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成就举世瞩目。但同时由贫富差距导致的社会公正问题也日益凸显。在当前关于公正问题的讨论中,现代西方公正理论尤其是自由主义公正理论被大量引用作为分析和解释当代中国社会公正问题的理论框架,而对马克思社会公正观的重视程度和深度挖掘不够。但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迥异于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语境和现实场域,这就需要我们从文本语境去深入把握马克思社会公正观的内在逻辑和致思理路,从而为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正观理论支撑。
该研究成果在汲取既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立足《资本论》及其手稿的政治经济学批判语境,对马克思的社会公正思想作出进一步阐释,以此对社会上流行的各种公正观辨义析疑,为当代中国社会公正问题的求解提供思想资源和理论支撑。全书除“导言”和“结语”外,由五个部分组成。第一章分析了《资本论》中社会公正观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渊源;第二章考察了《资本论》之前马克思对于社会公正问题的探索;第三章分析了《资本论》中社会公正观的多重维度和内在逻辑;第四章探讨了《资本论》对自由主义公正观和庸俗社会主义公正观的批判;第五章考察了《资本论》中社会公正观的时代价值。
相对于已有研究成果,该研究在内容和方法上的创新之处和突出特色有三点:第一,以《资本论》及其手稿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为语境,把《资本论》及其手稿,而不是把《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作为把握马克思社会公正观的制高点。第二, 注重对马克思社会公正观方法论基础的探究,把对于公正观的问题阐释与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基础深度结合在一起。第三,从事实和规范相统一的整体性视阈来把握马克思社会公正观,把马克思社会公正观看成是以人的自我实现为价值范导,以生产方式为根基的包括权利原则、贡献原则、需要原则在内的历史性的整体性的公正序列。
作者简介
童萍,女,1979年生,安徽人。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北京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关问题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和北京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等多个课题,出版学术专著《<资本论>中的社会公正观研究》《文化民族性问题研究》,在《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科学社会主义》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并有多篇论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和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摘编或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