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荣彬

2016-01-23 09:15

打印 放大 缩小

北京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短板。为此,我们建议:

一、运用倒逼机制,推动政府职能改革,营造创新创业生态环境

创新创业需要政府营造公开透明、公平竞争、开放有序的生态环境。举个例子,国内某高校,在聘请海外学者时就遇到了许多不“国际化”的问题,引进的人要面对国内人事制度中出生证明、婚姻公证、财务公证等“难题”,涉及到外交、公安、人保等多部门的政策协调。这说明,政府部门目前的政策法规与服务配套还存在不少“惯性思维”。我们还了解到,科研人员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用于各种项目申请、中期评估、结题审查、经费报销等,科研人员的时间和精力大量用于非科研工作中,特别是来自政府管理方面的具体事务中。虽然国家出台了许多鼓励政策,但是,落地效果不明显。所以,要要运用倒逼机制的通过改革来完善我们的制度和政策,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

我们认为,应进一步“简政放权”,发挥专业学会等社会组织的作用,建立成果、人才的专业化评价体系和标准,推动创新资源的优化集成和高效配置;加强科技研发、测试分析、质量监督、服务贸易、知识产权、金融服务、中试基地等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鼓励平台建设市场化、公用化,形成公共的创新服务体系;提供包括财政、税收、金融、人事、职称、知识产权、法律、科研基础设施开放共享、创业培训和指导等方面的政策咨询和代理服务。

二、发挥市场导向,加快发展创业服务业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仅是年轻人为就业而创业,更重要的是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再创业,这是一次产业革命。创业服务业主要是为创业者提供物理空间和创业过程中的各种软服务。做好创业服务,旨在方便创业、提高创业的成功率。创业服务业应从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化。

我们认为,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主体作用。政府应加大对创业服务业的扶持力度,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创业服务业,给予办公场所租金、税收减免及其它经营成本方面的政策优惠和补贴,引导创业服务企业对创业者提供较低成本的服务,帮助创业者摆脱“势单力薄”“单打独斗”的状态。

三、直面教育改革,培育创新创业人才

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基础,培养创新型人才这一目标对我国当前的教育体制机制和教学方式方法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我们认为,新一轮创新创业关键靠人。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说“所谓‘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是要调动社会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就是要使中国经济发展方式从过度依赖自然资源转向更多依靠人力资源。”一是重视吸引国际创新创业人才,搭建平台,调整政策,加强出国留学人员、海外华人、国际智力资源的引进。二是高度重视国内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北京应率先探索高校的创新创业人才的教育机制,改革传统教育的专业模式、内容和教学方法,改变考核标准,建立更贴近创新创业人才成长的教育体制。

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贾玉静(QC0005)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