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北京> 正文

“北京在营商改革中是一只老虎”——世界银行向全球经济体推广营商改革“北京经验”

2020-08-06 06:46 北京日报

来源标题:“北京在营商改革中是一只老虎”——世界银行向全球经济体推广营商改革“北京经验”

“自2018年起,北京市重新设计了行政审批流程……使得市场主体在北京市经商变得更加便利,成本更低。”世界银行在近日发布的一份题为“中国优化营商环境的成功经验:改革驱动力与未来改革机遇”的专题报告中,向世界其他经济体大篇幅介绍北京营商改革的经验,为北京营商环境点赞。第三方调查也显示,目前企业对北京营商环境现状总体满意,正向评价合计约占七成。

看到北京营商环境三年间的巨变,世界银行专家不禁这样比喻:“在推进营商改革中,北京是一只老虎,而不是熊猫!”这三年,北京从对标考核指标到服务企业和百姓需求,从倒逼推进到主动改革,掀起了一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换来了相当于全球第28名、超越日本东京的得分。三年间得分与排名大幅跃升,企业满意度持续提高,背后的原因值得探寻。

“一把手”工程补营商短板

2018年10月底,世界银行《2019营商环境报告》出炉,中国营商环境跃升到46名。北京是世界银行考核中国营商环境的两大样本城市之一。成绩公布后,虽然北京得分大幅提升,但其中一项指标的分数引人深思。

62.05分、全球排名132位——当年世行给北京营商环境10个指标的打分中,建筑许可的得分与排名都不高,成了拉低总分的“减分项”。这意味着,建筑许可是北京亟待发力改革的短板。

常年为北京保障房建设跑手续的李腾深有感触:建筑工程从图纸变成现实要反复在几个部门间跑审批,甚至同一个部门的不同处室也要跑一圈。“土地手续是最漫长的,往往需要等一年。”这是最让他头疼的。

众所周知,工程从批到建再到竣工,牵扯国土、规划、住建等一连串部门,改革需要业务线上所有部门一起使劲儿,怎么协调?惯性思维、条条框框如何打破?

改革惟其艰难,方显勇毅。这次排名公布两个月后,含金量极高的北京营商改革2.0版政策出炉,“建筑许可”领域成为改革的重中之重,尤其是在施工图审查、加强建筑质量风险控制、简化招投标手续等方面,进一步深化、细化、简化。

李腾很快感受到了变化。他在办理通州一处保障房施工许可时,从提交材料到通过获批,只用了两天;也不再去现场提交,在办公室网上申报就好,申报要件从过去的13项简化为4项,精简了70%。被精简掉的要件就有最让他头疼的“土地手续”。

“按最新政策,土地手续转移到竣工验收时提交,这样我就能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办,相当于提前一年开工。”

从多地营商改革的经历来看,像建筑许可这样牵扯多部门、多环节、多程序的领域推进改革,是最艰难的,短期内很难有所收获。“在推进营商改革中,北京是一只老虎,而不是熊猫!”看到北京这些改革举措落地的速度和进展,世界银行中国局高级经济学家马钦给出了这样的比喻。

鲜为人知的是,在推进过程中,发改、国土、规划、住建等部门“压力山大”。“可是,压力却都转换成了动力,大家把自己所管的审批项目列出来,寻找改革的切入点。”一位部门负责人说。

最关键的是如何打破“一亩三分地”“各扫门前雪”等壁垒,推进改革政策顺利落地?

“优化营商环境是本市的‘一把手’工程,全市构建起了上下联动、左右协同、多层次全覆盖的立体式协调机制。”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从市级层面看,市发改委牵头市级各有关部门组成工作专班,推动各项改革任务落实落地,每周至少调度两次,研究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重点协调解决跨部门的问题和矛盾;区级层面,也搭建近百人的市区两级沟通联系机制,协调区级营商环境改革工作。

这样的机制让马钦印象深刻。“北京有效的协调机制可以为其他城市提供有益的启示。”马钦说,北京建立了一个强有力的多层面协调机制,在市领导的直接指导下实施改革,这是北京改革成功的重要推动力;工作专班围绕每个领域组织实施具体的改革,定期举行机构间联席会议,讨论改革任务清单、执行进展及挑战,集中发力改革,消除障碍。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本市通过建立“问题清单+高位调度”的常态化改革推进模式,广泛开展宣传培训、狠抓督查落实,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米”。“改革推进中,通过专项督查、窗口督查、暗查暗访、第三方调查等多种方式,一旦发现问题,就形成督察整改清单、立行立改,做到条条有落实、件件有反馈。”市发改委负责人说。

改革在突发疫情中见真章

“推进这个项目,需要在区内完成土地规划、备案项目审批等工作,然后再向市级部门申报。”疫情防控期间,金豪制药启动了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成果转化项目,审批申报事项复杂,又处于疫情期间,这让董事长张誌心里特没底。他没想到的是,经开区通过“不见面审批”方式,不到三天就为金豪制药办理完成备案项目审批等多项业务。

前不久,昌平区税务局未来科学城税务所接到一封感谢信。来信的是新石器慧通科技公司,该公司自主研发的无人消杀车和无人运输车获得百辆订单,但急需开具发票。得知消息,未来科学城税务所采用“非接触式”办税服务模式,两个工作日便完成原本需要9个工作日的发票增版审批流程。

不见面、不用跑大厅,就把事给办了——近日海淀区不动产登记事务中心完成了全市首个企业间存量非住宅转移登记不见面办理案例。买卖双方通过“电子营业执照”方式,登录网上办事服务平台,一次性填报双方的交易、税务、登记信息,仅用时30分钟就可完成不动产转移登记申请。

疫情来了,政府的服务会不会打折?这两年推出的便民便企举措是不是不管用了?新冠肺炎疫情下,企业和老百姓的这些担心,检验着北京营商改革是否见真章。

“最近的营商环境改革适逢其时,有助于减轻疫情对北京经济的影响。”马钦说,北京最近有许多简化程序、降低收费、在线办理服务的改革,已被证明是疫情期间维持经济活动的关键,也有助于经济复苏。

让人好奇的是,疫情之下竟能迅速上马不见面审批、不见面办理,是如何做到的?以不动产登记为例,依靠区块链技术,实时调用公安、民政等11个部门13类信息数据共享,将材料审核时间压减至2分钟,线上自动生成不动产电子证照,实现了全流程网上办理。

早在北京本轮营商改革之初,本市就开始探索借助区块链、大数据等数字技术,实现“全程网办”“一网通办”。世界银行的专题报告中专门把这些举措向其他经济体推广:电子政务服务在北京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市区级政务服务中有90%以上可在线办理;北京利用区块链将全市53个部门的职责、目录以及数据高效协同地联结在一起,打造了“目录区块链”系统,允许及时、有序地共享和检查关联部门的所有相关数据。

“今年以来,北京市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改革作为抗击疫情、支持复工复产、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抓手,着力将疫情的‘危机’转化为提升政府效能和企业群众办事便利性的‘契机’,坚定不移持续推进各项改革工作。”市发改委负责人说,北京大力推行“全程网办”“无接触服务”,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和办事便利性的同时,制定应急方案,最大程度降低对企业和群众的影响;对于已取得的施工许可证有效期可延长至疫情防控解除后三个月;在供排水、供电等方面,市政企业提供24小时电话、网络咨询等,确保市政接入服务不停不断。

持续升级不只为应对考核

“北京有许多措施可能成为供中国和世界其他城市借鉴的改革蓝图。”马钦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北京的中小企业接入电网可以完全在线免费完成,世界上只有少数几个国家的效率如此之高,这让开办企业也变得更便宜、更容易、更快,使北京成为该领域世界最先进的城市之一。

他赞叹的北京“获得电力”指标,在去年世行考核中已是满分。早在2018年,北京在全国率先推出低压电力接入“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的三零服务,2019年又延伸至水、气领域,每年约为企业节约成本8.8亿元。

即便是满分项,北京新一轮营商改革也没有扔下这个。2020年,北京一方面创新推行“非禁免批”,针对水、电、气“三零服务”项目,在禁止区域外免除园林、交管、规划、住建、交通等部门占掘路审批,另一方面完善停电财务遏制措施,建立中断供电奖惩考核机制,成功使获得电力实现2个环节(受理签约、施工接电)、10天办结。

“开办往往是公司的第一步,但后续的变更、注销事宜却是更加频繁的!”每年要给70多家分公司办理各种事项的北京励鼎汽车销售公司法务冯伟丽对公司注销和变更格外关注。

其实,世界银行的考核指标里并没有对“企业变更”有要求。但听到了企业呼声,北京依然将企业变更业务列入了3.0版政策的改革范围,减少企业重复跑动和材料提交。如今,北京已经实现企业开办办理环节由7个精简为1个、办理时间由24天压缩至1天,在全国率先进入“1”时代,同时市场主体的变更、注销也纳入“e窗通”办理,并在全国率先简化员工新参保登记信息,将原来需要企业录入的63项个人信息简化为6项。

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三年来,北京市压茬出台优化营商环境1.0、2.0、3.0版系列改革政策,破解关键难点问题。“1.0版政策主要围绕世行评价10个指标进行改革,2.0版在1.0版基础上增加了企业和群众反映集中的诉求和问题,进一步巩固拓展改革。3.0版全面对标企业和群众需求,更加强调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市发改委负责人说,北京市以世行评价为抓手,以评促学,以评促改,以评促优,深入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打通“堵点”、疏通“难点”,持续提升企业群众实实在在的改革获得感。

“超出营商环境考核的指标也同样重要,在加强创新和改善融资渠道等方面,北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特别是对中小企业来说。”马钦说,北京清楚地认识到这些挑战,我们相信北京将继续在所有关键领域进行改革。

立法规范对标全球最佳

过去亦庄经开区分散在各个部门的审批权限如今全部集中到行政审批局一个部门,194个申请事项都是一枚“行政审批专章”来审批;“五险一金”今年只需网上一次合并申报,剩下的事交给人力社保部门,把数据直接传递给税务、医保、公积金部门;企业建设小型工程项目需要接入市政公用设施,供水等市政公用企业实现上门免费服务;老百姓不出家门在手机上就能免费获取法人或非法人组织的不动产权属信息、自然状况信息、是否存在权利负担等关键信息……

今年,越来越多全国少见或北京独创的改革举措陆续落地,让企业和老百姓每隔几天就“眼前一亮”。实际上,这些措施都已写进今年4月28日开始施行的《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中,这一条例共有82项配套政策,截至目前已经陆续出台61项。

过去都是各部门出台的营商改革举措,为何仍要以立法的形式出台北京版营商条例?

“两年来北京市推动了许多改革,有些改革是全国领先的,《条例》将政策上的规定法治化。这些改革成果从法律层面上予以固化,将更大力度促进各方执行。”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更重要的是,营商环境改革是政府“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涉及领域多、范围广、难度大,需要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也需要以法治保障改革,以法治推进改革。

换句话说,如果营商改革的任务没有履行到位,过去顶多算失职、违规,而现在则变成了违法。

在规范政府行政行为方面,《条例》明确了很多约束性规定。比如针对涉企检查部门多、频次高、干扰企业正常经营的问题,明确本市在现场检查中推行行政检查单制度,不得擅自改变检查内容、检查方式、检查标准;企业格外关心的市场准入、招商引资等政策措施制定时,相关部门还应当进行公平竞争审查,当市场主体认为政策措施影响公平竞争的,有权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举报;政府和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未按照条例的规定依法履行职责或者侵犯企业合法权益的,将被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世行的专题报告特意为《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点了赞,称这是“对北京市的营商环境改革议程做出了更细化的制度性安排,对标国际最佳实践,为营商环境改革提供解决方案”。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优化营商环境需要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具体来看,《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确定了以告知承诺为基础的审批制度、以信用为基础的监管制度、以标准化为基础的政务服务制度、以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制度、以法治为基础的政策保障制度等五大制度,全方位、系统性推进营商环境改革。“《条例》出台标志着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在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的道路上又迈出重要而坚实的一步。”市发改委负责人说。本版图片 和冠欣 戴冰

责任编辑:冯翀(QZ0019)作者:曹政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