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北京> 正文
北京政协委员热议身边的城与未来的城
2021-01-25 03:19 北京青年报

原标题:《规划纲要》描绘北京城市蓝图

委员热议身边的城与未来的城

制图/沙楠

提交本次“两会”审议和讨论的《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描绘出一幅因都而兴、因都而立的城市建设蓝图。比如,北京要建“博物馆之城”,让市民方便地享受有深度的文化盛宴;北京要建“设计名城”,一座座特色小镇尽显创意之美;北京还要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让消费的源泉充分涌流;此外,北京还要建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学习型城市、生态城市……这一个个丰富多彩的“城”,对应着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连日来,北京市政协委员们围绕“十四五”《规划纲要》的实施协商议政,对于“身边的北京城”,委员们结合专业解析短板;对于“未来的北京城”,委员们立足发展详尽支招。

关于数字的城

未来支招:网络安全与数字化同步规划

当前短板:大数据“智慧感知”能力弱

“十四五”时期,北京将努力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市政协委员、中国银行首席科学家郭为民建议未来的“数字之城”应该打造数字金融、数字医疗、数字教育和数字交通,对应解决老百姓的融资、看病、上学、出行等急难愁盼问题。郭为民认为尤其是数字医疗方面,应建立健全城市人口健康信息基础数据库,促进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业务应用系统互联互通,实现各级医疗机构就诊数据实时调阅,这样也可提高公共卫生智能监测预警能力。

市政协委员、首钢集团总建筑师吴晨则建议构筑一个“数字底座”,这个底座融合全空间三维数据,建立实时映射的城市信息模型与物联感知体系,构建城市运行与管理“一张图”,不论是规划设计、城市建设还是城市治理,所有城市场景的营造均建立在底座之上。

市政协委员、奇安信集团董事长齐向东还提出,网络安全要与数字化同步规划、建设和运营。他表示,随着数字化转型加速演进,网络攻击频率将变得更高、烈度更大,全面提高网络安全体系防御能力迫在眉睫。否则数字技术的作用将会大打折扣。齐向东建议,由重点单位作为责任主体,在5G、工业互联网、车联网、智慧医疗、智能制造、智慧交通等重点信息化项目和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系统建设中,明确提出网络安全预算比例不能低于15%。同时,进行定期的网络安全实战化演练,监督检查各重点单位的防御能力的建设与运行效果。

建设数字之城,目前的“短板”也是较为明显的。吴晨委员指出,当前北京在“应用场景”建设过程中重复建设、重复投资;数据整合能力不足,缺乏统一平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的数据资源融通成效不足;智慧感知治理能力不足,新技术在数据采集中的利用率不高,数据质量、丰富度、可利用性不足,治理平台的仿真预测能力还需要提高。

关于生态的城

未来支招:恢复城市生态多样性

当前短板:风沙带边缘加“春旱”

《规划纲要》提出,到2025年,全市森林覆盖率将达到45%、全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8%。到2035年,天蓝、水清、森林环绕的生态城市基本建成。事关百姓幸福指数,政协委员们对“生态之城”的建设也颇有感想。

民革北京市委带来的集体提案中建议,未来的北京在生态政策上,应提高山区造林标准,生态涵养区平原造林管护费用应由市级财政全额承担。在造林质量上,应遵循自然规律,以乡土植物为主,构建“复层、异龄、混交、多功能”的近自然地带性植物群落,形成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在城市森林的建设上,应充分考虑生物多样性恢复,为鸟类等野生动物提供食源和栖息场所;同时考虑城市森林功能的发挥,为市民休闲游憩、健身疗养、体验教育等创造条件。

除了植树造林,控制碳排放也是实现生态之城建设的重要途径。北京市政协副秘书长、民进北京市委副主委李昕就“碳中和”提出建议:一是北京市需要进一步加大低碳投入,落实各区低碳工作,比如孵化碳中和产业链,设立专项基金等;二是可以发起大型会议、展览、演出等活动的碳中和倡议,对做得好的活动组织方进行表彰与宣传;三是开展重点项目碳排放评价等。

当前生态之城的短板是什么呢?市政协委员、生态学专家、北京林业大学教授李俊清指出,北京在生态方面的短板有三:一是处于风沙带边缘,风沙比较严重;二是春天干旱,气候条件不太好;三是人口多产业复杂。李俊清委员认为,北京克服这些短板有着两方面的充分优势,一是从地理环境看,生态涵养区占北京的半壁江山,且有很好的自然生态系统;二是从人为因素看,北京连续进行了两个五年百万亩造林,不但在山区、浅山区大量造林,还在重要水源地、弃耕地、保护地附近造林,使北京的森林覆盖率大幅提高。这样使得北京的生态系统得到了很好的修复和重建。

政协委员们同时指出,北京的生态之城建设从来不是一枝独秀,而是要放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框架之下考量。李俊清认为:“北京要建生态之城,必须实现京津冀一体化。大气和水资源污染的联防联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都要一体化协同发展。”

关于学习的城

未来支招:高校建学习平台向市民开放

当前短板:在线成人教育机构预付费陷阱

构建学习型城市是推进首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涵。《规划纲要》描绘出学习型城市的图景:营造一个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社会环境,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学习体系。“十三五”期间,本市100个市级“市民终身学习示范基地”已经建成、17家区级老年大学完成挂牌,覆盖17个区的“学分银行”也已建立,开始探索与实践市民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储存、认定和转换。

市政协委员、北京联合大学校长李学伟建议,未来北京建立学习型城市应该鼓励高校各学科、各学院搭建供市民学习的平台,开发与学科相关、符合市民需求的相应课程,进一步拓宽市民学习的渠道。他介绍说,目前北京联合大学11个校区、多个学院都开设了面向市民、企业的学习平台,为其提供专业的知识。

市政协委员、北京市石景山区信访办督查督办科科长杨朝霞认为,创建学习型城市,当前的短板之一就是各类型的成人教育机构不够规范。主要表现是:存在预付费退费难、虚假宣传等问题,引发了不少客户投诉。

杨朝霞建议可以参考石景山区建立的预付式消费信用监管和服务平台,对在线成人教育机构采用专用存管账户管理,加强预付资金监管,保障资金安全。

关于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未来支招:大力培育本土品牌

当前短板:“北京礼物”定位不清

基于扩大内需战略基点,“十四五”时期,北京将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打造国际消费时尚地标、国内外一线品牌总部机构在京落地、加快布局一批免税店……用通俗的话讲,“买买买”将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市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盟北京市委一级巡视员宋慰祖认为,北京要构建国际枢纽消费城市,就是要建造世界购物天堂。未来的北京,应该培育好本土消费品牌,而不是让全世界都来北京购买他国商品。

宋慰祖指出,未来的北京将能够吸引大量国际旅游消费者,因为北京拥有坚实的创新人才队伍和系统的商业街区和消费空间。但是,当前在消费国际化的进程中也存在短板,如北京老字号的国际化、创新力严重不足,更为重要的是“北京礼物”的定位还不够清晰。

据了解,“北京礼物”创建于2011年,2014年由北京市旅游行业协会进行了商标注册,2016年还被写入全市高精尖产品名录。主要分为传统工艺品、地方特色产品、纪念衍生品、文化创意科技产品四大类,是展示北京世界城市形象的标志性品牌。宋慰祖认为,“北京礼物”为北京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奠定了产业基础,但这个品牌创建多年还存在着定位不清晰,甚至经营理念混乱等短板。

为此,他建议制定《北京市促进旅游购物消费工作实施意见》,建立市政府促进旅游购物消费协同工作机制。由主管市领导牵头,文化旅游部门具体组织,会同文物、经信、科技、商务等部门,围绕旅游商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市场营造协同开展工作,协力推进,努力为打造国际消费枢纽城市提供支撑。同时,建议在王府井商业街挂牌建设“北京礼物”大厦,改造现有百货商场为国际消费商厦,探索构建集聚中国自主创新消费品的体验式、沉浸式购物场所。

关于书香的城

未来支招:银行与书店相结合

当前短板:市民身边缺乏阅读空间

在下一个五年,北京的文化味儿将更加浓厚。翻开“十四五”《规划纲要》,北京将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博物馆,建设博物馆之城。同时,积极发展实体书店,广泛开展全民阅读,建设“书香北京”。连日来,不少政协委员为此支招。

来自民主促进会的市政协委员,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林丽颖认为,未来的“书香北京”就是要多多布局实体书店,尽可能地增加阅读空间,但书店不是一定要布局在写字楼、商街等租金较高的地方,也可以在博物馆、艺术馆、便利店、银行网点等空间内灵活增加阅读空间,推动书店和其他行业跨界融合。

以书店和银行网点的融合为例,林丽颖在调查中发现,不少银行网点处于交通非常便利的地方,可以设置一些经营类、财经类书籍,为附近社区的居民提供阅读服务,“我们和银行的负责人员沟通,他们也认为,现在银行很多业务都通过线上可以办理,闲置空间确实需要重新规划与定位。”

为了增加阅读的便利性,来自九三学社的市政协委员、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文化标准研究中心主任闫贤良也建议,可以开展图书馆的知识图谱建设、提供数字图书的文化服务,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借助线上线下图书馆看到自己想看的书。

除了阅读空间的融合,阅读边界也需要继续延伸。市政协委员,掌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总裁张凌云建议,更多运用新媒体、数字化产品促进全民阅读。可以通过向市民读者免费派送数字阅读礼包,例如为0~6岁儿童免费发放“阅读包”等活动,扩大“书香之城”的服务范围。

对于当前的短板,林丽颖认为,目前北京的实体书店数量不够,且大多存在于写字楼、商业中,市民身处的社区以及便民设施缺乏阅读空间。

多位委员在提案中也谈道,尽管北京有很多优质出版社、书店、作家和荐读人,但缺乏统一的平台支撑,市民获取好书、讲座、展览等信息的资源较为分散。在阅读便利性上,人们从图书馆、书店等公众空间中较难获得优质的数字资源,数字阅读没有发挥应有的效能,没有起到普惠作用。

文/本报记者  董鑫  蒋若静  刘洋 雷嘉  武文娟  崔毅飞

责任编辑:张驰(QN0009)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