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北京> 正文

新政促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 提升职业联赛品质打造“金牌球市”

2021-06-13 05:57 北京青年报

来源标题:提升职业联赛品质打造“金牌球市”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日前出台《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到2035年,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超过55%。支持北京体育职业俱乐部建设与发展,保持竞技水平全国领先,打造北京“金牌球市”。做好体育行业预付式消费管理,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保障体育赛事活动公共卫生和运营安全,市场主体做好运营过程中公共卫生防控预案、公共安全与应急预案等,注重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属地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管,确保体育赛事活动组织与运营安全。

提升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比例

《意见》明确,提升全民健身新品质,提升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比例。引导市民树立大健康理念,养成主动健身习惯。促进体育与健康、体育与教育融合发展,健全健身服务体系,完善全民健身示范项目。到2035年,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超过55%。积极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开展国民体质监测,鼓励将体质监测项目纳入健康体检范围。

同时,增加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供给。实施《北京市体育设施专项规划(2018年—2035年)》《关于进一步加强群众身边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三年工作方案(2020年—2022年)》。挖掘供地潜力,充分利用疏解腾退空间、城市“金角银边”和符合条件的公园绿地等,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持续推进公共体育设施和学校体育场地设施面向社会开放。

支持职业俱乐部建设与发展

推动体育赛事新发展方面,《意见》提出,打造和引进顶级国际品牌体育赛事。大力提升中国网球公开赛、北京马拉松等具有知识产权品牌体育赛事的国际影响力。支持北京国际雪联单板及自由式滑雪大跳台世界杯、KHL冰球联赛等高水平国际体育赛事在京举办。加强与国际体育组织及高水平职业俱乐部合作,鼓励引进国际顶级商业体育赛事,助力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

同时,提升北京职业赛事影响力。支持北京体育职业俱乐部建设与发展,保持竞技水平全国领先。鼓励职业俱乐部市场开发,加快构建职业赛事全产业链。创新赛事文化,提升职业联赛品质,打造北京“金牌球市”。此外,大力发展体育竞赛表演业。完善体育赛事体系,支持体育赛事与文化娱乐深度结合,推进体育竞赛表演业创新发展。鼓励体育社会组织和市场主体举办电子竞技比赛活动。提高青少年和校园体育赛事影响力。

加大冰雪运动场地设施供给

《意见》提出,促进体育消费新增长。建设一批户外体育活动营地和特色小镇,发挥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引领作用,推进体育服务综合体发展。拓展马术、击剑等精品体育运动项目发展空间,释放体育消费潜力,助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鼓励发展赛艇、皮划艇、帆船等水上运动项目。调整完善体育彩票消费结构。

引导冰雪运动消费方面,加大冰雪运动场地设施供给。打造冰雪运动品牌赛事活动,建立青少年冰雪U系列赛事体系,广泛开展校园冰雪赛事。坚持办好“北京市民快乐冰雪季”,以赛事和活动促进冰雪运动消费。

发展夜间体育消费方面,鼓励在热点商圈、地标场所举办夜间体育赛事活动,引导体育场馆延长开放时间,鼓励开展各类夜间全民健身活动,打造培育“夜尚京动”系列体育赛事和健身品牌。

做好体育行业预付式消费管理

《意见》还提出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消费评价制度,引导市场良性发展。做好体育行业预付式消费管理,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支持各类体育协会采用冠名、赞助、特许经营等方式开发无形资产。

此外,支持体育企业创新发展。建立体育产业创新培育机制,引导有条件的区在机制创新、特色培育、融合发展、金融支持等方面先行先试。着力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和品牌影响力突出的领军体育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主动融入“两区”建设与发展,充分利用政策优势,推进体育企业创新发展。

保障赛事公共卫生和运营安全

《意见》还明确要求强化政策保障,切实保障体育用地。严格落实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人均公共体育用地面积标准,新建居住小区要按照有关要求和规定配建社区健身设施。此外,健全体育产业人才支撑体系。鼓励市属高等院校、职业院校开设体育产业相关专业,积极对接市场需求,多层次培养专业人才。

《意见》要求,保障体育赛事活动公共卫生和运营安全。严格执行国家及北京市有关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法律法规,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常态化措施。市场主体应依法承担安全主体责任,做好运营过程中公共卫生防控预案、公共安全与应急预案等,注重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属地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管,确保体育赛事活动组织与运营安全。

文/本报记者 李泽伟

责任编辑:冯翀(QZ0019)作者:李泽伟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