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北京> 正文

首都博物馆讲解员刘萍:享受每一次“超时”服务

2021-05-04 05:08 北京日报

来源标题:首都博物馆讲解员刘萍:享受每一次“超时”服务

昨天(3日)早上8时30分,距离观众进馆还有半小时,首都博物馆宣教部讲解主管刘萍就来到一层大厅,点名、给讲解员分配任务后,忙碌的一天开始了。

今年“五一”假期,首博每天开放4000个预约名额,5天的名额早早就被全部约满。从地下一层到五层的所有展厅,每一天,刘萍都要带着不同的观众上上下下,少说也要走上万步。“节假日虽然忙一点,但能为观众讲好展览,就是最开心的事。”她说。

上午9时,第一批观众通过测温、扫码进馆。“这是老北京胡同里最常见的垂花门,是内外宅的分界线。”在首博五层《京城旧事老北京民俗展》展厅,随着刘萍的讲解,观众走进一座座敞着门儿的四合院,一户人家正在办喜事,隔壁家生了小孩,还有人家在张罗着过年……“结婚时鹅笼里为什么要放大雁?”“小朋友穿的布鞋上面是什么动物?”“压岁钱应该什么时候发?”……看到人群中有不少活泼天真的小朋友,刘萍抛出一个个有趣的问题,她身边的孩子也越聚越多。

“这就是寻常百姓家的门,叫如意门”;“这是蛮子门,门墩儿是方形的,门被托起来了,是为了防止胡同里雨水倒灌”;“进了大门,再想往里走,就得穿过这道门了”;“大家闺秀讲究的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其实说的就是垂花门”……“胡同”里,每经过一道门,刘萍都要细细讲解里面的“门道”。“很多内容都不在讲解词里,都是我自己特意加进去的,为的是抓住大家的注意力。讲解不是照本宣科地背词,而是要‘因人施讲’。我希望用生动的语言和有趣的例子,让不同的观众群体都能了解老北京的民俗文化,有所收获、有所感悟。”

一个多小时的讲解,收获观众阵阵掌声。“原来男孩要穿虎头鞋、女孩穿猫头鞋,压岁钱要在大年三十夜里放在我们的枕头底下……”来自沈阳的男生小齐是个博物馆迷,他一路听着讲解,还不忘用爸爸的手机拍照做“笔记”。他说:“没想到老北京的习俗里,还有这么多有意思的事!”

来自苏州的王先生带着儿子、女儿一起来看展,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他说:“好动的孩子们完全被讲解员生动的讲解吸引住了。”

除了馆内的常设展,作为首博的“通讲”讲解员,各种临时展也是刘萍的主场。在刚刚升级重开的“读城——探秘北京中轴线”展览中,一件中轴线立体模型沙盘会“唱歌”——观众顺着“中轴线”滑动手柄,随着建筑屋顶的高低不断变换,会发出悦耳声响。“每一座建筑的背后,都有一段故事。”为此,刘萍在几万字的讲解词中又加入很多自己查阅的拓展知识,每当观众将手柄放在不同建筑的位置,她就会带出相关的拓展内容,与观众探讨。

一个上午的讲解终于结束了,刘萍摘下口罩透透气。“每天我们至少要为观众提供4个小时的讲解服务,一趟讲解需要1个多小时的时间,再展开细讲,经常会‘超时’,但是我享受这样的‘超时’。”她一边擦拭着脸颊的汗水,一边说,“服务好每一位观众是我的职责所在,对我来说,讲解本身就是一件令人愉悦的事,期待在每一次和观众的互动中,双方都能有所收获。”

责任编辑:张驰(QN0009)作者:李祺瑶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