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北京> 正文

中关村东升科技园二、三期开工建设

2021-04-15 06:14 北京青年报

来源标题:中关村东升科技园二、三期开工建设

地处海淀区东升镇的中关村东升科技园,是全市首家国家级乡镇高新技术园区,汇聚了14家特色产业研发机构平台以及35家孵化器、加速器。东升镇成功探索出了一条集体产权开办科技园区的路径,解决了农民可持续增收、产业转型升级等诸多问题,成为了城乡结合部产业发展的样本。北京青年报记者近日采访了解到,目前,中关村东升科技园二、三期已经开工建设,建成后将为大信息、大健康等前沿优势产业提供发展空间,为地区发展提供有利支撑。

集体土地上建起园林式科技园区

上世纪90年代初,东升镇汇集了电焊机厂、铁芯厂、棉织厂等106家老工业企业。随着时代发展,传统工业企业逐渐失去竞争优势。东升镇通过对下辖的集体资产进行整合清理,以股份形式量化给村民,并用集体土地建起了东升科技园区。如此一来,资产变股权、农民变股东,每年都能拿到分红。

2007年初,中关村东升科技园正式动工。除东升镇原来的工业小区土地,在科技园区规划中,还将其周围的空地规划进来。“说是空地,实际上是个大垃圾场,园区投入2000万元,才完成3.3万平方米垃圾山、大批废品收购站综合整治工作。”东升镇相关负责人介绍。几年后,就在这片工业小区及周围垃圾场上,打造出了如今的园林式科技园区。

2010年3月,中关村东升科技园一期投入使用,园区绿化率超过50%。原工业小区内的20多栋厂房,按照不同高度分别改造成三至五层的办公楼,统一为赭红色学院派风格。2012年7月,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领导小组正式批准成立“中关村东升科技园”,享受全套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优惠政策。一期自开园以来,主动融入中关村科学城建设,优化创新创业服务。10年间,房租收入已由最初的占大头降至如今的40%左右,实现了由“瓦片经济”阶段进入创新驱动发展的新阶段。

科技园成功孵化百余个科创项目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中关村东升科技园与各大高校、院所深度合作,共同打造创新创业生态,产业转化成果显著。例如和清华工研院合作长达10余年,截至目前,已成功孵化100余个项目,孵化成功率超过90%。2020年,天智航、键凯科技、亿华通和九号机器人等4家企业科创板上市。

九号机器人公司是一家聚焦短距离交通工具和机器人创新研发的企业,产品涵盖平衡车、滑板车、配送机器人等。据九号机器人公司董事长兼CEO高禄峰介绍,公司于2013年下半年入驻中关村东升科技园,最初只有一个面积约五六百平方米办公区,发展至今公司的办公面积已扩大到1万余平方米,“公司的高速成长离不开科技园的创新服务和大力支持。”

高禄峰介绍,最近九号机器人公司研发了一款割草机器人,主要面向欧洲市场,推广前需在国内找到大面积草坪做测试,“我们提出能否在中关村东升科技园的草坪上做测试,园区立马答应了,为我们研发新产品提供了很大帮助。”此外,该公司研发的配送机器人也是在东升科技园率先完成测试的,为此园区还支持该公司对电梯进行了适配的智能化改造。

中关村东升科技园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支持企业创新创业发展,园区还整合政府、高校、科研院所和社会组织等资源,形成“项目入口-孵化器-加速器-上市企业”的多层次接力式培育链条,加快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落地。

到2023年海淀经济规模将达万亿

据了解,中关村东升科技园分三期开发。目前,二期工程已经开工,建成后将形成近100万平方米物业,为大信息、大健康等前沿优势产业提供发展空间,与周边金隅科技园等产业空间总体量将达300万平方米,相当于中关村西区,预计地区总产值将超过3000亿元,税收300亿元左右。与此同时,三期工程也已破土动工,建成后将在京藏高速西侧形成50万平方米产业空间,为地区发展提供有利支撑。

东升科技园的创新服务是海淀区支持创新创业发展的缩影。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海淀区提出“创新合伙人”概念,把科学家、高校、高新企业、第三方机构等各种创新资源整合起来,赋予“创新合伙人”地位,再发挥地方党委政府的组织优势,以企业需求为核心,围绕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痛点和难点提供服务。截至目前,中关村科学城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10550家,独角兽企业44家,上市企业242家。“十三五”时期,海淀经济总量年均增速7%左右。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8500亿元大关,经济总量和增长贡献均位于全市首位。

未来五年,海淀区将按照“一产融合、二产做强、三产更优”的思路,积极探索创新产业组织模式,在产业选择、新动能培育、结构优化、效率变革和人才支撑体系建设等各方面走在全市乃至全国前列。预计到2023年,海淀区经济总量将首次迈上1万亿元大台阶,2025年经济总量将突破1.2万亿元。

文/本报记者 王斌

摄影/本报记者 袁艺

责任编辑:冯翀(QZ0019)作者:王斌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