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北京> 正文

北京援藏医疗专家:救治患者 培养人才

2020-09-01 02:36 新京报

来源标题:援藏医疗专家:救治患者 培养人才

8月27日,拉萨市人民医院骨科病房内,北京积水潭医院儿童骨科援藏医生杨劼正在与其他医生会诊一位藏族老年患者。摄影/新京报记者 赵亢

8月27日,一位藏族大妈双手抬起,祝福并感谢拉萨市人民医院落松群培医生对她的治疗。摄影/新京报记者 赵亢

8月27日,北京积水潭医院儿童骨科援藏医生杨劼在为一位藏族妇女检查腿部肿胀。摄影/新京报记者 赵亢

8月27日,北京妇产医院妇瘤科援藏医生赵辉正在查看患者病历。摄影/新京报记者 赵亢

8月27日,一位藏族母亲正在询问如何才能挂到北京援藏医生的号。摄影/新京报记者 赵亢

8月27日14时左右,拉萨市人民医院妇科办公室,医生繁忙间隙吃饭。摄影/新京报记者 赵亢

8月27日,患者在拉萨市人民医院楼下扎起帐篷。摄影/新京报记者 赵亢

8月30日上午9点,双侧髋关节高位脱位的3岁藏族小姑娘卓玛(化名)被推入手术室,进行首次单侧治疗。矫正手术将进行三次,持续时间超过两年。

而就在一个月前,这样复杂的手术在拉萨市人民医院还难以完成。

今年7月31日,北京积水潭医院小儿骨科副主任杨劼随第六批21人的援藏医疗队抵达拉萨,填补了西藏儿童骨科专业诊疗的空白。

从2015年北京市第一批组团式医疗援藏专家人才队伍进藏,截至目前,从北京22家医院派出92名专家人才,协助拉萨市人民医院成为西藏唯一一家“三甲”级医院。

手术两小时后险些站不住

正常的股骨头是在髋臼内,但由于遗传等因素,卓玛的双侧髋关节在妈妈子宫里时就出现了高位脱位。几个月前,卓玛家里发现,孩子走路时撅着屁股。家人带着孩子求医问药,却得知在当地无法治疗。杨劼来到医院没多久,卓玛的手术就被安排上了。

8月30日上午十点一刻,杨劼走进手术室,主刀卓玛的手术。“我算上手术台比较早的。”杨劼说,此前有不少援藏医生因高原反应出现较为严重的症状,为此医院给了大家一段休息适应期。在这期间,杨劼看到有患者求医,没忍住就上了手术台。卓玛的手术前,杨劼已经完成了七八台手术。

然而高原环境终究给援藏医生们带来了桎梏。

一天半夜十二点,医院送来急救患者,杨劼疾步走去手术室,连续站立手术两个多小时。“回来后就吸氧了。”杨劼说,医院在宿舍准备了几台供氧设备,自己此前一直没用,但那一次体力消耗让他有些站不住。

赵辉是第二次来援藏,九年前他作为妇产科大夫来援助,现挂职医院妇科肿瘤科主任。“上次来的时候是三十岁出头的小伙子,每天运动跑步,现在尽量保障不做太大动作。”赵辉笑笑,九年的变化之大也让他感慨。“以前一个手术可能就要转移到内地去做,现在拉萨市人民医院已经建立起妇产科危重症救治中心,越来越多疑难重症可以在本地解决。”

科室门外患者排起长队

8月底,北京多家医院专家在拉萨市人民医院开展免费义诊,重点帮助建档立卡户进行高原藏区常见的白内障和膝关节病手术筛查。

北京医生来拉萨义诊了,消息传开,门诊楼队伍排出20米远。

41岁的德吉出现在队伍中。去年在北京医生的手术治疗下,德吉重新站了起来。这次她从将近两百公里外赶来,希望进行复诊和指关节的进一步检查。

德吉老家位于那曲市尼玛县,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年平均气温-2.2℃。以放牧为生的德吉,32岁起出现关节疼痛等症状,由于缺乏医疗条件和自己轻视治疗,德吉渐渐坐上了轮椅,甚至吃、穿、上厕所都需要丈夫帮助。“成了一个没用的病人。”德吉回忆起来有些伤心。

让她没想到的是,瘫痪乘坐轮椅多年,竟然在去年10月手术后,第三天就成功下地。

2019年8月,第五批援藏医疗队来到拉萨,新增北京积水潭医院“以院包科”,签订骨科援助协议,拉萨市人民医院在各地走访贫困户,开展“爱膝行”扶贫工作。该项目至今已完成15例患者救治,实施救助资金100余万元。

没有花一分钱,德吉完成了两次共计29.6万元的手术治疗。一家人搬到海拔相对低的地方,现在她最喜欢做的事,就是牵着孩子的手在家门口散步。谈及自己身体逐渐康复,德吉和丈夫眼里充满感恩和敬意。

如今,每天都有从几百公里外赶来的藏民,带着病历在科室门外排队,询问是否有北京来的大夫。甚至有藏民在医院空地上扎帐篷住了下来,等待北京专家的诊治。

给藏医徒弟“开小灶”

卓玛手术的时候,手术室一共有九个人,近距离观摩这场在本地具有填补空白意义的儿童骨科矫正手术。

35岁的落松群培是旁观医生之一,也是杨劼今年的徒弟。手术开始,杨劼边操作边向身边同事讲解其中的要点和问题。“老师讲解很细,比如这个切口有什么重要组织注意避开,具体这个手术如何操作,如何旋转位置,再造修补等。”

从中国医科大学毕业后,落松群培便留在了拉萨市人民医院,杨劼是他的第四个师傅。落松群培说,他跟已经回京的老师还是时刻保持联系,老师们会经常发来消息问询业务进步情况。

落松群培说,除了技术增进,最大的改变是很多医疗观念的变化。例如此前医院收治骨折病人后,会进行大创口开刀,经常出现伤口感染难以愈合等问题。援藏老师告诉他们,这样的处理方式已经是过去式,并教授了最新的微创技术。

今年杨劼和同事们还给藏医徒弟“开小灶”,更加关注论文写作的帮助,推动当地专业科室的发展。“刚来的时候院领导开玩笑说,要用一年的时间把我们一二十年的专业知识榨干。”

此外,援藏医疗团队会打包内地先进经验,将当地医生送往北京培训。挂职拉萨市人民医院院长的任轶告诉记者,2015年整个医院只有8个高级职称专业人才,现在这一数字已经超过50人。

献上洁白的哈达

2018年1月,拉萨市人民医院举行“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揭牌仪式,成为西藏自治区首家地市级“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2019年,拉萨市人民医院年门急诊量首次突破30万,达到30.2万人次,同比增长16.3%;手术台次达到3472台,同比增长14.9%。

2020年,拉萨市人民医院继续推动“五大中心”建设,新增神经外科、内分泌科两个重点学科,并围绕科室建设填补空白项目10余项。

任轶介绍,目前,医院已经在谋划“强三甲”建设,新增皮肤科、精神科、临床心理科3个专业学科,并将原有的19个诊疗科目增加至目前的32个。同时在今年的援藏团队中,增加了管理人员的数量,促进医院基建财务,基础运行,管理水平增强。

获得救治的藏民会向医生献上洁白的哈达,赵辉、杨劼的办公室已经不知道挂了多少条。

责任编辑:詹雨泉(QZ0018)作者:马瑾倩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