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品展示 > 正文

十六年弹指一挥间 通州旧貌换新颜

2022年11月24日

通州 我来了

“你是通州人吗?”“不是”。“那你干嘛来这儿啊?”“因为这不是第一届大学生村官嘛,也想能够响应号召到更广阔的天地有所作为啊。”哈哈哈哈哈……在村委会大爷大妈们的一阵笑声中开启了我来通州的短暂而长久的征程。

16年前我站在通州较为繁华的新华大街上,在人潮拥挤的公交车站焦急的等待着开往宋庄镇的车,足足等了半个多小时在一群人的推挤作用力下,我飘上了走出象牙塔后的人生第一站-宋庄。2006年正值新农村建设的高潮期,我有幸参与了宋庄镇北窑上村的新农村建设全过程。

从开始只能住在妇女主任家,到后来村委会盖新房,我有了独立的生活空间,用了短短一年时间;村里从原来的土路、扬尘四起,到新农村建设铺柏油路、改造旱厕、大规模发展设施农业,用了仅仅半年时间;从寂静无声的农村夜晚,到读书室、棋牌室、舞蹈室各类文体活动的兴起,仅仅用了两年时间。直到现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农村土地确权纷争、村民代表换届选举的慌乱、农村信用合作社如何发挥作用、村集体土地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些事件历历在目。

通州我来了,我真真切切的来了,新农村建设我实实在在参与了。三年时间不长不短,改革的步伐沉重而深远,我从初出茅庐的青涩中历练而来,从老百姓喜笑颜开的皱纹中欣然离开。

环保 我参与了

2009年我怀揣忐忑来到了环保局,大学毕业没能考上公务员始终是我的遗憾,没想到那一年梦想竟以这样的方式实现了。我不由得感慨,人生路真是殊途同归啊。

那一年,机动车排放管理站刚刚成立,环保局对机动车的监管也就是从那一年起终于有了第一支10人队伍,环保工作徐徐拉开序幕。“上站”让我从事业编的兴奋中猛然醒来,人手紧张、进京路口不断增多,加油站监管、入户检查、检测场驻场等各项工作需同步开展,是当时的机动车排放管理站面临的第一大难题。在环境保护注意力向移动源排放转变的同时,我们作为奋战在一线的环保人,有谁能知道,每天追着“墨斗鱼”跑,24小时独自上站驻守,高速路口趴在排气管下被喷的一脸黑的我们是怎样坚持下来的;又有谁能知道为了老旧车淘汰,我们长期奋战在小公共场站、公交车站,不熟练的运用着新式武器开展着终于不用靠肉眼判断尾气是否合格的检测。通州的环保工作因为有了对机动车的有序监管,才不断迎来了老旧车淘汰、非道路机械监管、加油站检测、进京路口成绩凸显的局面。

2015年以来的监察工作更是迎来了有史以来最难的“散乱污”清退、行业转型、煤改清洁能源、燃气锅炉低氮改造、155平方重点区域监管、餐饮油烟提标改造局面。作为监察执法的一员,虽然负责内勤工作,我也一次次在工作的量变中体会着质变带来的喜悦。

五六年前的今天,小散乱污企业遍布通州的各个角落,有时为了清退黑加工作坊,更是在驻点一蹲就是半天,涉刑涉拘案件及行政处罚案件也就是在2017-2019年达到了巅峰。我们用实际行动守护着生态环境的每一寸土地。

副中心 我见证了

前些天在生态部公众号上看到了“中国这十年”的报道,瞬间回顾起了自己作为生态环境人这十几年的辛酸与付出。从满头青丝到缕缕白发,有年龄带来的困惑更有工作带来的成长。很高兴这些年我能亲身经历并见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用环保人自己的方式讲述了通州生态环境保护的故事。

我见证了通州从昨天走来,副中心引领我们迈向未来;

我见证了生态环境质量持续的改善;

我见证了生态环境人代代相传的坚韧毅力;

我见证了副中心规划从无到有的恢弘壮丽;

我见证了生态环境铁军生生不息的铁血担当;

我见证了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历史进程;

我为能成为天蓝地绿水清的守护者感到骄傲。

作者:赵高阳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