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展播 > 正文

一等奖 | 《我国粮食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径研究》(著作)

2024-08-29 21:46:00        来源:千龙网

本书由中国农业大学韩一军教授和赵霞教授牵头 24 名师生历时 4 年共同完成,是 2017 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我国粮食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径研究”的主要成果, 全书共 50 万字。

书中首先阐述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相关理论,分析了我国粮食产业所面临的形势要求;其次系统深入研究了我国粮食生产资源利用效率、生产布局结构优化、粮食价格形成机制、粮食产业流通效率、科技和装备应用水平,从多个维度对我国粮食产业做了整体研判,并尝试探讨涉粮的土地和金融两大基本制度对粮食产业结构性改革的深层次影响;再次通过梳理和分析建国以来的粮食产业政策演变历程,找出当前粮食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新时期我国粮食产业政策体系构建的思路和对策建议。

在消费不断增长、资源约束加剧、地缘政治紧张和全球变暖背景下,我国作为 14 亿多人口的大国,保障粮食稳定安全供给至关重要,粮食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势在必行。书中指出,我国粮食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径需要从提升资源和要素效率、增加制度与政策供给两个层面、具体七条路径入手。其中,提升粮食生产资源利用效率是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最基本路径;优化粮食生产品种和区域布局有助于缓解粮食产品结构性失衡、资源与生产错配等问题;深化粮食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有利于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优化粮食流通体系有利于实现粮食产销区的有效对接;提升科技与装备支撑能力对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着引领作用;强化土地、金融等制度供给及政策创设则是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础保障。

当前我国粮食产业政策体系应锁定三大目标:稳面积增产量,不断提高粮食质量;持续提高生产要素利用效率,缓解水土等资源压力;增强粮食产业竞争力、管控国外冲击、稳步提高种粮收益。依据不同政策目标,需要综合运用价格支持、补贴政策、科研投入、保险支持、品牌培育、关税保护等多种政策工具,最终形成新时期我国新型粮食产业政策体系。

简而言之,本书利用宏观经济学经济周期理论,从供给侧管理理论出发构建起我国粮食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径的理论分析框架,并以七条路径为切入点,系统回答了我国粮食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何改、改什么、如何改,对于系统推进我国粮食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创设和工作实践具有重要决策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韩一军,男,1971年生,陕西人。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国家农业市场研究中心主任。长期从事粮食安全、市场贸易、投资与产业、冷链物流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研究。曾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多次参与WTO农业谈判与G20农业部长谈判。主笔的50多项政策研究报告获重要批示。主持课题150多个,发表文章170多篇。2021年获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称号,并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支持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2021年担任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共性技术创新团队首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