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展播 > 正文

一等奖|《首都功能核心区慢行指数评估与治理建议》(调研报告)

2024-08-29 21:24:00        来源:千龙网

 在首都功能核心区,慢行交通(步行与非机动车交通合称,下同)具有便捷、低碳、健身等优势,依然是多数居民主要出行方式。囿于绩效评估缺位与管理条块分割,慢行系统建设与管理水平低,不连通、不安全问题严重。在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式街道的人本观测与治理研究》资助下,北京工业大学联合市规划院等单位,用脚步丈量, 骑两轮感受,历时多年完成本调查研究报告,提出了政策建议。

调研报告聚焦步行与骑行突出问题,建立中国式慢行指数体系,自主研发街区人本评价模型与街道全景检测平台,基于核心区所有城市道路和胡同街巷实地调查,完成慢行网络评估与设施诊断, 从网络织补、专项规划、人行道净化、骑行安全方面提出慢行交通治理建议。对标欧美同类指数,北京慢行指数更聚焦中国式慢行特征与需求,强调人民至上、问题导向、系统观念,将切实保护首都数百万行人与骑行者路权和安全。已应用于核心区慢行规划并向上海、深圳等市推广。

调研报告综合运用行为观察、问卷调查、空间踏勘、因子分析、网络评价、大数据分析等研究方法,形成了如下研究观点与学术价值。

一是建立人本化慢行指数体系,纳入城市体检与交通调查体制。通过人本观测和公众参与问需于民,提出可检测、可评估的慢行指数体系,涵盖网络完整度、慢行易达度、步行设施合格度、骑行设施合格度等方面共二十项慢行底线指标。弥补了传统交通拥堵指数仅可评价机动车服务水平的不足,实现了从车本位向人本化转变。

二是大数据驱动慢行系统诊断。研发街道全景检测平台与街区人本评价模型,精准识别街道尺寸及慢行瓶颈,精确评估慢行网络 , 明确网络中断、宽度不足、设施占道、车辆干扰等四十类慢行问题清单并精准落位。首次实现街道“人视野”精准检测与街区网络“人米级”评价,实现了从感性评价转向定量评估。

三是发布慢行指数体检矩阵。以数为据 , 定量考核街道办与交通、规划、交管、城管、园林等职能部门,助其明确慢行服务盲区与设施短板。提出网络建设、专项规划、人行道净化、骑行安全整治等近百项慢行治理策略,实现从粗放管理向精益治理转变。

研究报告获得了北京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与推广。成果为北京新总规步行与自行车友好城市建设与核心区控规健步悦骑城区建设提供了决策依据,成果同时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文件与国标采纳,已在上海黄浦区、深圳福田区、沧州主城区等地区运用。研究报告同时反哺人才培养与社会实践,依托《城乡综合社会调查》入选教育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项目负责人连续获得2018、2019、2020、2021、2022、2023 年度北京市优秀责任规划师等荣誉称号。(作者 北京工业大学 熊文)

作者简介

熊文,男,1979年生,陕西人。北京工业大学城市建设学部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北京西城区大栅栏街道领衔责任规划师。主要从事城市慢行交通和历史街区更新等方面研究,著有《城市慢行交通规划刍议》等各类文章四十余篇。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式街道的人本观测与治理研究》等课题,参与了北京、上海、深圳、武汉、天津、青岛、沧州等城市的慢行交通规划与街区更新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