今天与会顺利。

  • [叶兴庆]2019-11-03 10:37:00

    刚才高天先生在演讲里讲到,新西兰作为470万人口的国家,高度重视发展对华的经贸关系,特别是农产品的贸易关系,他有个数字给我印象非常深。在驻华使馆里设了5个岗位从事农产品贸易工作,这不包括企业也不包括行业协会,是使馆里的工作人员,这充分表明新西兰高度重视中国这个市场。 刚才4位嘉宾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分享了他们的观点,下面休息10分钟。

  • [叶兴庆]2019-11-03 11:32:32

    各位嘉宾,我们开始下面的对话环节。在这个环节里面有6位专家和业界的代表,来分享关于创新驱动农业农村发展的观点,下面有请:吴孔明院士、马丁先生、马成信先生、刘宇翔先生、黄田强先生、徐学阳先生到主席台。 大家都知道,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其实是整个国民经济各行各业都要走的方向,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从多方面采取措施,包括政策的调整,其中我认为最核心的环节还是要创新,只有通过创新才能推动农业农村的高质量发展,也才能更有效地、更可持续地来实现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创新这个话题也是可以从很多角度来分享,包括从科学家的角度,包括从国际组织的角度,还有从农业领域的大型公司的角度,都对创新这个问题有自己的体会。 下面一共有6位发言嘉宾,先每位嘉宾有个7—8分钟的时间分享自己的观点,然后再讨论,包括到会的嘉宾也可以提问,然后我们相互之间也可以提问。 首先,请中国农科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科学家吴孔明先生发言。

  • [吴孔明]2019-11-03 11:34:32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我借着这个机会谈一谈用科技创新支撑中国农业的高质量发展,经过中国科技界七十年的不懈努力,中国农业科技进步的贡献率已经超过了58%,科技为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是科技提高了农业的生产水平,粮食产量自2013年以来连续五年都稳定在12000亿斤以上,主要农作物粮种覆盖率超过96%,品种对提高单产的贡献率达到40%以上,畜禽水产品种的粮种化国产化的比重逐年提升,奶牛粮种覆盖率达到了60%,国产优质乳关键技术与标准取得了重要进展,品质明显提升,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 二是科技促进了农业的转型升级,中国的农机作业由耕种收环节为主向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拓展,由种植业向养殖业、农产品加工等领域的延伸,清洁化、省地化栽培、全程机械化的步伐不断加快,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7%。设施大棚、智能温室、智能化养殖设施等设计与建造技术和模式不断的改进,植物工厂、育苗工厂、养殖工厂和动植物种养殖的智能化管理、智能化控制技术正在飞速发展,目前中国设施农业的面积已位居世界第一,设施农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44%,有力保障了中国的蔬菜、肉、蛋、奶和水产品的周年生产长期供应,在此,我想谈谈中国农业生产面临的挑战、农业科技发展的趋势和中国农业科学院的重点工作三个方面。

  • [吴孔明]2019-11-03 11:36:32

    第一、中国农业生产面临的挑战 一是国家粮食安全,中国是人口大国,粮食安全始终关系社会稳定和国家治理,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导致耕地在不断的减少,全球气侯变化为粮食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不确定因素。同时,人口增长以及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粮食在畜牧业和工业领域用途的拓展,粮食需求将长期呈现刚性增长的趋势,持续推动作物科技和品种创新,依靠不断提高单产实现总量稳步的增长,是保障国家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重要途径,所以科技创新是核心的支撑要素。 二是国民营养健康,中国已经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不仅要吃饱还要解决吃好的问题,食品安全、维生素、微量营养元素和膳食纤维缺乏已成为中国保障国民营养健康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研制优质化的农作物品种是落实健康中国战略,提升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三是农业的绿色发展,过去十几年,我们粮食作物生产实现了连年丰收,并保持高位平衡,与我们采取的农业投入品持续增加这个生产方式密切相关,以追求产量为主要目标的农业生产,导致农药和化肥使用过量,培育资源高效、抗病性新一代作物的新品种,创新栽培与作模式,是缓解资源约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轻环境污染,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保障。 第二,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的趋势 未来15—20年基因编辑、生物合成、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机器人等革命性的技术,向农业领域进一步渗透,必将掀起新一轮农业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序幕。 一是生物组学、基因编辑、转基因等植物新技术,引领动植物新品种选育精准定向。 二是支援节约、节本降耗、环境友好的生产新技术引领农业生产过程的绿色生态。 三是安全营养健康特色农产品生产新技术将引领农产品产业的增值高效。 四是设施装备、智能控制等农业新技术引领现代农业发展智能可控。 五是物联网、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将大幅度提升农业经营管理的水平。 第三、关于中国农科院的科技创新工作 中国农业科学院成立于1957年,是国家综合性农业科研机构,建院以来取得了一大批在原创性科技成果,为中国农业生产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我们目前正在全力推动两个方面的重点工作:一是实施“藏粮于技”系列重大科研计划,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重点开展关键基因挖掘与分子聚合育种,农业扩大基因株精准拼接,农情信息智能获取、纳米农业药物、农业微生物合成生物学等十项基础科学前沿研究。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重点开展非洲猪瘟防控、草地贪夜蛾防控、优质乳关键技术、肉牛新品种培育、试用抗生素替代品创制、重金属污染甄别与高效阻控、耕地质量提升、农业传感器、智能化大型农业装备等十项重大问题的攻关。面向现代农业建设的主战场,重点开展优质、绿色超级稻新品种培育,优质节水小麦玉米新品种培育、高产抗SCN大豆品种的培育,农作物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新化学实体药物创制、农产品质量安全速测技术、高效节能设施园育技术、农产品营养品质评价与调控、乡村生态湖育等十项重大产品的创制。 二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十大行动,包括乡村振兴政策创设支撑行动、乡村振兴标准体系创建行动、农业科技精准扶贫示范行动、乡村振兴整县推进科技示范行动、农业绿色提质增效技术集成转化行动、农业绿色投入品创制行动、农产品关键核心技术跨越行动、农业科技创新平台提升行动等,通过大力实施十大行动,加快形成一批引领和支撑乡村振兴的宏观战略成果的政策制定,关键技术和典型模式,为我国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发展、绿色发展、融合发展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理论指导、政策供给、技术支撑、前沿引领和典型样板,促进一流院所、一流学科的建设,推动我院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的整体跃升。 谢谢大家!

  • [叶兴庆]2019-11-03 11:38:33

    刚才吴院士分析了下一步农业高质量发展里面科技所能发挥的作用,特别是介绍了中国农科院下一步创新方面的打算。中国改革开放40年进程中,世界银行发挥了重要的知识分享的作用,特别在我们农业农村和减贫领域,不仅带来了资金项目,关键还带来很多新的理念。 下面,有请世界银行农业实践局局长马丁·范纽库珀先生分享他的经验。

  • [马丁•范纽库珀]2019-11-03 11:40:33

    谢谢,非常高兴能够来到这里。我想讲一讲食品安全,食品安全是东南亚食品安全新的前沿,在过去25年东南亚和东亚在减少饥饿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从1990到2014年东南亚和太平洋地区热量摄取不足的人群从17%下降到11%,东南亚是从31%下降到10%,还是有一些营养不良的地区,但是政府还是有很多的政策措施提升供应的稳定和粮食的可及性。 说到这方面现在大家更多的关注饮食的质量,在整个地区不均衡的饮食还是导致了很多的超重和肥胖的情况,和其他的非传染性疾病。要改善膳食的质量,通过供求方面的干预将会对区域的未来、人类发展的进展造成很大的影响。 从全球来讲有20亿人缺乏关键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但是有1/10的人每年都由于食用了污染食品而患病,但是东亚和东南亚要充分的实现食品和营养方面的目标,就必须要有健康的饮食。消费者也必须要认识到这一点。 现在的证据表明,现在我们的人口面临很多的食品安全的风险,包括食源性的一些疾病,消费者也对本地食品的污染情况越来越关切,也希望政府能够更好地管理这些风险,这个问题会带来越来越多的挑战,因为有更多消费者完全依赖购买的食品和食材,而且膳食越来越多元化。食品安全会成为国家粮食安全关切的核心内容,在很多的东亚和东南亚国家在接下来十年都会是这样的情况,有一些新兴的食品安全问题,也出现在当地的食品体系当中,主要来自人口结构和膳食结构的变化,以及农业生产集约化的发展和供应链的延长。这些大趋势也和竞争压力交互作用,还有供应者和消费者有一些知识不足,监管实施能力不足,又加重了这样的问题。媒体更多的是关注一些违法犯罪问题,比如食品和饲料的掺假。地区的食品安全问题是多种多样的,很多来源于环境的威胁,比如土壤和水的污染、卫生状况差,以及市场和农场的一些实践,化肥的滥用,除草剂的滥用和抗生素的滥用,都会导致食品安全问题。 在东亚和东南亚地区,食品安全既是公众卫生问题也是竞争性的议题。世卫组织估计在这个地区大概有2.75亿人每年患上食源性疾病。每年有22.5万人由于食源性疾病致死,这大概是全球总数的一半,绝大多数都是由于动物性产品和水果、蔬菜造成的,很多国家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的信任非常低,有些人就避免食用某些食品或者购买进口的产品或者寻找其他的来源。 说到贸易,这个地区出口着更多的高价值的食品,但是在整个食品的报废率方面在全球也是非常高的,主要就是由于食品安全方面的违规行为,所有这些都会转变为成本,最近世界银行一个研究表明,发展中的亚洲国家,每年由于食品安全问题导致的务工、伤残或者死亡导致的成本达到700亿美元,单单是中国就占到食源性疾病带来损失的300亿美元的成本,这个估计还不包括很多与市场或者贸易影响有关的商业成本。对于很多本地区的国家来说,我们的预期是不安全的食品带来的成本在今后几年还会上升,所以我们必须要采取行动不能听之任之,如果我们不采取行动会怎么样呢?各个国家在他们基本的食品安全状况和能力方面虽然各有差异,但是在整个地区看到有一些共同的问题,包括缺乏全面的食品安全政策,导致缺乏有效的问题的轻重缓急的处理和食品安全的能力建设。还有监管部门的碎片化,有很多的部委和机构负责关于食品安全的问题。在地方和中央层面没有明确的分工,导致在很多技术问题上缺乏协调,还有缺乏可靠的数据评估很多食品安全问题的分布和规模,这就导致大家更多关注灾害而不是风险,更多是进行事后的处理,而不是事先的预防。

  • [马丁•范纽库珀]2019-11-03 11:42:33

    还有一个问题是不能给私营部门进行充分的赋权和激励,让他们实现食品安全。更多是关注最终产品的测试和监管,而不是使用以风险为基础的食品安全体系,还有缺乏有效的食品安全互动,尤其和消费者,无论是在风险的宣传教育或者其他问题,但是在东亚和东南亚很多食品安全问题和相关成本未来都是可以避免的,只要大家能够采取协同的预防性的行动,有些国家在食品安全问题方面的投入非常少,无论是公共部门还是私营部门,有些基本性的投资必须投入于人力基础设施和制度建设,必须干预一些重点的价值链,对于其他国家来说挑战主要是为了改善公共监管的功能和技术服务的改善,同时需要推广更加安全的食品实践,让农户和食品经营者都参与进来。最终最大的挑战是重新获得消费者的信任,没有简单的解决方案或者迅速的解决方案能够解决一系列的东亚和东南亚地区的食品安全挑战。恰恰相反,我们工作需要全面的方法改善食品安全的意识、实践和治理。世界银行非常接受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概念,也就是食品安全是食品经营者、消费者和政府机关的共同责任,有一个重大的挑战,就是要在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去实践这样的概念,政府需要发挥更加有效的作用去制定愿景,并且发挥召集作用,提供可靠信息给利益相关方,并且有效的实施非常广泛的政策工具,包括胡萝卜和大棒,这样才能让其他人有动力参与进来,而其他的实践者曾经强调的是官方食品控制的体系,但是其实对政府来说最重要的是发挥促进性的作用,能够吸引投资、改变人们的行为,他们和政府有共同的关于更安全的食品的目标和责任。 这种包容性的食品安全管理概念可能需要对东亚和东南亚国家实施食品安全法规的方式进行范式转变,传统模式是重点在对于食品设施和产品测试的检查,以及对违法行为的法律和财务处罚制度上的执法,这种严格的权威模型吸引了公众、媒体,因此也吸引了政策决策者。但是这并不是完全有效的模型,特别是在针对小农户、微型和小型企业,以及非正式食品渠道占主导情况下的国家,例如在中国,或者在监视和检查能力有限的情况下,这种共同责任模型就意味着从监管机构关系转变为政府更好的激励和促进食品安全生产加工和分配而作出更多的努力。 第二通过调整关键绩效指标,使其更多的侧重于食品安全成果,包括食品安全风险的幅度、食源性疾病的发生率,以及贸易与标准的合规性,而较少地关注不合规的成果,比如侵权、收取罚款、企业关闭的数量等等。 第三重视粮食系统中的小规模和非正式行为者,重点是提高认识或者意识,采取更安全的食品处理做法和实践,以其改善实际的工作条件。 第四通过自己的行动以及通过激励食品供应商的行为,为消费者提供成为食品安全合作伙伴的工具。该地区以及世界银行集团在以外的地区,以及与监管机构和私营部门的合作都是以改善食品安全管理,支持升级在农场和食品商业实践中进行投资,并投资于更好地管理食品安全风险所需的物理基础设施和管理系统为基础的,世界银行正在寻求将食品安全干预措施纳入农业食品系统和与环境卫生相关的更多项目,期待与中方进一步合作。 谢谢!

  • [叶兴庆]2019-11-03 11:44:33

    刚才马丁·范纽库珀先生把食品安全的概念进一步延伸,不仅仅是量的问题,更主要的是吃了以后更健康、更卫生、更营养,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就需要全社会共治,生产者、经营者,当然还有政府、国际机构,各方面都要通力合作,才能真正地实现从实践层面上改善我们的营养状况。 下面,有请新加坡企业创新中心执行主席、首席顾问、世界中小企业联合会大使马成信先生分享他的观点。

  • [马成信]2019-11-03 11:46:34

    各位朋友,我来自热带,所以籍此给大家最热忱的致意,谢谢大家。 这两天学到了很多这方面的知识,只是有点遗憾,这个气氛太沉重了一些,因为如果人们觉得心情很沉重胃口就不好,胃口不好吃得就少,今天就不需要讨论粮食的问题。所以,我们应该谈笑用兵。 农天下之大业也,乡村兴则国家兴。今年中国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而且为我们描绘出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振兴的图景,为三农加了发展的眼睛,为百姓添了无限的憧憬,所以有希望才有喜乐。 今天我们都知道,粮食影响经济。因此,农业是维持社会和谐稳定的战略产业,不管我们的土地有多少,资源永远是短缺的。新加坡也一样,我们土地很少,食用的水都是外来的,所以我们也面对资源短缺的问题。因此,粮食是我们战略的资源很重要的一部分。所以,这个粮食的问题,尤其农业的现代化,不仅是中国所关心的课题,也是全球性的课题。采用现代农业的运作和技术以确保供应链的持续性是我们最需要关切的问题。现在是时候促进创新型农业运作,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我们农业全面的升级、农村全面的进步,农民全面的发展,完成三农平衡的提升,改变我们的未来。 这个不仅是单一的发展,应该全面性的探讨这个问题。 创新就是振兴农业跟农村核心的动力,因为我们着眼于为全国农业破旧立新,不仅解决了增长的持续发展的很多障碍,而且要帮助为农民未来制定可持续的道路,道路获取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今天对话的主题包含了几个很主要的因素:第一,创新;第二,农业农村;第三,高质量;第四,发展。所以,简单的话题里就有四大元素要看到。所以,务实的创新必须针对农业现代化的需求,要全方位的创新,而不是局部性的创新,单一科技的创新是不行的,更不能仅靠科技的创新,所以我要跟大家分享大方向的创新心得还有新加坡的经验,我发言的纲要有几个部分:第一,农业创新的矛头指向哪里;第二,农业创新面对普遍的什么问题;第三,为了促进智能的农业我们要培育智能的农民;第四,要创建创新型农业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里要照顾到的是金融跟市场方面的需求。然后我跟大家分享一下新加坡的经验。 农业创新有什么普遍的问题呢?提升农村跟农业高质量是任何一个国家的核心支柱,也是全球核心的支柱。近年来,农业取得了显著的增长,可是也有一些普遍的问题,让农业的发展滞后。比如今天的食品生产系统,因为环保的问题还有造成糖尿病、肥胖症一些慢性病的出现引起了不良作用。第二饥饿的人数仍然不断的增长,虽然我们浪费的食物也在增长之中。第三天然的问题有污染、传染病、禽流感、猪瘟等,还有土地跟水源的缺乏。人文的问题也存在,人是关键的,因为人一般相对抵制变革跟创新,从而阻碍了农业的重新发展。包括通过改善农村和高质量农业来扶贫这个崇高的目标。 因此,为了促进智能农业要培育智能的农民。在激变的环境中,农业创新奖农民和农业的科研发展、技术发展联系在一起,智能农业解决方案有可能振兴农业,确保食品安全,成功的关键是要帮助农民将创新付诸实践,实践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程序,而且在整个程序里的核心就是人,农民必须有发性的接受,也有能力的去实践整个创新的方案。智能农业需要智能的农民。此外,增强农村农民的能力,以便连锁开发创新农业的解决方案是至关重要的。农民的素质怎么提高呢?我们可以通过实践的教育、互动的工作法、农场的参访、行业的交流,还有农场的示范等等,来增强他的意识,提升他的智能。我们需要帮助农民将这些知识付诸实践。 另外,在精神方面也要帮助他去强化。比如克服他的心理跟生理的障碍,提供跟促进、培训和辅导,同时交流最佳的做法和成功的指导方针。 第三确保他们了解最新的研究、创新和最佳做法,使他们能够有利可图和可持续的方法耕种,开创未来。因为,人要看到有所回报,而且有未来才会努力,否则他认为他的努力只是短暂性的,不可持续的。还有要帮助他们建立创业的精神,因为唯有创业的精神才能有持续发展的动力。 因此,我们需要为现代农民重新定义,昨天有专家提到了,现代的农民是谁,他的未来是什么?怎么样把年轻人吸引回到农村来,从事农业这个行业?因为这是一个很有前途的工作,很有乐趣的工作,不像以前那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所以我们重新定义,重新注入生活情趣的元素,为他们创建满足现代化需求的生态系统,所以他就变成了新的,在打造新经济的一个英雄,而不是让人瞧不起的农民。所以,我们要为他们创建一个叫做创新型农业生态系统。 因为农村繁荣兴盛我们就能够集聚人气形成良性的循环我不仅要促进传统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等的持续发展,而且要不断的转型升级,比如说发展乡村的旅游、农村的电子商务等等各种的新业态。 农村农业发展的蓝图着重于融合蓬勃的发展,产业链持续的延伸,农业功能加快拓展,要依据当地每个乡镇不同的实际情况,量身订作一个生态的系统,综合地考虑资源的条件、农业的基础、市场需求、生态环境等因素,选择适合各自发展的特色,要把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成为农村创新创业的农业生态系统,促进农业的增效、农民的增收、农村的繁荣。 比如说我们能够利用到区块链、物联网,我们提倡再生农业,利用牲畜配合农作物完成土地的恢复周期,不让土地贫瘠,就是用牲畜和农作物配合的养殖。改善土壤的质量和水源管理,土地、农耕地的规划、城市农业、智能设计甚至垂直的农场、自动化的垂直农场,去应付气侯变化可以用无人机来解决蜜蜂灭种的危机,不能传播花粉,可以用无人机代替。区块链可以为我们提供大量的数据来解决自动化的问题。人工智能配合物联网和自动化也提升了生产力和竞争力。昨天有专家提到基因的编辑,来提升动物跟植物的蛋白质,让我们食品的质量能够提升。

  • [马成信]2019-11-03 11:48:34

    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我们要建立一个关系链,包括政府、学府、行业、资本市场,提供资金的来源。政府给我们政策、援助,学府为我们提供科技、知识,行业给我们提供合资合作、交流的机会。市场机制给我们提供内需外销的市场还有资金的来源。因为如果一味提高产量、提高质量,可是下游没有办法销售的话这个价格就会烂了,就没有好的价格,所以整个产业链要比较完整,这个创新才真正的有意义,才能真正的产出它的价值,因为创新的关键就是创造跟增加它的价值。所以金融跟市场的需求是不能忽略的。因为在农民的角度来看,昨天也有人问到,包括世界银行提供的资金援助,在农民有没有办法能够接受到这些援助,这个通道是不是通畅,这点也要考虑的非常周到。 新加坡的经验,我们的粮食都是进口的,粮食进口等于我们要用外汇购买的,所以买得越多花的外汇就越多,这个对我们国家的经济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政府主导粮食的质量安全还有进出口,我们政府还设立了合作社,还有一些贸易公司,来主导米粮跟主要粮食的进出口,所以比较稳定。同时我们数据非常透明,数据透明也是健全的生态系统的关键。政府也提倡区域的合作,今天在新加坡我们不养猪,我们在印度尼西亚跟泰国养猪,因为我们没有土地,也考虑污染的问题。我们鼓励创新避免浪费,同时我们灌输国际视野,时间也是生态系统非常重要的方面,所以也是到了总结的时候。 所以农业创新的矛头,农业创新的普遍问题,促进智能农业要培育智能的农民,要创建创新型的农业生态系统,照顾到市场跟金融方面的需求。所以,我总结的前奏是,我相信中国已经融入了创新,而且创新一直是中国国家措施的核心。正如易经所说,“无平不坡,无往不复。坚贞无咎。”我深信在政府的统筹下,国际合作促成下,众志成城,全民脱贫不是梦。谢谢!

  • [叶兴庆]2019-11-03 11:50:34

    刚才马丁先生从实践层面分享了他的观点,这个马先生(马成信)先生,又上升到哲学高度。下面有请ADM亚太区总裁刘宇翔先生发言。

  • [刘宇翔]2019-11-03 12:12:35

    我们每位都准备了充分的内容和讲稿。我这次也看了我们讲稿也很长,考虑到时间问题我试着脱稿发言一下,能够给大家节省时间,也能够谈一些我自己真实的感悟。 首先,非常感谢这次大会给我们一个机会,让ADM和国内、国际的同行分享,我们在农业特别是粮食和食品安全方面的思路和想法。我想谈一个感悟,今天上午和昨天闭门会的感悟,另外跟大家分享两个ADM在这个行业里的实践。 一个感悟,我跟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同仁交流时感觉到,中国现在的产业政策,特别是农业方面的产业政策非常清晰,各位专家和领导谈到谷物的基本自给和口粮的绝对安全,同时也提到适度的进口,“适度进口”四个字对于国内的企业还有包括跨国企业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也就是说,中国在国际的粮食和食品市场上是不可缺少的,同时国际和粮食市场对中国来讲也是不可缺少的。这样对大型的食品和粮油企业或者粮食企业,特别是贸易企业,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方向。ADM作为这个行业里面全球四大粮仓之一,在食品贸易和交易里面政策上会积极支持国家的产业政策,会做一些积极的工作,这是我的一点感悟。 我想分享两点具体的实践,涉及我今天演讲的题目“科技创新在农业产品流通和食品加工领域的重要作用”。我想说在产品,特别是农产品流通领域,是和国际市场密切相关的,任何的产品不仅仅就是中国生产为了中国,中国生产甚至就为了某个省,刚才武省长提到河南是最大的粮食和食品的生产基地,但是很大一部分是出口,刚才新西兰的初产品的部长也提到新西兰90%的产品是出口的,而且很大一部分出口到中国市场。对于这样的交易来讲,这是很传统的行业,但是这个行业里面很多的交易平台,特别是数据平台还是使用在很原始的技术和手段,现在ADM和国际跨国公司还有国内一些一流的同行,我们其实在建立一个数据交易的平台工具,通过数据平台的交易工具可以大大提高交易的效率,可以提高数据的透明度,而且在物流和转运方面可以大大地降低成本,还有减少食品和粮食在物流转运过程中的浪费。这个是在我们大力推导的具体实践工作,如果国内一些大型企业对这个平台感兴趣的话,我们是可以进行进一步交流的。这是一个实践。

  • [刘宇翔]2019-11-03 12:14:36

    第二个实践,提到了科技创新在食品加工里面的环节。在食品加工领域实际和农业是极其相关的,因为如果农业的初级产品没有好的加工或者没有跟市场对接的信息,或者没有好的技术,就不能很好地放到餐桌上体现它的价值。我们在实践中感觉到,其实不仅仅是技术问题,很多情况下是产业投资的问题。我们作为一个巨型的农业食品企业,不仅仅关注在产业投资,还拿出一部分资金来做企业创业投资,企业创业投资是投资在中小型技术型企业,而且专注在农业和食品行业。大家可能接触过很多的VC、创业投资、产业投资领域的人员,这些人员可能对投资回报的时间要求很严格,我可以在这里跟大家说,实际我们在传统的行业,食品、农业行业大有可为,有很多超预期的投资机会,最大一个例子大家可以感受到,在美国最近上市的Impossible Food和Beyond Meat这两个企业,他们是近两年之内可能在纳斯达克上市股价上升最好的企业,这些都是传统的食品、农业企业,我想说的是,这些企业创业投资虽然资金不多,但是能够带动很多的优质中小企业,特别是先进的新技术,能够在农业和食品领域开花结果,这样也能够促进一大批大型的投资企业介入进来,特别是对于有专业背景的大型专业企业,能够拿一部分资金在创业投资领域有很大带动作用,因为他们是行内的专家。我在这里也呼吁,有充足的资金,另外有意愿能够投资在农业创业或者农业食品创业这个行业里,可以考虑在企业创投方面做一些事情,在这方面想和ADM合作的也可以和我们联系。 最后,农业和食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行业,在这个行业里面ADM作为一个百年的企业有很多的经验可以跟行业分享,同时也有很多的技术储备和市场储备跟大家交流,我希望通过这次机会能够结识更多的朋友、合作伙伴,为今后中国食品和农业产业合理健康发展共同作出努力。 谢谢大家!

  • [叶兴庆]2019-11-03 12:16:36

    刚才刘总在他的演讲里分享了ADM创新性的实践,特别是两个实践经验,一个数字平台交易,还有企业创新投资,讲了他们的一些打算,也发出了一些邀请,我想是非常好的信息了。 下面,有请科迪华农业科技大中华区总裁黄田强先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