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品展示 > 正文

我的家,在大运河边

2022年11月13日

我的家,在大运河边。数百年前,这里曾经是京杭大运河的北起点。悠悠运河,通衢南北。这条河曾经是中国古代漕运的重要通道,承载着经济、文化、政治发展的命脉。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的通州人,生于斯长于斯。

我的家,在大运河边。三十多年前,我出生在这里。从呱呱坠地到牙牙学语,从蹒跚学步到欢快奔跑,我看见我的父亲母亲和村里的叔叔阿姨们一样,早早起来到县城甚至更远的城里上班,黄昏甚至夜深时分才能一身疲惫的归来。幼时已经模糊的记忆里,白天我都是奶奶带着,跟东边李奶奶家的小哥哥一起玩土,或者到西边刘奶奶家看看黑白电视,再和小姐姐一起捡树枝搭房子,要不就到村口土路上看看来往的汽车、行人,等着晚归的父母。歌里唱:那时候天总是很蓝,日子总过的太慢……可是那会儿我是多么渴望能有更多更有意思更有色彩的事儿出现在我单调的童年里。

我的家,在大运河边。可是长大一点后,为了让我能接受更好的教育,父母在条件还比较困难的情况下选择了到城里居住便于我上学,回到通州的机会没有很多,幼时的小伙伴们也见的越来越少——毕竟,那时候要“进一趟城”或者“回一趟村”是要耗费两三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的大工程。

我的家,在大运河边。因为这里是我的家,虽然离开了,父母和我都仍然时时关注着这里的点点滴滴。就说近些年吧,这里修建了万达、爱琴海等各种商城,这里兴建了全球瞩目的环球影城,这里交通越来越便利,公交路线和班次都越来越多,方便快捷的地铁也让“进城”并不遥远。就在离我们村不远的地方,大运河森林公园和城市绿心公园成为新的休闲热点,已经退休的父母,时不常的就会和以前的“老伙计”们,约着一起去走走,因为很多曾经离开村里的叔叔阿姨们随着这里生活日益便利宜居,又纷纷翻修了房屋回到村里居住生活了。

我的家,在大运河边。随着机构改革的推进,我进入通州区市政道路管护事务中心工作,我自己小家的工作生活重心也再次回到了通州。随着一次次道路巡视,我重新认识了自己出生成长的大运河边的通州。我和我的同事们一起各自肩负自己的责任, 为了通州每一条道路畅通平坦,每一架桥坚固完善,每一座天桥安全美观,一起努力,一起奋斗着。2022年,我们这个集体又投入到社区新冠疫情的防控中,要同时保证单位本职工作的正常开展和疫情防控的工作顺利进行,领导们更是身兼数职,一边投入到社区防控支援指挥,处处冲锋在前,亲力亲为;一边又迅速回到中心常规任务,抓业务,重党建,搞防汛。我们这个团队在领导的带领下,每一天忙碌充实而毫无怨言,团结一致形成合力,不仅出色完成中心业务,也为防疫工作做出一名市政人的贡献。

我的家,在大运河边。2019年,父母和我商量想回村生活了。看到大运河边的家越来越美越来越好,我也很赞成他们的想法。我们翻建了原来的小院,一家三代五口人回到了漷县镇凌庄村。村口的路牌还在,但道路已经变得平坦宽阔,村子里新建了篮球场、足球场和老年人活动中心;村中有成片的树林,一眼忘不到边的绿植;村子里回归了不少老朋友,大部分房屋已经翻建,红砖绿瓦,鸟语花香。我三岁多的女儿还是会在村口和小伙伴们一起玩土,但她也可以和我们一起到万达广场抓娃娃、做泥塑、吃必胜客,可以让姥姥姥爷带她去运河森林公园和绿心公园散步玩耍。她在大运河边的家长大的童年,有了比我小时候鲜明亮丽得多的色彩。

我的家,在大运河边。2018年12月,《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获得批复,2019年1月,北京市级行政中心正式迁入。我的家,成为北京城的副中心,成为北京调整城市空间布局、治理大城市病、拓展发展新空间的关键一环。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北京城市副中心时明确要求,要高质量的推动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要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配置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功能,提高副中心的承载力和吸引力。在我的家,在我的身边,我也切切实实地体会到了近些年来,在副中心突飞猛进的发展进程里,就在我的工作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变化。

我的家,在大运河边。在展开新的百年征程、喜迎二十大召开的今天,运河边的通州正焕发出蓬勃向上的生机和活力。我出生在此,成长在此,奋斗在此。我深深的为之骄傲!

作者:刘月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