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政协北京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举行大会发言。图为北京市政协常委刘桓发言时用笔记本电脑演示。千龙网记者 宋鹏飞摄
千龙网北京1月23日讯(记者 李贺)政协北京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1月23日上午举行大会发言。各界委员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南水北调、生态保护、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等多个领域建言献策。
科技创新 发挥政府作用推进建设
赵兰香委员代表九三学社北京市委发言时称,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是中央赋予北京的新定位、新使命,也是北京面临的新挑战、新考验。北京应更加主动地对接国家乃至全球的科技资源,通过建立专项基金,资助与北京城市发展急需的主题研发活动,让世界各地专家的智慧流入北京。同时,让更多的优秀人才集聚北京,将现有的“个体式”“松散式”的成果转化行为,变为系统性的、通过政府组织起来的“整体输出”模式。
王荣彬委员表示,北京应率先探索高校创新创业人才教育机制,改革传统教育的专业模式、内容和教学方法,改变考核标准,建立更贴近创新创业人才成长的教育体制。此外,还应加大对创业服务业的扶持力度,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创业服务业,给予办公场所租金、税收减免及其它经营成本方面的政策优惠和补贴,引导创业服务企业对创业者提供较低成本的服务,帮助创业者摆脱“势单力薄”“单打独斗”的状态。
生态保护 推进京津冀及周边省份环境保护协调机制
卢国懿委员代表致公党北京市委发言时表示,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是协调好京津冀以及周边其他省市关系的重要机会。在区域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利用国家和相邻省份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的契机,一方面可借机处理好跨行政区的生态保护一体化问题,形成自然地理边界完整、生态过程连续、生态功能健全的自然生态空间格局,另一方面可借机推进京津冀及周边省份间生态环境保护协调机制的建立。
卢国懿委员建议,北京市应高度重视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将生态保护红线纳入国土和城市规划,实现多规合一;形成生态保护红线区优奖劣惩的长效机制;加强相关培训和公众宣传,让公众参与到生态红线保护工作中,并对生态红线保护成效进行监督。
点击进入:千龙网2016北京两会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