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子皮,在平常人眼中纯属无用之物,但是在刘宝翠的手上,却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她用瓜子皮为主材料,制作出50余幅精美的贴画,随着技术日臻成熟,她在完成了一组长达13余米长的清明上河图之后并没有止步于此,又将眼光瞄准了瓜子皮彩绘和瓜子皮立体贴画,让瓜子皮画的外延实现了拓展升华。
今年70岁的刘宝翠是南口镇一家工厂的退休职工,自幼喜欢美术。临退休的几年,看到报纸、电视上介绍有人制作鱼骨画、布贴画,她便萌生出用一种新鲜材料作画的想法。“一定要找一种别人没怎么用过的材料。”一天晚上,她和老伴儿一边看电视一边嗑瓜子,当晚,她就做了一个梦,那些瓜子皮自动排列成一幅美丽的图案。早上醒来,她灵光一现:对,瓜子皮!就是它了。
刘宝翠平日里是相对文静的人,但是一遇上前来交流创作的朋友和晚辈,便一下子打开话匣子,滔滔不绝地跟人家聊起作品的台前幕后。有一天,刘宝翠在电视上看到一个讲述磁画的节目,详细展示了磁画的制作过程。栩栩如生的磁画是由独立的瓷片组合而成,而磁片又是每片单独烧制。组合后的磁画生动传神,这样的场景一下子就打动了刘宝翠。“自己擅长的瓜子皮画能不能也从平面到立体呢?”
产生想法之后,她毫不犹豫行动起来。先用瓜子皮剪出预设好的形状,再将它们用胶水组合起来。看着手中的瓜子皮慢慢地变成了花的形状,刘宝翠欣喜地发现自己的想法成功了。于是一朵花,两朵花,慢慢组合成型。由于瓜子皮颜色过于单调,与立体的形状并不匹配,她再一次精进创作,开展头脑风暴和手工实践,将瓜子皮画从素色提升成彩色,并根据重要的时间节点,比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加入了党旗、国旗等元素,完成了她的第一幅立体瓜子皮画。
如今在刘宝翠的工作室,已经摆满了大大小小50余幅作品,隔三差五总会有人慕名而来。为了让瓜子皮画作品更好地呈现和储存,下一步,她还打算将这些“心爱之物”都加上玻璃框,让它们能够更加长久美丽地绽放。
作者:魏雨 余恕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