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强调要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
准确把握时代脉搏,真正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感受这块土地的温度、厚度与文脉,感受这块土地上人民的奋斗和情感,用心、用情抒写密云大地上的故事,是广大文艺工作者的责任与使命。密云古称渔阳,《辞海》载:“渔阳,郡名,以在渔水之阳而得名,治所在今密云县城西南,秦汉时辖境相当于今河北围场以南,蓟运河以西,天津以北,北京市怀柔、通县以东地区。陈胜、吴广戍渔阳即此。”密云还古称檀州,《密云县志》载:“隋开皇十六年(596年)正月,于旧玄地置檀州,辖密云、燕落二县。”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勤劳的人民,美丽的风光,祥和的环境,是密云得天独厚的优势。文艺工作者们要立足密云,着眼现实,聚焦时代,面向未来,深入挖掘历史,提炼深刻主题,弘扬高尚精神,讲好密云人民“保水富民”、绿色生态、攻坚克难、乡村振兴、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故事。
文艺创作不能固步自封,不能只依靠过去的经验来想象和书写今天的中国乡村,要增强创新意识,摆脱思维定式,突破创作瓶颈,寻找适配的文学表达,创作出体现时代精神、反映现实生活、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艺作品,为美丽密云提供文化支撑和精神力量。
文艺随时代而行,与时代共振。文学、美术、摄影、曲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以艺术的形式,反映时代发展变化面貌,反映密云区在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高质量发展中的生动故事和人民群众的精神风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优秀的艺术作品,用实际行动,努力开创密云文学艺术创作繁荣发展新局面。
作者:王也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