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龙网·中国首都网即日起在首页打造极简新闻,由首席编辑不断精筛最新最硬的“头三条”新闻,给忙碌的您送上最省时贴心的新闻干货。
千龙网讯
北京市政府常务会审议昨天(21日)通过《北京市“十三五”时期重大基础设施发展规划》,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解读了《规划》。
加密线网
启动17号线19号线一期
未来5年,北京将努力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状况,让出行变得更舒适。
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描绘了这样一幅图景——轨道交通如蛛网一般合纵连横,地上地下公共交通实现立体化无缝连接,短距离出行时,步行、骑行道都变得更舒适,堵车状况得到有效缓解。
这就意味着,5年内,本市将进一步加密中心城线网,推进3号线、12号线、中央商务区线工程建设,启动17号线、19号线一期,完善轨道交通骨干体系。首都机场线二期、昌平线南延、房山线北延、8号线四期、7号线二期等线路,也提上议事日程。
在地面上,骑自行车、步行将成为短距离出行的主要方式,五环内慢行系统里程相当于北京到成都的往返距离。
“未来,本市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提高到900公里,分担公共交通出行量的比例超过55%,中心城轨道站点750米半径覆盖率达到90%。”他说。
改善和接驳换乘条件,也是纳入规划的方向之一。据了解,本市将加快建设北苑北、苹果园、望京西、奥体南区等综合交通枢纽、马官营等立体公交场站,打造服务功能完善、接驳换乘便利的交通节点,促进地上地下交通线路有效衔接和便捷换乘。
这位负责人还说,本市将通过建设“三环半”主干路系统等道路,推动中心城主干路规划实现率达到70%,四环内主干路网基本建成。同时,本市还将推进区域交通一体化,实现区域交通一体化率先突破。
2015年北京市重点排放单位中,还有85家企业没有开展二氧化碳排放履约工作,其中包括北京妇产医院、故宫博物院、汉光百货、国家电网公司等“大户”。如果到本月底这些单位还没有完成清算履约,将会受到市场均价3-5倍的处罚。
今天(22日)上午,记者从市发改委获悉,《关于责令2015年重点排放单位限期开展二氧化碳排放履约工作的通知》公布,名单中共有85家企业没有开展二氧化碳排放履约工作,其中包括北京妇产医院、故宫博物院、市公安局西城分局和朝阳分局、外交学院、国家电网公司、汉光百货等大单位。
据了解,去年市发改委也曾经公开通知一些企业履约,而当时未履约企业只有14家。今年有85家企业被公开通知,这一数字是去年的6倍多。
据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碳排放权的限定可以让企业不断降低能耗,强化碳资产的管理;此外,节约下来的碳配额可以通过交易平台卖出去,给企业增加利润。
业内人士表示,建设碳交易市场,是协同治理大气污染的有效措施。二氧化碳和大气污染物PM2.5的主要成分,即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均主要来源于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燃烧,两者同根同源,通过碳排放权交易,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同时,可相应减排二氧化硫、氮氧化物、PM10、PM2.5等大气污染物。
同时,本市将实行碳排放报告和第三方核查制度。本市行政区域内年能源消耗2000吨标准煤及以上的法人单位应当按规定向市政府应对气候变化主管部门报送年度碳排放报告。重点排放单位应当同时提交符合条件的第三方核查机构的核查报告。
今天(22日),北京正式开启最高温35℃的“烧烤”模式,做好室外劳动者的防暑降温服务也成为工作重点。对此,市安监局昨天启动了高温专项执法检查,将重点检查涉及高温作业的行业用人单位。
这是去年11月1日新版《工作场所防暑降温规范》正式启用以来的第一个夏天。《规范》规定,高温天气是指:区县级以上气象主管部门所属气象台站向公众发布的日最高气温35℃以上的天气。市安监局将依据这一《规范》,在近期组织多次高温执法检查,检查领域包括室外建筑工地、家具制造企业中打磨操作等单位及项目。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从2014年6月开始,全市上调了高温津贴最低标准:室外作业高温津贴金额从120元提高到180元,室内高温津贴从90元提高到120元。本市高温津贴的发放时间为每年6月至8月。执法检查会根据该标准,通过查看企业的发放记录,或询问职工有没有领到补助等方式检查是否落实到位。对于标准低、打折扣,或饮料、津贴相互代替的,都将被重点查处。高温津贴属于劳动报酬的组成部分,该发不发属于违法行为,最高将面临1万元罚款,未足额发放的,视为拖欠或克扣工资。
记者还查阅《规范》发现,其对高温天气下的工作场所也做了多项规定,其中包括:热源应尽量布置在厂房外,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侧;热源所在的厂房宜采用单层建筑,当厂房是多层建筑物时,热源宜布置在建筑物的高层。
此外,《规范》还对劳动者做出了多项保护性规定,如:工作人员经常停留或靠近的高温地面或高温壁板,其表面平均温度不宜大于40℃,瞬间最高温度不宜大于60℃,日最高气温大于等于40℃,应当停止当日室外露天作业;户外驾驶机械车辆的作业岗位,驾驶室应采取良好的隔热和空调措施,驾驶室内气温应不大于28℃;每年6月至9月期间,用人单位应为所有高温作业人员提供含盐量0.1%至0.2%的清凉饮料,且发放量应不少于人均2.5升/天;发放的防暑药品可配备仁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清凉油等。
还有更多精彩频道【北京】【中国】【国际】【军事】【法治】
您还可以点击千龙网·中国首都网法人微博给我们留言,告诉我们您想看的“头三条”。