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展示> 正文

疫情前后的西二旗:有人才有温度(投稿:网易新闻)

202010/2315:55

 年前,我接了个任务,来西二旗随机采访附近的员工,还原他们眼里的西二旗。类似的街采我做过挺多次了,但那次有点不太一样。

在三里屯、798,或者是大学校园,每个人都有足够的耐心停下来,很配合地回答几个小问题,言语之中也带着自豪,流露出他们自发的归属感。而在西二旗,遇到的人大多行色匆匆,带着点疲惫,没回答两个问题就忙着要回去继续生活。

1

疫情之前,下雨的西二旗公交车|来源:中国青年网

我只得身体力行来体会。和网上说得一样,大厂似乎能包揽员工的日常活动,健身、休息、用餐,所以这里的餐厅都零星分布——查到的一家肯德基和一家星巴克,还都是分布在两家公司的底商,至于其他娱乐场所,更是少见。

的确,这里是快节奏的工作场所,不是享受生活的地方,就像大家一提到天通苑,就会想到那是睡城,仅此而已。

转了两个小时,眼看快到他们下班的时间了,我心想应该采不到有价值的东西了,就准备收工。毕竟,谁忙了一天还想被路人拦住问些类似于“你幸福吗”的问题呢?

打击接踵而至:用滴滴打车,加上了优享,以为会秒接单,一看等待人数和预计排队时间,才意识过来,我在晚高峰时离开这里是何等愚蠢的选择。幸而后来选择拼车,和两个在附近上班的女生一起坐车去了西二旗站。

正是在车上,我得到了一些真正有用的内容。西二旗并非如媒体所说是个荒漠,这里也在慢慢地发生变化,比如新的餐厅正不断开起来,附近建立了小商圈,还有自行车专用道。

2

挤在13号线的车厢内,我盘算着年后再来一趟西二旗,拜访下新地方——毕竟,西二旗不止有大厂,这些小店面也是重要的齿轮。没想到,一拖就是半个多月。

虽有疫情影响,但园区的变化其实不算太多,只是多了测体温的通勤车。来往的人却是显著变少,随机一问,才知道这些公司虽说复工,但也只是轮流来人,多数还是线上办公,许多人被隔离在家乡省市,回不来北京。

我此前熟悉的那些疲惫神色,都被隔绝在了口罩里,只能从眼神辨认出些许防备。回去的路上,我点了份肯德基,选了无接触配送,望着排队取餐的人,我才明白一个事实。

有人的西二旗,才是真正的西二旗。

木北  专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