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史关系通史》由汪高鑫教授主编、国内 7 位学者参与撰写, 论述自先秦至民国中国经史关系发展演变的整个过程,全书 173 万余字, 是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标志性成果,也是迄今为止学术界关于中国经史关系史研究的第一部多卷本通史著作。
《中国经史关系通史》共分 4 卷, 其中《先秦两汉卷》叙述了先秦经学元典五经的史学思想、汉初“过秦”思潮及其蕴含的六经思想、汉代正史的崇经意识及具体表现、汉代史学的以易解史等。《魏晋南北朝隋唐卷》叙述了经学玄化、佛化给予史学的影响,南北朝经学分立与史学异趣,隋唐经史融汇与总结,新《春秋》学的兴起与史学思想新变化等。《宋元明卷》叙述了宋元理学背景下史学义理化倾向及对理学的影响,明代前期理学的保守迟滞史学发展,明中晚期阳明心学兴起后史学与心学的相互影响等。《清代民国卷》叙述了清初实学背景下尊经重史思潮,乾嘉汉学促成考证史学的发展,乾嘉经史关系论促成史学变革,晚清经史之学近代化过程中经史之学的转向,民国时期经学对新历史考据学、马克思主义史学产生的重要影响等。
《中国经史关系通史》秉持的研究立场和研究方法,一是坚持唯物史观作指导,从历史矛盾运动中把握中国经史关系的流变及其规律,在经史相互影响中充分认识经学的统治意识形态地位及对史学与史学思想流变的决定性影响。二是多学科的综合研究方法,重视考察哲学家、文学家的经史观念对于时代经史之学的影响。三是中外比较的研究方法,在反映学术流变特殊性和普遍性的同时,找寻出中国史学与史学思想发展的民族特性。四是以经解史与以史证经相结合,前者是将经学纳入到史学研究中,将经学观点作为史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后者则是将史学纳入经学范围,用史学去说明或证明经学的观点。
《中国经史关系通史》的学术价值:一是迄今为止第一部中国经史关系史的多卷本著作,对中国经史关系史作出了最为系统而深入的研究。二是不同于传统史学主要以史家、史著、史学思想等为研究对象,而围绕以经解史与以史证经进行系统考察,拓展了中国史学史的研究范围。三是以“四部学”视野、特别是经学的视野对中国传统史学作出系统考察,不但推进了对中国传统史学的深入研究,而且努力揭示了中国传统史学的民族特性。
该成果为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十四五”时期国家重点出版物专项规划项目、2023 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成果正式出版后,受到了学术界和社会的普遍关注。2023 年 1 月入选《中华读书报》2022 年度“百佳”图书“学术• 文化”类 15 种好书之一,2023 年 11 月荣获第二十五届(2022 年度)华东地区古籍优秀图书奖一等奖。
作者简介
汪高鑫,男,1961年生,安徽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史学史、思想史、学术史与儒学史的研究,著有《中国经史关系史》《中国史学思想会通• 经史关系论卷》《易学与中国古代史学》《中国史学思想史教程》《中国史学思想史十五讲》《中国史学思想史新论》《二十四史的民族史撰述研究》等近30部,各类文章近200篇。正在主持的科研项目有《比较视野下的中国古代史学理论研究(上)》《易学视域下的宋代史学思想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