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人民的悲欢离合,都是文艺家们创作的重要源泉。仅以文学一脉,便可窥见一斑:《诗经》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描绘女子出嫁、家庭美满的人民生活;屈原《九章·哀郢》言“皇天之不纯命兮,何百姓之震愆?民离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东迁。”为百姓因战争流离而悲歌;司马相如《上林赋》,借君王之口,发出“地可垦辟,悉为农郊,以赡萌隶,隤墙填堑,使山泽之人得至焉”的政治主张,谏言主政者戒奢从俭、福泽万民;杜甫疾呼“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辛弃疾词云“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至近现代,在这段苦难辉煌、大国崛起的百年浪潮之中。魏巍写下《谁是最可爱的人》,路遥创作出《平凡的世界》,由小说作品改编的影视剧《装台》《狂飙》等更是因反映人民心声,产生了现象级影响。
先辈文艺家们,以传世之作诠释了“文艺为民”这一思想。当今时代,也正是文艺家们传承中华文脉,站稳人民立场,用人民喜爱的文艺精品,尽情畅言与讴歌的时代。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给建设和守护密云水库的乡亲们回信,充分肯定了密云人民的贡献,并希望密云人民再接再厉、善作善成,继续守护好密云水库。
今年,是重要回信三周年。密云文艺家,理当以此为契机,踊跃投身到密云大地上正在发生的山乡巨变、时代发展之中。走近人民身边,倾听人民心声,刻画人民群像,与时代同行,为人民放歌,用有灵魂、有温度的文艺作品,将大美家乡、时代风貌凝为历史的永恒。
作者:赵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