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月季洲际大会主力培育师和他的月季"孩子"(高清组图)

2016-05-12 09:14 北京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每年的五月,月季花开正艳的时候,也是祁朝阳最忙碌的时候。他可没什么闲情逸致去赏花,他的职业是一名花卉培育师,5月正是研发月季新品种最重要的季节,他几乎每天都忙碌在花田里,为月季杂交做最重要的工作——授粉。

今年的五月,世界月季洲际大会将在大兴区魏善庄镇举办,届时,数千种各具特色的月季会齐聚京城、惊艳亮相。祁朝阳是月季大会重要的分会场——纳波湾月季园的主力培育师。

在2016世界月季洲际大会的月季观赏园区里,祁朝阳为月季花喷洒营养液,以延长花期,让花朵以更好的状态迎接月季大会的召开。这些五颜六色的月季花,都在他的苦心栽培之下绽放得更为灿烂。

(左上图)月季种子在市场上很少见,平时我们见到的月季多是剪枝栽种的。但培育新品种必须使用种子,这些种子经过冬天的冷藏,等来年春天再度栽种、开花。经过数年反复的栽种、淘汰,最终遴选出符合培育师最初设想的月季花。

(左下图)杂交工作的重要一步,祁朝阳用两种月季花进行人工授粉。右边长在枝头的是经过“去雄”(摘除雄蕊)的“母本”(参与杂交的雌性个体);左边拿在手里的是经过晾干的“父本”。授粉者让两个花蕊充分接触,完成花粉的受精。

(右图) 采摘下的“父本”(参与杂交的雄性个体)花朵需要在阴凉的室内环境下晾至脱水,约24小时后,仍保有充分活力的雄性花粉将用于授粉杂交。

祁朝阳从事月季花卉行业将近20年,这几年将自己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了月季新品种的研发上。“到了我这个岁数,特别想做出一点真正的成绩。不为生计,也不为钱,我现在的生活目标就是研发出更多的月季新品种。”他说。

中国是月季的故乡,月季的美丽与芬芳,是我国古代园丁在世界园艺植物育种技术上取得的最高成就。如今绽放在世界各地的种类数以万计的缤纷月季,无不流淌着中国月季的血液。然而,近年来,世界月季新品种的生产主要集中在欧美发达国家,日本、澳大利亚等国研发生产的能力也很强,中国的月季倒落了下风。这种现状让祁朝阳感到不满,他希望中国仍然是最美月季花的主舞台。

祁朝阳培育月季新品种的主要方法是杂交育种——将两种遗传性不同的月季进行有性杂交,获得杂交后代,继而在杂交后代中通过选择,培育出新品种。杂交育种的过程大致由这几部分组成:确定杂交育种的目标;选配亲本及确定杂交方式;开展人工杂交,获得杂交后代;杂交后代的培育与选择等。

这事儿说起来简单,真正实施起来过程却极为漫长和繁琐,一般情况下,一个完整的杂交育种过程要持续至少五六年时间,期间要经过无数次地遴选和淘汰,而最终能够诞生出成熟的月季新品种的概率可以说是百里挑一。在这五六年时间里,祁朝阳的每一个大大小小的选择,都可能会对育种效果造成巨大影响,比如授粉的精确时间,种子的采种时间,乃至每一次浇水、施肥的时间,都要详细记录下来。一个完整的育种过程,他的育种笔记会达到上百条。

责任编辑:巢晶(QN0034)  作者:和冠欣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