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北京> 正文

疫情下北京志愿服务达60万人次,如何实现“零感染”?

2020-03-26 05:19 新京报

“全市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的慈善义工人数达到60万人次,实现了零感染。”北京市慈善义工联合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陈志斌告诉记者。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春节过后,北京市民大都处于居家状态,路上没了行人和车流,慈善义工们成了城市一股活跃的力量。据统计,北京市参与志愿服务的义工达60万人次,从捐资捐物、社区值守到心理疏导、监督辟谣,志愿服务内容几乎涵盖了疫情期间可能出现的所有需求。

“通过此次疫情,我对我国志愿服务发展的信心更加坚定。”陈志斌认为,志愿服务专业化、精细化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也必然会促进社会治理专业化、精细化。

北京海淀蓝天救援队在永旺家园3区集合准备进行消杀工作。资料图片/新京报记者 郑新洽 摄

谈“零感染”

不做好防护不承认义工身份,提前储备防疫物资

新京报:疫情期间参与志愿服务的义工达60万人次,如何做到“零感染”?

陈志斌:在前期工作准备方面,春节之前,我们就要求大家做疫情相关工作准备。大年初二,我和秘书处的同事们已经复工。

大年初四(1月28日),我们明确下发通知,做志愿服务不戴口罩、没有做好防护的,不承认其慈善义工身份和志愿服务内容。我一直提倡,保护不好自己就别想着保护别人了。

防疫物资方面,也提前做了准备,可以说是“家里有粮”。除了捐给一线慈善义工外,我们还把富余的捐给社区一线工作人员,很多乡镇也向我们申请防疫物资。

此外,2003年,我在从事社区服务产业相关工作,从“非典”暴发到结束一直在一线,因此也积累了一些非常实用的防疫经验,应用到这次的防疫工作中。

新京报:“非典”的经历让你积累了哪些经验,并借鉴到此次防疫工作中?

陈志斌:首先是防疫物资,要知道准备什么。此次疫情期间,有人囤积大批量板蓝根,还有人购进了不符合要求的口罩。我们首先储存的是84消毒液、酒精、一次性手套、测温枪、防护服、隔离服等,当时仅酒精就存储有几十吨,为后来一线的志愿服务和对外捐赠起到了很大作用。

第二个经验就是人员调动。与“非典”时期的盲目相比,此次我们首先把义工力量投入到社区服务当中。疫情发生后,社区需要大量测温、登记等人员,有感染就一定有居家隔离观察,这些人的衣食住行都需要人帮忙。其次就是各大交通枢纽,严防疫情无管控流入导致扩大感染。

新京报:除了防护物资保障,还采取了那些措施让义工“安心上岗”?

陈志斌:除了要求必须做好防护,义工们每天在小区值守,有时候会被误解,因此也安排了义工的心理疏导。

同时,义工们可能在待岗期间出现劳动合同问题、租房问题,我们组织了律师团可以进行法律援助。因为担心疫情结束后出现大量失业者,我们联合有关部门开展了网上就业超市,面向所有的志愿服务人员,免费提供岗位。

此外,我们正在与民政部门商讨一系列给义工的回报,例如公交集团、市属公园、文明办等提供的优惠,让大家感受到志愿服务的获得感。

3月2日晚,雨雪天,北京慈善义工在社区门口值班。受访者供图

谈服务内容

根据需求及时调整,强调力所能及

新京报:两个月以来,志愿服务工作内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陈志斌:即便不在武汉,我们同样也是在防疫工作的一线。每个阶段,老百姓需要的志愿服务都有所差异。

最开始是组织捐款捐物,大家根据自身能力,力所能及地按需提供志愿服务帮扶。社区防疫缺少人手、虚假信息泛滥、家庭关系调解、心理疏导慰藉……我们组织了8类品牌志愿服务行动,包括咨询疏导、网络监察、供给监察、应急救援、文艺工作者、“保卫社区”等。

随着疫情发展和现实需求变化,之后又成立了“疫情法律咨询”、“医护后援团”、“疫情监督举报”三支志愿服务队,分别为疫情引起的法律纠纷提供志愿咨询,为封闭科室医护人员采买生活物资、照护家人,监督举报利用疫情哄抬物价、囤积居奇等违法犯罪行为。

随着各大公园陆续开园,目前我们又组织了一批志愿者在各个公园进行疏导分流,防止人员聚集。

新京报:为什么特别强调志愿服务“力所能及”?

陈志斌:政府掌握疫情发展的最权威信息,志愿服务一定是起补充作用的,是辅助性工作。有义工组织满腔热血地“请战”,要去武汉一线。他们的热情和爱心是宝贵的,但民政部门有规定,慈善组织不前往湖北,我们也不会让不是医疗专业的义工承担风险。

一定是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志愿服务也不例外。慈善义工有负责募钱的,有做事的,也有慈善联合会这样的管理枢纽。志愿服务专业化可能是从教育、医疗、法律、交通等按领域区分,但未来发展下去则需要更精细:以医疗义工为例,其实还可以分为康复义工、病房服务义工和其他的温情服务;病房服务义工还可以划分为陪护义工和观察义工;观察义工又有ICU和普通病房的区别。

永旺家园4区,蓝天救援队消杀作业员搭乘三轮车对小区大路路面进行消杀。资料图片/新京报记者 郑新洽 摄

谈志愿服务发展

社会组织是补充力量,需要专业化、精细化

新京报:此次疫情为志愿服务的发展带来了怎样的经验?

陈志斌:首先,需要检验政府和义工组织之间的互动,在平时是否全面建立。在疫情刚暴发时,政府动员了工会、妇联、残联等,往往忽略了民间的志愿服务力量。但这股力量其实是最活跃、最有爆发力的。

第二,在整个防疫过程当中,政府和社会组织的分工要明确,不能越俎代庖,弄混会出现大问题。社会组织是辅助,是补充。

第三,慈善义工组织不能大包大揽,不能凭一腔热血干志愿服务。“知我所能,我所能者尽善尽美;知我所不能,我所不能者虚怀若谷。”提供志愿服务的种类、专业培训、慈善义工管理、志愿组织机构运营能力等各方面都需要专业化发展。

新京报:你认为志愿服务在此次疫情当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未来,志愿服务将在社会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陈志斌:在疫情暴发前,可能很多人会认为我们国家的志愿服务一是党委政府号召、二是单位考核,还有加分项等各种需求带动,但这次疫情一定会改变大家对志愿服务的看法。每次我们发布报名信息都是满编超额。其实,在社会需要我们的时候,每个人都愿意站出来,只要给他力所能及的岗位,他一定会干得很好。

志愿服务发展不会一蹴而就,但是会通过一次次实践不断助推。专业化、精细化的志愿服务促进专业化、精细化的社会治理,在参与社会治理和社会建设过程当中,志愿服务的力量是不可代替的。

责任编辑:刘美君(QN0048)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