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晶、王庆所著《传统中国的财富积累与分配:1820年代长三角地区社会财富研究》,利用丰富的历史资料和规范的存量研究范式,估算了中国传统社会末期长三角地区的社会财富状况,编制出了中国第一张历史时期的社会财富表,并以之为基础对传统中国的财富问题进行了系统性的探究。
该书迈出了中国长期国家资产负债表(CHBS)研究的第一步,填补了我国历史财富研究领域的空白,为构建更广地域、更长时段的连续数据奠定了基础,也为理解东西方“大分流”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数据支撑。此外,该书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捕捉到了长三角地区现代繁荣和共享发展的历史基因。19世纪的江南是当时中国最富裕地区,而今天的长三角则是中国最为重要的增长极(其对全国经济总量的贡献占到四分之一)。另据作者估计,19世纪初期长三角社会的城乡人均收入差距不足10%,居民内部的财富差距也远远小于同时期的欧洲国家,因此堪称“中国共同富裕社会的早期范本”。今天的浙江公共富裕先行示范区显然与之血脉相通。
该书2022年4月出版之后得到了海内外学者的密切关注和高度赞扬:著名经济史学家、北京大学李伯重教授欣然作序,并给予了极高评价,认为该书对中国历史资产负债表与财富存量、财富分配进行的研究,不仅把江南经济史研究向前推进了一步,也突破了现有大分流问题研究的窠臼,“有助于国际学术的发展”。该书功底扎实、角度新颖,堪称“学科交融研究的范例”。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史研究中心主任贺耀敏教授撰文推荐,认为该书立意高远、博采众长、肯下苦功,开辟了历史财富研究的新领域,取得了“新文科融合研究的新成果”。巴黎经济学院教授、《21世纪资本论》作者托马斯 • 皮凯蒂对该书的出版表示祝贺,认为这一成果填补了国际学术空白,为后续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此外,围绕该书的研究成果,2022年法国巴黎世界经济史大会(WEHC)特设分论坛对中国古代的财富积累问题进行了专题研讨。包括李伯重教授、牛津大学马德斌教授在内的来自世界各学术重镇的9位经济史学名家和青年学者进行了论文汇报和讨论,极大提高了该书的国际影响。
2023年,该书先后荣膺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 2022 年度重大科研成果、第十一届金融图书“金羊奖”等奖项。此外,该书也入选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2年度优秀出版成果年度好书,并被多家年度书单推荐。
作者简介
张晓晶,男,1969年生,安徽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中国经济50人论坛成员,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成员。主要从事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增长理论与发展经济学等方面的研究,著有《符号经济与实体经济:金融全球化时代的经济分析》《中国经验与中国经济学》《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系列(合著)等著作。荣获包括“孙冶方经济科学奖”、“中国软科学奖”、“张培刚发展经济学奖”在内的多个奖项。
王庆,男,1993年生,黑龙江人。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博士后。主要从事中外经济金融史、中国特色金融发展道路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