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展播 > 正文

一等奖 | 《中国家庭普惠金融发展研究》(著作)

2024-08-29 21:47:00        来源:千龙网

《中国家庭普惠金融发展研究》全面研究中国家庭普惠金融的发展和影响。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该书所关注的普惠金融能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金融支持,并有利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本书研究切合时代需要,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问题和热点问题。

全书共九章。第 1 章介绍中国家庭普惠金融调查的抽样设计和数据采集过程,说明样本的代表性。第2至6章分析家庭支付、储蓄、信贷、保险等的发展现状及其影响,并从这些方面构建家庭普惠金融指数。第 7 章实证研究普惠金融发展对家庭收入、消费、创业、财富等的影响。第 8 章从国际视角比较家庭普惠金融的发展。第 9 章基于实证研究结论提出对策建议。

该书通过进行全国范围的中国家庭普惠金融调查(CHFIS),获取具有代表性的数据,结合其他宏微观数据,采用工具变量法、两阶段最小二乘法、极大似然估计等微观计量方法识别普惠金融的作用和影响。

研究发现,随着普惠金融的快速发展,家庭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但普惠金融供给不足。支付方面,移动支付的使用深刻改变了家庭消费、经营、资产配置等经济行为与决策。储蓄方面,家庭储蓄率居高不下,且决定因素多样。信贷方面,家庭信贷参与对收入、消费、创业、资产选择等行为产生积极影响。保险方面,中国家庭社会保障覆盖率较高,但商业保险参与率低。保险可为家庭提供保障、分散风险,改善家庭生活水平。此外, 普惠金融的发展对家庭收入、消费、创业等产生积极影响。从国际比较视角来看,中国家庭普惠金融发展领先于其他发展中国家和多数金砖国家,但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发展空间。

该书涵盖 20 篇学术论文发表于《经济研究》《管理世界》、China Economic Review 等国内外权威期刊。18 篇中文论文中国知网总下载量为 127797 次,总引用量为 2442 次,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转载。本书相关 3 篇理论文章发表于权威报刊《光明日报》,相关2项研究报告在国内高级别论坛上发布,相关研究成果在多所国内外高校汇报交流。研究相关新闻报道在《经济日报》、《证券日报》、学习强国平台、人民网、新华网等 30 多家报刊与媒体平台上发布与转载,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作者简介

尹志超,男,1976年生,四川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副校长。长期采集家庭金融微观数据,聚焦中国家庭行为与决策。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China Economic Review等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出版专著10 余部。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10余项。先后入选中组部“万人计划”首批“青年拔尖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首批青年北京学者、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