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北京> 正文

北京积分落户6032人拟获得落户资格,10月15日起开始公示

2020-10-15 10:14 新京报

来源标题:北京积分落户6032人拟获得落户资格,今日起开始公示

10月15日,北京市人社局发布公告,2020年公示拟取得落户资格人员6032人。拟取得落户资格的申请人名单自2020年10月15日至22日在市政府门户网站“首都之窗”公示。

按照每年6000人规模并实行同分同落,今年共有6032人拟获得落户资格,对应最低分值为97.13分。即日起至10月22日,积分落户工作转入公示阶段,相关人员名单将在市政府门户网站“首都之窗”公示,接受社会监督。经公示无异议的,可在2020年10月23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间,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北京市常住户口。

对拟取得落户资格人员有异议的,请在公示期内向相关部门实名书面反映(电话:010-63135162,传真:010-63135367,联系地址:西城区永定门西街5号,北京市积分落户服务中心,邮政编码:100050)。反映问题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相关部门将根据反映情况进行查证。经查证属实取消落户资格的,落户资格不递补。

取得落户资格的申请人办理北京市常住户口时限为2020年10月23日至2022年12月31日,请安排好时间,错峰有序办理。今年将实行电子调函,经公示取得落户资格的申请人,审核通过后可自行打印调函前往公安分局办理落户手续。

档案审核由调京后的档案接收部门按相关规定办理。材料清单、办理流程详见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政府网站积分落户服务专栏提示。

取得2020年积分落户资格人员随迁未成年子女的出生日期计算为:截至2019年1月1日(不含)不超过18周岁。

官方释疑:

今年积分落户取得资格人员有什么特点?

北京市人社局介绍,今年是北京市新版积分落户政策实施第一年。从7月新政发布至今,共有122852人参与申报,相关部门累计核查数据76.6万条、接待咨询4.7万人次。

总体来看,社会理性参与申报,政策普惠作用凸显,体现以下三个特点:一是人员呈现“三广两稳”特征。“三广”即来源分布广,来自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河北、辽宁、黑龙江、山东、吉林等北京市周边及东北省份人员占比近7成;覆盖领域广,公示人员涵盖现有行业分类的75%,从事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及文化产业工作人员占比在50%以上,74.8%为民营企业从业人员,高新技术企业工作人员占比34.7%,充分体现了积分落户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方面发挥出积极作用;年龄跨度广,从30周岁至57周岁都有,中青年仍占主体。“两稳”即两项基础指标主要占比保持稳定,公示人员合法稳定就业、合法稳定住所两项基础指标积分占比61.25%,较试行期提高约1个百分点,符合国家政策要求,更加突出积分落户面向在京工作居住时间长、做出积极贡献的普通劳动者的政策定位,更好体现存量优先、公平公正原则。

二是导向指标作用明显。从公示人员积分情况看,在保持连续稳定的基础上,导向指标对城市功能和布局优化调整发挥了积极作用,政策效果叠加体现。

比如职住区域指标调整后,受政策修订及引导效应等因素影响,在郊区居住或工作的人员占比有所增加;教育背景指标中,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员仍占主要比例,单证学历或学位申请人获得了公平合理的积分机会;纳税指标、年龄指标调整也体现了平滑分值差距、更加公平公正的政策目标。

三是申报服务信息化水平再度提升。在去年四项积分指标“零填报”的基础上,今年线上填报简洁流畅,各环节能优尽优、能简尽简,体验更加亲民。据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进一步提高信息透明度,强化社会监督,与往年仅公示总积分相比,今年还对各项指标积分进行全公示,即对2项基础指标和7项导向指标积分均进行公示。

“首都之窗”和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政府网站积分落户服务专栏已发布《关于2020年积分落户公示及落户办理有关工作的通告》。在公示期间,对公示人员有异议的,可向相关部门实名书面反映,经查证属实的,取消其落户资格,对违反诚信申报的申请人和用人单位,将严肃追责,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调京档案接转及其他注意事项可参看积分落户服务专栏《北京市积分落户申报手册》及相关提示。同时,为进一步简化落户手续办理流程,今年将试行电子调函,经公示取得落户资格的申请人,核准通过后将直接发送电子调函,申请人可自行打印调函前往公安分局办理落户手续,如无随迁子女且无其他需提交凭证原件的,无需再向区窗口提交纸质材料。

相关负责人表示,北京市积分落户政策旨在落实国家户籍制度改革要求,逐步推动解决长期在京合法稳定就业居住普通劳动者的落户问题。截至目前,2018、2019年取得积分落户资格人员12046人,已落户11557人,随迁子女8848人,共计落户20405人。

责任编辑:纪敬(QC0003)作者:吴为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