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所反映的人类文明的深刻变化,其根本动力源于科技和经济的相互牵引和推进。我们党带领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中一直高度重视二者相互结合和融合,十八大以来更加强调必须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的重大机遇,着力促进二者深度融合。这是一个现实问题,更是一个理论问题。要在实践中创造性地解决,就必须在理论上深入挖掘马克思“科技—经济”思想并创新性地推进其中国化时代化发展。
该书运用逻辑与历史相统一方法,将马克思“科技—经济”思想及其发展研究置于其整体理论演进中,沿着马克思探索的内在逻辑进路,以整个探索进程中各阶段形成的分析范式及内在逻辑转换为轴心,分上、下两卷系统构建了马克思这一思想及其发展的现代理论体系:沿马克思“科技—经济”思想探索的逻辑进路,提出四阶段发展论,并将其归结为三种类型;提出四分析范式论,并系统论证其从“科学—技术—工业”→“科学—技术—生产力”→“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科技第一生产力”的逻辑转换;据此逻辑转换, 依次阐述马克思“科技—经济”思想四个阶段发展的理论形态;系统考察马克思整体理论在其生成和演进中内在固有且紧密相连的两条逻辑发展线路,揭示了马克思“科技—经济”思想从作为辅线嵌入整体理论到发展为相对独立的理论之逻辑进程;将此辅线上升为现代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主线加以研究,构建了现代“科技—经济” 新理论;据此理论提出了科技型生产方式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机结合以及相应制度变革等政策建议。
成果入选坚持“国家级高端学术品牌”定位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获全国哲社工作领导小组颁发的“代表着最高的学术荣誉”证书,编入《国家社会科学成果文库概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选介汇编》第一辑,并在其网站“最新成果集萃” 栏推介。《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数据资源库 • 马克思主义著作库》分上下两卷将全书转载。人民出版社在《学习强国》上进行“强国号发布”推介等。
作者简介
刘冠军,男,1963年生,山东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特级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著有《马克思“科技—经济”思想及其发展研究(上下卷)》《现代科技劳动价值论研究》《劳动力资本论》等,各类文章270余篇。在研项目有《“科技—经济—社会”研究(刘冠军工作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