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北京> 正文

北京海淀加快建设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

2021-01-23 06:59 北京日报

来源标题:海淀加快建设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百度、旷视等一批中关村科技企业在快速大人流测温、辅助诊断设备等方面提供了科技硬支撑。召开2020中关村科学城北区高能级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发布《中关村科学城北区发展行动计划》《关于中关村科学城新时期再创业再出发提升创新能级的若干措施》,中关村科学城按下“北区”纵深发展加速键。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科技创新片区挂牌,北京市首家自贸试验区银行分行落地海淀,新基建、新场景、新消费全面布局。“大城管”体系持续发挥作用,“城市大脑”成为全市样板,推动城市精细化管理向智慧更靠近一步。

回首2020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发展环境,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海淀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年度和“十三五”主要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为海淀“十四五”开局奠定了坚实基础。站在“十四五”新起点上,海淀区将勇当领头羊,把原始创新能力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聚焦中关村科学城,进一步丰富“中关村精神”的时代内涵,加快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宜居宜业城区和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建设步伐,开启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建设新征程。

创新新能级 当好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排头兵

“十三五”时期,海淀区构建“创新雨林”生态体系,中关村科学城建设跑出“加速度”,形成海淀特色的高精尖经济结构。数据显示,海淀区经济总量年均增速7%左右,高于全国、领跑北京,经济总量和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连续五年保持“双第一”;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达90%左右,远超中等发达国家水平;高新技术企业总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2020年,海淀区地区生产总值有望历史性突破8500亿元大关,中关村科学城高新技术企业总收入预计突破3万亿元,增速达13%。为开启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宜居宜业城区和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建设新征程、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创新”一词在全会公报中被反复提及、贯穿始终,并首次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创新”根植于海淀的基因之中,“十四五”开局之际,海淀区将聚焦中关村科学城,全面提升创新发展能级,让创新成为支撑“十四五”发展的强大引擎。

中关村科学城北区规划建设加速推进。海淀区将重点实施翠湖片区、永丰片区土地一级开发项目,启动冷泉村、上庄村等村庄腾退,推进83万平方米安置房建设,加快苏家坨、温泉等135万平方米“一镇一园”项目进度。

在强化原始创新策源功能上,海淀区将全力做好国家实验室落地建设和配套服务,保障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重组,支持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微芯区块链与边缘计算研究院、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和新型研发机构发展,大力培育前沿产业集群;建设智源未来智能系统平台、区块链算力平台等一批新型基础设施和科技应用场景,打造人工智能、区块链、量子信息等战略长板;实施研发投入倍增计划,开展通用底层技术布局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

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海淀区将完善“龙头企业+中小创新企业+公共平台+高校科研院所”的创新体系,强化工作推进机制,加快建设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

在创新动能加持下,海淀区将以大信息为支柱,以大健康为突破,以科技服务为基础,加强高精尖产业组织,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加完善。实施数字经济发展行动计划,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引领区;壮大产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等优势产业,做强集成电路、医药健康、网络安全等战略性基础性产业,布局量子信息、卫星航天等未来产业;推进金融科技与专业服务创新示范区、科创金融试验区建设,推出一批主题楼宇,落地一批机构企业;健全创新型企业梯度培育机制,加强深层次服务,培育更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上市企业、独角兽企业、隐形冠军企业;提升孵化器、众创空间的专业服务水平,推动投资机构和孵化机构加强合作,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更加精准培育潜力型企业,助力中小企业跨越式发展。

生态新画卷 让城市美丽且宜居

空气优良天数292天,全区污水处理率99.3%,森林覆盖率35.78%……一组组数据见证着海淀生态环境的持续优化。海淀区坚持绿色发展,实施“一微克”行动和“水清岸绿”计划,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重大成效,水网大循环初步形成,空气质量和地表水环境居北京市城六区首位;城市绿化覆盖率提高到53.0%,森林覆盖率达到35.78%,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全域绿色生态网络基本形成,良好生态环境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靓丽底色。

为了让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城市美丽且宜居,海淀区将在“十四五”时期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以更大力度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筑牢生态基底。编制出台《海淀区园林绿化系统规划(2020-2035)》《“十四五”时期海淀区园林绿化行动计划(2021-2025)》《北京市海淀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21-2035年)》。

2021年,海淀区将继续开展“一微克”行动,协同控制细颗粒物和臭氧污染,确保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细颗粒物年均浓度努力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坚持水岸共治、建管并举,实施“水清岸绿”行动计划,建成20公里慢行滨水走廊,强化河湖长制,确保考核断面水质稳定达标、持续改善。

建成“一网一库四平台”,形成高效的垃圾分类管理网络。海淀区将加强桶站精细化管理,推进密闭式清洁站改造和小型密闭式垃圾收集车更新;加快建设再生资源预处理中心、大工村厨余垃圾和建筑垃圾终端处理设施,提升垃圾终端处理能力;建立健全群众参与的可持续机制,推动市民文明习惯养成。

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抓手,全面拓展绿色生态空间。海淀区将高标准完成1700亩新增造林绿化工程,建设厢黄旗等6个公园绿地;推动京张铁路遗址公园建设,实现成府路至知春路段主体工程年内完工;规划研究“清河七龙珠计划”,形成与京张铁路遗址公园联动,搭建缝合东西、连接南北的海淀城市更新蓝绿十字骨架;加大腾退还绿、留白增绿力度,精心营造城市绿景。

海淀区城市大脑智能运营指挥中心 摄/饶强

城市新形态 规划引领优化城市功能

从“大城管”体系到“城市大脑”,“十三五”是海淀城市品质持续提升的五年。2020年,海淀区不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加快实施分区规划,稳步推进专项规划、街区控规编制,城市面貌明显改善。

“十四五”时期,海淀区将进一步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坚持规划引领,加速分区规划扎实落地,促进减量发展、创新发展,推进南区城市更新、三山五园品质提升、北区集约发展,形成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格局,构建新型城市形态。

起好步,开好局。在“十四五”开局之年,海淀区将做好8个街区控规和24个保留村村庄规划编制,推动重点功能区规划、专项规划与街区控规有机融合;注重城市设计,加强建筑高度、城市天际线、第五立面、城市色彩管控,完善设计方案审查机制;深化市区协作规划机制,发挥街镇责任规划师作用,努力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融入设计、施工、运营各环节,精心打磨好每一个街区、每一栋建筑,让城市更有活力、更有温度。

2021年,海淀区将加强土地管理,推动土地一级开发向土地整理转变、项目平衡向区域平衡转变,带动功能、产业、人口合理布局。实行“先定项目后供土地”,确保土地、空间和科技、产业精准匹配;建立闲置和低效用地台账,综合采取收储、回购、升级等方式,促进产业用地有机更新;对新增产业用地,鼓励区属平台公司开发持有、量身定制产业空间,增强产业引导和资源管控能力,支持驻区企业盘活自有用地,置换引入新的高精尖项目;落实“村地区管”,管好用好集体产业用地、村庄公益设施用地、宅基地、基本农田和耕地、生态林地;持续抓好规划和自然资源领域问题整改,扎实推进专项治理,健全长效机制,巩固治理成果。

为做好建筑规模“减法”和环境提升“加法”,海淀区实施《三山五园地区整体保护规划(2019年-2035年)》,统筹建筑减量、村庄腾退、文物保护、景观提升、交通疏堵、城市管理等各项工作,全面开展三山五园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高水平建设三山五园艺术中心,打造文化新地标。

在城市更新上,海淀区将探索城市更新的市场化政策机制和可持续的路径模式,统筹推进“马上清(青)西”地区城市更新,扎实做好北大西门片区改造升级,协调推进五塔寺、明光村、朱房、冷泉、上庄等地区腾退改造。同时,加强城市精细化治理。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加快“城市大脑”实施步伐,完成AI计算中心建设,拓展智慧能源、智慧消防、智慧社区、智慧水务等应用场景,打造城市智能治理开放平台。

生活新品质 持续办好民生实事

“十三五”期间,海淀区围绕“七有”要求和“五性”需求保障改善民生,深化“吹哨报到”改革,完善“接诉即办”机制,基本公共服务质量持续提升。其中,2020年建设家庭养老照护床位9318张,建成13个社区养老服务驿站;新增学前教育学位9300余个,新增中小学学位4000余个;建成40个区级社区议事厅,形成“1+1+N”社区协商议事模式。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一批批民生实事落地见效。

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升群众生活品质是海淀区一以贯之的奋斗目标。未来,海淀区将继续紧扣“七有”要求和“五性”需求,办好民生实事,办到群众身边、办进群众心坎。

2021年,海淀区支持利用集体土地建设一批保障性租赁住房,做好公租房配租,提升群众居住品质;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增加普惠学前教育学位1500个,中小学学位4000个,打造中关村科学城北区优质教育资源聚集地,建设线上优质教学资源库,探索“互联网+教育”和人工智能教育教学应用;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加快建设北部医疗中心、苏家坨中心医院,提高家庭医生签约率和服务质量;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打造“一刻钟健身圈”;改善群众出行条件,推进轨道交通建设,新增城市道路里程,实施疏堵工程,创新错时停车、车位共享、智能管理模式,拓展路侧停车管理改革成果。

同时,海淀区也将担当起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先行区的责任使命,从衣食住行、教育就业、医疗养老、文化体育、生活环境、社会秩序等各方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擘画新蓝图,奋进开新局。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海淀区委区政府将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敏锐研判“危”与“机”、精准把握“时”与“势”,激扬斗争精神,勇于担当作为,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宜居宜业城区和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而努力奋斗,为首都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海淀贡献。 

责任编辑:詹雨泉(QZ0018)作者:魏昕悦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