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种业是现代花卉产业的“芯片”,种质资源是重要创新的基础。大兴区注重花卉育种研发,努力构建“引进繁育+自主培育”“校地合作+政产学研”的新品种研发模式,推进区域花卉产业发展。
加速花卉种业“芯片”研发,推动花卉品种持续“上新”。着力开展花卉品种引进、新品种选育等工作,加强与北京农林科学院的试验性业务合作,实施朱顶红引种、种植、展示工作,新引进来自荷兰、秘鲁及南非等国朱顶红品种152种,种球近3000个,精心筛选出20个性状优良品种,开展80组杂交授粉工作,突破育种“卡脖子”关键技术。
同时,与北京林业大学合作开展新品种菊花种植试验,扦插繁育新优品种菊花25种一万余株,推动新优品种自主研发,力求实现花卉行业自立自强。
优化品种筛选利用,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深度挖掘花卉在观光旅游、休闲康养、医药保健等方面的价值,培育花卉新产业、新业态,筛选推荐“京橙812”“京红201”等突出药用、食用、景观功能的百合品种7个,在庞各庄镇开展示范种植,促进以林下花卉种植、林下旅游为主的林下经济发展。
完善花卉市场体系,创新交易方式,指导花卉电商、直播带货等营销新模式,促进花卉销售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实现选苗、繁育、种植、生产、销售全产业链整合,助力乡村振兴。
激活“示范推广+交流合作”双“引擎”,驱动行业可持续发展。创新“示范推广+交流合作”发展方式,推进国家月季种苗高效生产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实施,目前已完成种苗栽种300余种,推动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成功经验。
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赴昌平区开展跨区经验交流学习,召开全区重点花卉企业行业发展座谈会,探讨花卉品种科技创新与科学利用。
下一步,大兴区将立足资源禀赋,加强花卉新品种引进与研发,促进交流互鉴,形成多品类、多模式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实现“花产业”与“好生态”的有效链接,让花卉产业为新国门建设“添香增色”。
作者:大兴区园林绿化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